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謀士范增的結局如何 范增怎麼死的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范增的結局

范增是一個著名的謀士,擅長謀略,對於形勢的把握也有很強的能力,也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有關歷史人物,都會有着各種各樣的爭論。對於范增這個人,後世之人有關他的爭論只有一個,那就是范增最後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是毒瘡發作死在歸往彭城的路上,還是詐死隱居到了九遮山。

范增回彭城畫像

第一種結局是來自於史書之中,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在范增的建議下,拒絕了求和,開始加強對滎陽的進攻。後來,劉邦採納了謀士陳平的建議,利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和項羽。後來,對項羽失望的范增請辭回家,項羽同意了,後來范增在回去彭城的途中,背上的毒瘡發作死亡。

但是,民間還流傳着另一種説法。據民間野史傳説,范增其實並沒有死於毒瘡,而是藉着金蟬脱殼之計,逃出了項羽對他的監視。最後,范增帶着自己的家人隱居到九遮山的一個山洞之中。范增隱居九遮山的時候,教導山中的百姓種植農產品,修築山路,為山中的百姓帶去了很好的生活。

後來,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之後,消息傳到了九遮山附近,范增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説道:“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這時,山中的百姓知道了他就是項羽身邊最著名的謀士“亞父”范增。但是當旁邊的村民問他是不是范增的時候,他卻矢口否認,第二天,范增就帶着家人搬離了九遮山,不知所蹤。

范增怎麼死的

范增是西楚霸王項羽手下最出色的謀士,也是項羽最信任的人,他被項羽稱為“亞父”。現在很多人會説,項羽的失敗是咎由自取的,他連自己的“亞父”都不相信,還能夠相信誰呢?最後,項羽也只能落了個眾叛親離,自刎烏江的結果。

假寐的范增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項羽切斷了城內的所有供給,劉邦無奈只得向項羽求和。本來項羽是準備答應劉邦的請求的,但是這請求被范增否定了。范增勸説項羽,讓他趁着這個機會,徹底的消滅掉劉邦。當時的范增已經看出劉邦身邊聚集了很多的人才,有着非常大的潛力,如果不趁機消滅掉劉邦,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項羽也聽從了范增的建議,開始加大對滎陽的進攻力度。劉邦無奈,只得向周邊的謀士請教,這就是劉邦優於項羽的地方,他能夠很好的利用身邊的人才,而項羽則顯得有些剛愎自用,白白浪費了很多的人才。

劉邦的謀士陳平提出了反間計,就是挑起項羽和范增的矛盾,讓項羽開始懷疑范增。劉邦一面通知項羽,讓項羽派遣使者,一面吩咐手下做好準備。等到項羽的使者到來的時候,接待者馬上搬來了好酒好菜來招待他,他又讓接待者故意問項羽的使臣,他們是誰派來的,等到他們確定這些是項羽的使臣的時候,劉邦馬上令人撤去酒席,換了一些粗茶淡飯來招待項羽的使臣。劉邦對項羽的使臣説,“我以為你們是范增的使臣呢”。

項羽的使臣將在滎陽的事情報告給了項羽,項羽就開始猜忌范增,兩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最後,范增以年齡太大為由,辭去了官職,請求回到彭城頤養天年。項羽同意了范增的請求,但是,范增在回彭城的路途之中,由於背部的毒瘡發作,導致他不幸逝去。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

秦末農民起義後期,暴秦統治被推翻,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楚漢爭霸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人開始為了中原大地的統治權的歸屬進行爭鬥。這兩個人手下都有着強大的謀士為他們服務,劉邦手下有張良,項羽手下有范增。

《鴻門宴》中的范增

所以,後世就有很多人,將這兩個人進行比較。

在謀略上,范增要比張良厲害。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手下的謀士基本都跑到了劉邦的大帳之中,到了楚漢爭霸的中後期,項羽手下的謀士團能用的就只有范增一人了。范增一人兼任領軍、治國、謀略,劉邦在中期雖然擁有韓信、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著名將領謀士,但都擋不住范增一人輔佐的項羽。如果不是項羽本人自大,不聽從范增的建議,劉邦可能早就被滅了。

