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在學校學習期間,我幾乎讀完了圖書館裏所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戰例,尤其是太平洋海戰的諸多戰例。此刻,我讀戰例不僅如醉如痴,更是進入戰例之後,無法釋懷。正課之外,又認真讀戰例的,真的是獨我一人,所以我很驕傲。這一年,我感到自己一下子長高了很多,忽然覺得自己對海、對海上打仗的知識面寬了很多,開始懂海了,開始懂海戰了,開始知道海戰中指揮員的重要性了。而且自己智慧本不低,也懂得了從更高層該想些什麼了。經過這一年的修煉,作為一名海軍軍官我開始成熟了許多。

正當我學二戰中海戰戰例如醉如痴時,偶然間我有了新的感覺:許多戰例,本來是各自獨立成章節的,彼此並沒有任何聯繫,如今我感到並不盡然。很多戰例彼此間居然存在着很有條理的內在聯繫。我很驚奇,仔細思索是如何聯繫到一塊兒的。思前想後,這又與我正在熟讀毛主席哲學著作大有聯繫。再有意識一琢磨,果真如此。我真的如獲至寶,高興的跳了起來。高喊:“《矛盾論》、《實踐論》真是寶啊!”從此之後,單行本“兩論”整天陪伴着我的軍旅生涯,從不離身。

編者按:毛主席是個哲學家,讀懂他老人家的哲學思想才能深刻領會他的軍事精髓。其實任何領域都是一樣,我就是因為缺欠哲學功底,至今進步緩慢。什麼叫哲學?就我看來就是給自己一個上限,哲學學到什麼程度,看問題的高度就在什麼程度。

想系統學習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我在東北軍政大學學習時,立下了這個志願。過去是戰爭環境,天天行軍打仗,部隊流動性很大,真的沒機會學。這次調來海軍,又進了快艇學校,有機會讀書了,加上我本人有很強烈的讀書願望。所以,除了學好正課,又幾乎抽出可利用的全部業餘時間,全部用在第二課堂了。這第二課就是讀兩類書:讀軍史戰例、讀毛主席哲學著作。這第二課堂,真的讓我痴迷,到了沒法剎車的程度。説實話,就因我業餘時間全部用於讀書,我們一區隊區隊長劉萬玉同志,給了我很多方便。我們離校後後來聽説他轉業了,真的我連個感謝的機會都沒有。這裏,我由衷地向我這位區隊長深深表達謝意:敬軍禮!我的好區隊長劉萬玉同志!

我學毛主席哲學著作讓我有了極大的進步,如果説我的進步與我讀毛著關係很大,我説這是事實。説我張逸民是學毛主席哲學著作起家,我承認,這是再真實不過了。我本想,在一生的革命征程裏,真正實踐毛主席的哲學理論的機會,不是很多,必須是在主官崗位上,而副職有多少踐行機會,那就很難説了。所以我説,能踐行毛主席一兩個觀點,那一定成績很大,又一定是個了不起的領導者。踐行必須是忠實去落實每句話。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張逸民

我讀戰例,成績之所以突出,就在於有毛主席哲學著作這些觀點的指引。有哲學觀點指引,看問題顯得高了、顯得遠了、也顯得深了。許多戰例又能以此舉一反三,一通百通。有人評價我張逸民海戰時勇敢智慧,其實並非我聰明,而是毛主席哲學觀點的英明。

我是在快艇學校業餘讀書的,並從此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讀書成了我一生唯一的癖好,凡是上街,總要抽點時間去新華書店轉轉。在家裏有閒空就是讀書,有的書甚至會看三遍、五遍都不厭。我一生幾乎從不玩牌、也不愛串門扯閒話。有人説好,也有人説壞,我對此從來是我行我素,不理會這些閒言碎語。

我讀二戰諸多實例,究竟接受了什麼?有那些裨益呢?不妨在此敍述一些要點,僅供朋友們參考。編者按:張逸民前輩雖然説是讀戰例談總結,實際上講的是自己一生的戰鬥經驗。他當過陸軍,在四野四十三軍,參加過12次戰役,個人軍事素質全能,五十多歲的時候,三四個年輕小夥不是他對手;加入海軍後又成為全軍頂尖的戰鬥英雄,這是他陸海兩軍征戰20年的經驗結合在一起,讀來確實大有裨益。

第一條:

指揮員使用無線電通訊,一定要有節制,一定要兩手準備。“二戰”時,空中的無線電波還沒有今天這麼繁雜與紊亂,但也是夠頻繁的了。無線電波使用是個好東西,紅軍時代,能有一部電台,大家會歡呼雀躍,並加以慶祝。由此可見無線電對紅軍的重要。有了電台,紅軍的每一塊根據地,便可以連成一片。有了電台,便可以有效、及時調動人馬,能打更大的勝仗。但是,當指揮員必須懂得一條道理:無線電雖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會有壞的一面,即亦可被敵人所利用。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的斃命,該是“二戰”中最該接受的重大教訓之一。死因非常簡單又非常明瞭,就是無線電泄密。又可稱之為雙層泄密,既有無線電波被抄錄,又有密碼被破譯。説日本海軍因此一蹶不振,亦不為過。作為指揮員該怎樣接受這一重大教訓呢?我的態度是:既相信無線電波的功能,該持相信的態度,但又得時刻保持警惕。信號被截獲,密碼被破譯,信號被幹擾等,比比皆是,不可完全信賴。另一方面,對無線電通信應嚴加節制。使用對象、時間、範圍、地域等均應有明白無誤的規定,要嚴格紀律,違者必須處理。這還不夠,對極重要的事項,寧可晚一點,寧可使用原始工具,也絕不輕易發無線電。不論誰,對無線電波的放縱,就是對軍隊的犯罪。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之被美軍擊斃,對日本海軍可謂是一次斬首行動,又是一次滅頂之災。這個教訓,我們必須吸取。從此,我牢記於胸,絕不含糊。後來,我任魚雷艇1大隊長時,無線電、雷達線都管得非常嚴,平素出海訓練,中隊以上只能收聽,而不得輕易使用。我進出港時,只講上1、2句話而已。即便有演習我也講話非常少。1958年8月24日海戰和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中,作為指揮員在整個戰鬥中我都講話極少。就因為海戰中使用無線電準確和有節制,而受到總參通信部的專門表揚。指揮員都該從我做起,將開口該講的東西,要在出海前講掉。有些要當作要求提出,必須這麼做,否則回來講評時批評。長此以往,便形成風氣,形成了習慣,無線電裏講話自然會少了。我還認為,無線電裏少講話,是指揮員的一種美德而非特權。大家都該有這種新形象。如果是作戰,一出港就沒完沒了的講,豈不等於是告訴敵人,我來了嗎?這等於是送去捱打嘛。

編者按:戰爭是在多個空間、多個維度進行的,其中就包括人的眼睛不能感知的空間。所以戰爭不是用眼睛來看,而是用腦子來看。閉上眼睛,腦子裏出現的是多次元的空間,那麼恭喜你,你入門了。很多人看張逸民前輩這段話,會覺得,簡單,不就是戰場保密麼。錯!張逸民前輩講的是怎麼運用不見看的戰場空間。戰術學的學習,一定要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第二條:

珍珠港戰役給海軍軍人的重要啓迪。珍珠港偷襲事件,是發生在1941年12月7日的拂曉,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連續突襲珍珠港,震驚了全世界。而作為二次世界大戰偷襲戰例,可稱之為是世界海戰史上的千古絕唱。我對此役學習,不僅極為重視,而且為了弄清楚許多細節,我既看了日本版的一線指揮員的回憶文章,也讀了美國版的現場當事者的回憶文章。可以説,戰役、戰鬥的全過程中的大情節,基本一致。小的情節雖有不同,那是因為看法不同而有小的不同而已。雖説大的情節相同,但對此役結果的評價,亦有很大的不同。我想,這種大相徑庭之見,可以説爭得臉紅脖子粗不算,又涇渭分明,直到“二戰”結束,此役爭論還在繼續。