范增在起義軍最初的時候,建議復立楚懷王,這才穩定了起義軍的軍心,間接地拯救了起義軍。另外,范增在剛剛看到劉邦的時候,就讓項羽找機會殺掉劉邦,那時的劉邦是起義軍之中勢力最弱的一個,可見范增的觀人能力是很強的。張良的確是有才,但是也是劉邦成全了他,劉邦將張良用在了合適的地方,這才使得張良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但是要説到為人處世的方面,張良要比范增強了太多。張良在幫劉邦得到天下之後,沒有去享受那榮華富貴,而是主動辭官歸隱,逍遙于山水之間,並且還著書立説。反觀范增,最後是被項羽猜忌,無奈辭官,病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兩人都是謀士,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千秋,范增的謀略可能要比張良略強一點,但是在為人處世之上,范增還是差了很多。


亞父范增

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很多都將他理解為乾爹的意思,但在古代亞父和乾爹是不同的,現在的乾爹和那時的仲父意思差不多,“亞父”在當時的意思和叔父的差不多。

范增像

范增和項羽的叔父項梁是至交好友,所以才會在自己七十歲高齡的時候,還到處奔波幫助項梁反抗暴秦。范增和項梁的關係與兄弟之間的關係沒有多大的差別,後來項梁去世,侄子項羽繼承了他的位置。范增被項梁託孤,成為輔佐項羽的重要臣子。

范增為了友誼,盡心盡力的輔佐項羽,項羽也在范增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後來,項羽為了表達對范增的尊敬,就稱他為“亞父”,意思是僅次於自己的父親的意思,和叔父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後世之人對於亞父的由來,又有了一種新的説法。他們認為這不是項羽對范增的敬稱,這只是范增的一個外號。

“鴻門宴”的時候,按照座位次序來説,項羽和項伯做的位置最為尊敬,而范增的座位則比較的低,如果項羽將范增當成自己的叔父,那為什麼會給范增安排一個地位較低的座位?所以説,項羽對范增沒有傳説中那樣的尊敬。

古代“父在”這個字不僅僅只是代表“父親”,他還有“人”的意思,也可表示“XX人”的意思。而“亞”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醜,背部有影”,具體的意思就是背上長包的人。而恰好,范增的背部也長有膿包,他也就是死於膿包的。還有就是,不止是項羽叫范增“亞父”,劉邦和他的手下也叫范增“亞父”。

在筆者看來,范增的“亞父”是尊稱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以范增的年齡和他為起義軍初期付出的貢獻來説,劉邦和他的手下尊他一聲“亞父”,是不過分的。

范增給項羽的錦囊

項羽中了劉邦的離間計之後,開始猜忌范增,范增也看出了項羽對他的不滿。於是他就主動向項羽請辭,在辭別項羽之前,范增交給了項羽一個錦囊,讓他在危急的時候打開這個錦囊,可以保住項羽的一條命。

范增給項羽錦囊

范增曾對項羽説過,有一種謀略叫兩敗俱傷,這種謀略不得萬不得已,是不可使用的。他給項羽的錦囊之中,隱藏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謀略。但是最後,項羽的結局是自刎烏江了。項羽至死都沒有打開過范增給自己的保命錦囊,最後這個錦囊被劉邦得到,劉邦看完這個錦囊就命人毀掉了。

那麼,范增再錦囊之中到底給項羽留下了什麼呢?其實,這就是一條兩敗俱傷的反間計。范增早就猜到項羽不會打開錦囊的,他對這個曾尊他為“亞父”的青年非常的瞭解,這是一個寧死也不會苟活的人,所以給他保命錦囊他也不會用的。這個錦囊其實是為劉邦準備的,范增早就猜到劉邦肯定會得到這個錦囊的。

之所以説這是一條兩敗俱傷的計策,是因為只有項羽死了,劉邦才會得到錦囊,錦囊內的計策才能實現。那麼,范增到底在錦囊內説了什麼呢?據傳,錦囊內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我已經和張良韓信商量好了,在您危急的時候,他們就會帶兵過來救您,到時候殺掉劉邦,我們和他們共分天下”。

其實,這是一條離間劉邦和他的手下的計策,范增不希望它能能很快的成功,只要將猜忌的種子埋在劉邦的心中,總有一天他會發芽的。果不其然,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就將屠刀揮向了自己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