我細讀後發覺,爭論之所以延續,是與政治壓力有關,但捱打與美國最早改變趨於一致:重視航母、重視艦載航空兵巨大能量,進而加強了航空母艦的建設,重視艦載航空兵的突擊威力。正由於有了這種根本性大轉彎,為太平洋戰爭最後勝利,奠定了思想和軍事能力的基礎。

此役爆發後,敵對雙方各執一詞,各自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而譴責對方,但對戰役本身的價值,評説甚少。依我看,此役的進攻一方,即日本侵略者,因偷襲成功並大量殲敵有生力量後,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執迷於初衷即殲敵大量火炮戰艦而過高高估了勝利的價值,絕對相信自己從此就成了太平洋的新主人。而在美國方面,珍珠港戰役結束後,海軍領導高層中,幾乎個個都戰戰兢兢,暈頭轉向不知所措。但也有少數高層領導,在忙於防止日本艦載航空兵的再次襲擊中偶然獲得啓發:哎喲,沒想到艦載航空兵竟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謝天謝地呀,美國航母竟然一艘都未受損,戰力能夠迅速恢復。這一發現,即增加了勝利的信心,又增加了對航母戰力的信心。而日本則一直相信艦隊的主力就是艦隊主力戰列艦的決戰。由於認識上有了天上地下的區別,成功與失敗主動權已掌握在美國人手中了。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這大概就是珍珠港戰役作戰雙方認識的根本區別所在。整個太平洋戰爭進程,驗證了美國高層的認識是符合戰爭規律的,是正確的。並由此將航空母艦與艦載航空兵奉為美國海軍靈魂所在。航空母艦獨霸海洋有百年之久,似乎還會延續下去。然而航天事業巨大進步與進展,尤其像航天飛機的出現,航空母艦的命運,開始正在逐步進入衰落的週期,儘管衰落會很漫長,我似乎預感到這一天的到來。

我從珍珠港戰役中,在海軍航空兵受到全世界海軍的尊崇中,我的思想還受到了一次新的啓迪:我們軍人的戰略思維,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才能與現實環境、科學發展的新情況、新水平相適應。老紅軍留下的寶貴的光榮傳統和戰鬥作風要繼承,但這些東西又必須與新的現實相結合,才會產生新的成就。頭腦不更新,還是要堅持“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拋我的手榴彈”,那肯定要被動挨打。所以,軍人的頭腦必須更新問題,更新速度,更新觀念,這可是關係我軍強大的重大問題。我認為,未來主宰海洋戰場的將是導彈和激光武器。説實話,老百姓都關注着中國海軍的建設呢,選擇什麼發展方向、發展什麼武器那將關係到未來取得戰場主動權的大事啊。

未來戰爭是啥模樣?局部戰爭形式絕對代表不了世界大戰級的戰爭形式,但局部戰爭有威懾作用,也有一定的戰力,但它不是未來海戰的主要形式。未來海戰,説白了,就是中遠程的導彈戰。未來海戰的主力,將不是航母和艦載航空兵,而是裝有大量中程導彈和裝有遠程激光武器的新型快速巡洋艦,而航母將成輔助攻擊的艦種。同時,潛艇將在未來海戰中有大顯身手的機會,或有可能成為第二大主力。

“二戰”結束後,局部戰爭的頻率很高,表象上看也很激烈,但有個根本點,就是作戰雙方實力不成比例,有些局部戰爭,美國海軍沒受到任何威脅。因此,局部戰爭和世界性大戰,那完全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編者按:美國人是非常善於學習和總結的,非常!歷史上,任何新興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善於學習和總結其他國家的經驗,更不要説美國還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網上為了騙網民的錢,整天就是美國嚇傻了,驚呆了,害怕了。這些全都是扯淡,根本目的就是忽悠智力水平較低的人,騙取流量。目前美國確實出現了衰落的跡象,但是事實上美國比中國還是要強很多倍,基數是倍。

第三條:

管人、管物同等重要。忽視人的管理是要打敗仗的,同樣,忽視物也是會出敗績的,兩者都忽視不得,甚至管裝備要佔去指揮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基本經驗之一。説白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就是部隊裝備有了急劇的變化,而這份變化,意味着不僅單兵身上的負擔增加了,裝備的保養量也大增了。這變化不只是數量上的,而且是質量更有所不同。以快艇的輪機部門來説,艇上的動力與照明,全是輪機的任務,只有三個人,要管二部主機,一部副機,再加上整個軸泵,外加兩個螺旋槳,還有油艙口。其實並非輪機特累,而是整個艇都累。在我任艇長的五年中,從來沒過個像樣的星期天,天天在艇上忙碌。我常想,這也只有人民軍隊能做到。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陳紹寬

1958年8月金門海戰後陳紹寬上將造訪快艇1大隊時,曾仔細看了快艇的保養,他詢問快艇下水時間。政委劉春志回答:近二十年了。他聽後感嘆地説:“你們不僅打仗好,保養工作也最好。此艇要在國民黨海軍手裏,早都報廢了,你看保養的多好,不僅像新裝備,還照樣在第一線打仗。這隻有毛主席的軍隊能做到,真不容易啊!”是啊,俗話説 “人勤地不懶”,只有勤保養,使用遵守規章,才能讓戰艇做到“在航率高”,“出海不掉隊”,“機械無故障”。所以我任艇長五年從未發生任何事故。任大隊長四年多次進出福建前線,都未發生等級責任事故。説實話,這不是我張逸民的運氣好,更沒有任何天賜,這既是我遵守規章條例的結果,又是全大隊同志勤保養、勤檢查辛勤勞動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有個最富有名氣現代化軍團,其軍團長又是法國最年青有為的將軍。當國難當頭時,開初這位將軍是何等趾高氣揚啊,簡直是法國唯一的救世主了。但是,當馬其諾防線有被德軍突破危機時刻,最高當局下令讓這個軍團出戰迎敵時,連德國軍隊的影子都不見到,自己已經被自己打敗了。這一路行軍,一路掉隊,又一路扒窩,敵人尚未見到,軍團已經潰不成軍了。這是何等慘烈的結局啊!我讀完這篇戰例後,深感機械化裝備的使用、管理、保養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不論是我任魚雷艇艇長,大隊參謀長或是大隊長期間,都把這個軍團當一面鏡子,是不成功的鏡子。只有用最大的努力把人和裝備的工作抓好,部隊的戰鬥力才能落到實處。

我從實戰或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例中,深深感悟到,現代海戰,是一場對壘雙方,均以人艇合一、人艦合一相拼殺的戰鬥形式,孰強孰弱,只能在關鍵時刻見真功。我任大隊長時,強調政治工作不僅要上艇,還要上戰位,只蹲在營房裏單純上課、動員是遠遠不夠的。人與戰位不可分,人與艇亦不可分。打仗時,人的勇敢是通過快艇在海上衝鋒陷陣來體現的。快艇在海戰中,那種不可阻擋、不可抑制的衝殺勁頭,是通過人掌握快艇而表現出來的。而快艇又如此善解人意,揮灑自如,靠的則是管理得法,合理使用保養有方,才可能實現的。人與艇的高度結合,人與艇又互為表裏,人給艇以靈魂,艇給人以氣勢,則是人艇共同為勝利作出了的貢獻。我始終認定,人艇合一就是人民海軍革命化、現代化的最高範例。

現代的武器裝備,有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極高的機動性。極高的機動性,説白了,就是快嘛。快艇如以經濟航速計為36節。36節就是每分鐘6鏈。這6鏈就是1111米。在大海中,如再遇上風浪時,這就是玩命的速度了。在36節時,海面有3級浪時,那就不是航行,而是強烈顛簸,強烈震動了。一旦進入浪窩,則是穿浪航行,頭扎進浪裏,駕駛台有過腰深的水流從前甲板撲向駕駛台,甲板上不能有人,駕駛台內也得用繩索將人綁好,不綁好,隨時有可能被浪頭捲入大海。而保證快艇不間斷的動力核心就是兩台發動機。所以,對主機的管理、使用、保養太重要了。

一般來説,越是速度極快的東西,結構必然很複雜。而在高速運轉時,又需靠許多附件支撐。許多情況下,對一個螺絲釘,一定的潤滑油保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鬆動的。一個螺絲釘的脱落可以使整台機器崩塌。正因為很嬌嫩,就更離不開人的維護。要一絲不苟,細心檢查保養,有高度責任心。真的,要像愛護自己生命一樣去愛那些武器裝備。我常想,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都曾出過大錢,為海軍購置軍艦,有些軍艦在當時可謂世界領先的,而這些嶄新軍艦到手後,沒有精心愛護保養,沒有精心護理,在短短數年或不到十年中,就已經破舊不堪。我曾經想到,甲午海戰,一些參戰的戰艦,大多是滿身瘡疾,帶着沉重的腳步去參戰的。這樣的戰艦能經得起戰火的考驗嗎?若是再沒有堪用的炮彈,戰艦還有戰力嗎?豈有不敗之理?

編者按:人和武器裝備,是戰鬥力的兩大基本因素。這兩個因素,哪個都不能缺。我們國人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極端兩分法,非黑即白,屁股一定要完全坐在一邊。這個道理我們古人的哲學早就講過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萬物都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軍事學上就有這個問題,要麼唯武器論,要麼唯人論,都是過分強調一方的重要性。兩個字,極端。

第四條:

敵我雙方在炮火威脅之下,搶佔有利的魚雷射擊陣位,這是攻防雙方的生死之戰。海戰與陸戰的最大不同點,就是雙方均無地形、地物可以利用。説海戰是在一馬平川中廝殺,亦無不可。於是一個最現實、最實際的事實擺在海戰者面前:何處是作戰雙方都來爭奪的問題?答案是有的,這就是武器的命中率。如作戰雙方都是火炮對火炮,則最大限度的發揮火炮威力這處便是爭奪的焦點。如果攻方為魚雷艇部隊,防方為大型艦船,於是爭奪的焦點就是搶佔最好的魚雷發射位,而這裏往往又是炮火最集中,最慘烈的海域。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從距敵30鏈起,到魚雷艇最後發射魚雷為止,這魚雷艇進攻的核心地段,指揮員須有的剛毅果斷和勇敢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在此刻必須充分表現出來。艇員的那種堅守戰位,寧死不屈的戰鬥精神,就在此時頑強地表現出來。艇長的高超技術、戰術、密切配合、近戰射雷的拼命和犧牲精神此刻是展現的關鍵時刻。

這一階段,可以比作是魚雷艇攻擊時刻的命門,就像是陸地的衝鋒出發地到短兵相接。這裏才是成敗的關鍵海域。當我們知道此處是核心後,調動一切力量把這一海域的一切事情全辦好,那時才能有更大的勝數把握而不走彎路。

編者:擊敵要害,事半功倍。什麼是敵人的要害?怎麼打擊敵人的要害?是戰術研究中的重大問題,也是核心問題。這兩年我看張逸民的資料是比較多的,他是非常善於抓核心問題的。他當艇長,抓的核心問題就是怎麼一擊致命。他當大隊長,當支隊領導,抓的核心問題就是怎麼搞好協同。他當政委,抓的核心問題就是怎麼搞好團結。所以看問題一定要抓核心,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

第五條:

模擬訓練十分重要,作戰部隊各級都可採取。珍珠港戰役前,日本艦載航空兵專門找模擬港灣進行臨戰訓練。其與珍珠港的逼真程度,真有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珍珠港戰役進行得如此順利,與模擬訓練成功有極大關係。最終戰果如此輝煌,模擬訓練是有大功的。我認為,臨戰訓練可以沒有模擬情況,但模擬訓練必定與所實施的打擊行動相連。模擬訓練,肯定要對本戰役中經過改進的技術與戰術在戰前加以試驗,或對改進的新型裝備性能加以驗證。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就在珍珠港戰役前,根據訓練中實際效果將深水魚雷改裝成淺水魚雷,在後來的實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日本人為突擊珍珠港真正絞盡了腦汁。

模擬訓練辦法雖好,但做起來都十分困難。困難之一,就是模擬什麼?這大概只有戰役指揮員心中最清楚。因戰役的指揮大權,是掌握在戰役指揮員的手裏。而模擬訓練兵力,只是主要突擊兵力,保密性又極強,這就是模擬訓練的主要難點。當然,依我看,模擬訓練又不全是戰役指揮員的專利,任何一級指揮員都有模擬訓練的資格。我就想,擔任快艇艇長就沒有模擬訓練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我認識到想要成為出色的戰艇,全艇的模擬訓練,肯定是我和全艇人員迅速成長的途徑之一。我為了找到近戰射雷的真實感覺,戰前我曾創造1.5鏈射雷的紀錄,並依此取得了近戰的經驗。誰能説這不是模擬訓練?

編者按:什麼是打仗?從某種意義上説,怎麼訓練就怎麼打。你訓練時是怎麼練的,你打仗時就是這麼打。所以説,訓練是部隊戰鬥力之根源所在。現在老是説貼近實戰,那麼什麼貼近實戰?弄點戰場聲響效果,模擬地形、地貌、建築、工事,就叫貼近實戰了嗎?我今天簡單講下訓練方法。

以連進攻為例,第一步要練的是跑位。簡單地説,1分53秒,1排在哪個位置。2分15秒,5班在什麼位置。3分27秒,9班第1戰鬥小組在什麼位置,迫擊炮、重高機、120、紅箭、噴火組分別在什麼位置。每一個時間節點,每個作戰單元所在的位置都要畫一條線。演練的時候,各單元按照時間節點進至自己該到的那條線,不能早也不能遲,不準過線也不能不到位,必須準時到達。這個是基礎,先把這一步練純熟了,才能融入其他元素。這也是從古至今,軍隊訓練的不二法則——畫線大法。當年曹操在《孟德新書》裏説這是戰鬥方法,李世民説:曹操奸詐,名不虛傳,這明明是訓練方法。其實李世民説錯了,這個就是戰鬥方法,戰鬥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李世民畫像

等到全連練熟,按照戰術動作再來一遍。你別管是水泥地還是草地,沙土地還是碎石地。按照戰術動作來,該躍進就躍進,該滾進就滾進,該匍匐前進就是爬過去。不要怕戰士受傷,磨掉幾塊皮,根本不是什麼傷。

第三步就可以融入火力元素。這個內容就簡單講到這,因為展開講,一篇文章都是不夠的,就不要喧賓奪主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謂戰術,某種意義上説就是標準化的流程,訓練就是練流程的精熟度,所以任何一個小科目的訓練都要做一個標準化的流程方案。只有訓練到相當高的水平,才可以去考慮發揮人的創造性。這一點務必牢記,不要動不動就是出奇制勝。

第六條:

面對挑戰,把握戰機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迅速做強自己。我讀過很多戰例,而每個戰例都可稱之為是一面鏡子。這鏡子既可照出敵人,也可以照亮自己。相比較,我則認為,照自己比照敵人更為重要,更為真實。這是因為打仗這東西,玩不得半點兒虛假,玩不得有任何哥們義氣,必須真真實實,接受實力對實力的考驗。所以,降到誰頭上的戰機,運氣的成份極少。把握戰機,得用實力,得靠智慧。

當指揮員的,不論官職高低,都要從上任起,就要橫下心來,帶動部隊將自己做強。一支戰鬥部隊不做強自己,不僅沒有發言權,甚至連上戰場的權利都可能被剝奪掉。即使不被剝奪掉,就算跟着主力去衝鋒陷陣,而自己只配去看看俘虜或者看看倉庫,打打雜這類二等活、三等活。我讀戰例倒真的讀出來自己的志向,讀出來勇氣,讀出來決心一定要做強自己。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我認為是不全面的説法:“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則認為,一心只想當將軍的士兵,不能説是最好的士兵。如果在戰火紛飛的前線,要我帶一羣想當將軍的士兵去打仗,我得首先掂量掂量,這一仗勝算能有幾乎?我認為,只有敢打勝仗的士兵才是好兵。如今沒有戰爭環境了,欠缺的,就是流血和死亡考驗。而戰爭的其它條件全在。服從命令、執行任務堅決;行動迅速,講求紀律;摸爬滾打、不怕困難。這些全是戰爭條件,這些在今天就等於是戰爭有大半個存在。就是過去,也不是全靠戰場練兵。戰場能練出精兵,訓練場也能練出精兵。依我多年搞訓練的體會,訓練的本質,就是讓部隊,包括幹部和士兵能適應各種錯綜複雜的戰爭環境、條件,以達到人員與武器裝備的完美結合。我看這樣就是練出精兵了。如今沒戰爭了,訓練任務更艱鉅,更繁重。訓練能出精兵。

編者:張逸民前輩這一段説的內容和上一段是完全銜接的,首先是基礎強,武器裝備的基礎,人的基礎,在這兩個基礎上才有人和武器裝備的結合。

第七條:

部隊尤其是一線部隊,要保持旺盛鬥志,時刻有應戰的準備。珍珠港戰役美軍的深刻教訓之一,就是毫無應戰準備。美麗的自然環境、悠哉富足的生活官兵們似乎過太平日子過慣了,一切都按部就班,一切都處於一種很懶散的狀態之中。即便有了新情況發生,也認為這是常態,根本就視而不見。當炸彈在頭上爆炸了,又四散逃命,沒有任何抵抗。珍珠港一戰儘管令人心痛、心碎,但它暴露了一個事實:和平時期要保持官兵旺盛的鬥志,這個困難很大很大。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蘇軍攻進柏林

和平與戰爭,這是一對孿生兄弟,又是一對共同體。我中有你,你中又有我,永遠都不會單獨存在。或以和平為主,中間也會有局部戰爭出現。現在雖然是和平發展時期,這是大的方向,大的戰略認識,而戰爭儘管是些局部的,還真一直沒停過。“二戰”至今過去七十個年頭,雖説沒打世界級大戰,可局部戰爭,一直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七十年裏沒消停過。和平與戰爭的轉換,都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甚至來得之快,或令人發呆,或令人窒息。從和平轉入戰爭狀態,快則主動,慢則被動挨打,甚至會從此一蹶不振。蘇聯於“二戰”之初被動挨打,被德國法西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直捱打捱到莫斯科,方才出現轉機。因此,僅從國家戰略上應付戰爭的準備是不夠的,我們地處一線的軍人,則要時刻保持旺盛的鬥志,保持時刻有應戰的心理準備才行。

編者按: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向來是解放軍克敵制勝的法寶,特別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的淋漓盡致。沒有這一法寶,我軍無法和美軍抗衡。現在國家富了,生活條件好了,年輕人的吃苦精神和鬥志下降地非常厲害。所以我在前面説了,在訓練中就要讓戰士去流血,爬戰術爬得渾身是血,就是一種磨鍊的好辦法。不怕苦,不怕死,首先要的是不怕疼。

第八條:

學習志願軍,用最快速度掌握快艇技術、征服海洋,準備打頭陣。我們二期快艇學員,於1951年9月開學,此刻朝鮮戰場上,正打得昏天黑地,浴血奮戰呢。也是此刻,第一批志願軍空軍參戰了,一出馬就將美國空軍打得暈頭轉向,這個下馬威可是十分厲害。也正是此刻,我們二期學快艇的開學了。那是一種受到朝鮮戰場接連的勝利得到鼓舞的心情。學習是戰鬥姿態,又是一路小跑,往前趕呀。説來也奇怪,我們43軍進軍西南時,其實那也是一路小跑,往前趕什麼?就是要加強我軍戰鬥力,贏得打敗蔣軍的戰爭。這次進快艇學校,又是一路小跑,往前趕,趕的什麼?爭取趕上抗美援朝前線,在大海上與美國軍艦較量較量,看看誰是強者!兩次一路小跑往前趕,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就是美國侵略者。從前叫他運輸大隊長,到朝鮮戰場,就是真刀實槍面對面了。我拼盡全力往前趕,一心想給美國侵略者送上十顆八顆魚雷,讓美國佬嚐嚐:魚雷是啥子滋味兒?

學快艇一路小跑的精神,貫穿於我學習的方方面面。我們這批學員有一點非常幸運,能經常聽到志願軍回國代表團的英雄事蹟報告。我們校領導不時會請前線英模人物來給學員作報告。報告人慷慨激昂,而我們這些學員聽得更是熱血沸騰。每次聽完報告,都壓不住心中怒火,讓我的學習更加自覺、更加上進。

我學快艇期間,或是之後的許多年裏,我都會經常想到志願軍血戰的場景和那些英勇犧牲將士的動人事蹟,那些為中國的強大而壯烈倒下的先烈,一直讓我無法忘懷。朝鮮停戰後,我就想,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們,該怎樣去評價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的英雄壯舉呢?又該怎樣去紀念這些倒下的先烈的偉大價值呢?我只能在這裏道出我自己心裏的評價。它代表不了我之外的任何人,更代表不了我的後代,只是一家之言,又可以説這是我張逸民個人向先烈致敬的獨白。

志願軍三十八軍渡過漢江

抗美援朝戰爭,實際這是中美之間的一次大對決。而這次大對決,是或遲或早都得發生的,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這場大對決,不管來得是遲是早,這都不是中國人民所能決定的,這場大對決的主動權,握在美國人手中。或遲或早,都得由約翰遜們説了算,由麥克阿瑟們説了算。這場戰爭對中國人來説,是早了點。那時的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內有諸多問題需處理,僅那一大堆匪患就夠我們忙乎的了。再加周邊許多不識相的政客,更是挑釁重重,大有進犯之勢。正是在重重困難之際,美國又將戰爭強加於我們,能説不早嗎?可是約翰遜們、麥克阿瑟們,他們打錯了算盤。也説句真話,連我們老大哥蘇聯人也對這場戰爭打錯了算盤。這場大對決,是中國人笑到了最後。而美國從軍隊成立以來的不敗金身,是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軍人打敗的,是中國軍人最終戳穿了金身而現出紙老虎的原形。這場戰爭讓全世界吃驚,也給勞動人民以和平的新希望。

有一點我必須提及,我想,這正是我們子子孫孫都要記住的:中美這場大對決,給中國人民帶來善果到底有多大?而對美國人帶來的創傷有多深?恐怕怎麼去評價,都不會過分。這次大對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善果就是一條:中國人的腰板挺直了!中國這頭沉睡了二百多年的雄獅,終於覺醒了!這次中美大對決,給美國帶來的創傷太深了,既像一場惡夢又被魘住一般,一想到朝鮮戰場,就會膽戰心驚。就像中國有句古語所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精神垮下來了,再重建金身,恐怕絕非一、兩代人所能完成的。

中美大對決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還未見大打的跡象。今天美國雖然戰略東移,將亞洲視為重點,明眼人一看都懂,這戰略重點東移的寶,是壓在中國人頭上的。然而,中國人昨天不怕,今天就更就不怕了。中國人有條件也有本錢從容以對。今天大不同了,美國人往日的輝煌不再,正在下坡路上掙扎呢。美國人現在是負重行軍,只會是越走越累,沒有六十幾年前的一身輕了。今天這大好的和平環境,正是當初中美大對決後誕生的。我常常告誡我的兒女們,今天的這和平環境,能維持這麼久,抗美援朝戰爭中,中美大對決是第一位的功勞。我們的子孫們,既要悼念那些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們,又要永遠記住那些在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並對所有上過抗美援朝戰爭一線衝殺的將士們,牢記他們的功勞,牢記他們的無私奉獻!抗美援朝的先烈們,永垂不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68 字。

轉載請註明: 解放軍正軍級幹部,總結20年征戰經驗,説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