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怎麼一夜白了頭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怎麼一夜白了頭。伍子胥逃出大楚國都之後,準備通過昭關,然後乘船去往吳國。但是,昭關是吳國邊境重鎮,防衞森嚴,無奈的伍子胥只好躲到山中,恰好被東皋公所救,伍子胥急的一夜之間白頭,後又在東皋公的幫助下順利通過昭關。

昭關

伍子胥住在東皋公的家中的時候,由於急於過關,再加上遭受重大的打擊,一夜之間白了頭髮,後來也是因為這頭白髮,他才能夠順利的逃出昭關。

東皋公有一個名叫皇甫訥的朋友,長相酷似伍子胥,恰巧皇甫訥和昭關的守將非常的熟悉。東皋公就將皇甫訥請來,讓他化妝成伍子胥的樣子,然後又讓白髮的伍子胥扮成皇甫訥的僕人。幾人來到城門口,守城的士兵看到長相和伍子胥非常相像的皇甫訥的時候,誤把他當成伍子胥抓了起來,而真正的伍子胥則趁亂逃出城去了。

事後,皇甫訥被士兵押到守將那裏,守將一眼就認出了他不是伍子胥,教訓了手下的士兵一頓就把皇甫訥放了。

逃出城的伍子胥怕後面有追兵,急忙趕到河邊,想找一艘船渡江而去。恰巧此時的江面之上只有一艘小船,在伍子胥的請求下,撐船的老漢答應將他送到了河對岸。到了河對岸之後,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劍,對老頭説:“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這把劍值百金,權當是我的謝禮”。老頭笑道:“楚王懸賞五萬石糧食,還加上一個大夫之職,何止百金”。

聽出話中意思的伍子胥連忙向老人下跪感謝,收起寶劍,轉身走了。

伍子胥簡介

伍子胥,生於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年,活了75年,本名伍員,又名伍子胥。今湖北監利縣人,也有人説是安徽全椒縣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任吳國大夫。

伍子胥畫像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的家族在楚國也是一個大家族,父親伍奢曾在楚平王時期任太傅一職,後來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長伍尚一同被殺。伍子胥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逃出了楚國,背井離鄉的伍子胥聽聞吳王闔閭正在招賢納士,就去投奔吳王。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闔閭的重用,伍子胥在吳國期間主持修建了姑蘇城,即現在的蘇州城。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孫武一同破入楚國都城,伍子胥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報仇,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憤怒的伍子胥對着楚平王的屍體實行鞭屍,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罷休。吳王重用伍子胥和孫武軍事大家,才能破大楚,敗強齊,夫差成為春秋一霸。

後來伍子胥和吳王夫差的關係越來越差,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數次進諫,沒有殺死勾踐,後來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又在攻齊還是滅越的問題起了爭執,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堅持先攻打國力強大的齊國。

最後,夫差又聽信讒言,誤認為伍子胥暗中投靠了齊國,夫差賜給了伍子胥一把寶劍,讓其自殺。伍子胥在自殺前曾對下人説:“我死後請把我的雙眼挖下放在國都的大門之上,我要親眼看着吳國滅亡”。

果然,九年後,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率領三千越甲偷襲吳國國都,吳國被滅。

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列傳》是《史記》中的一部人物大傳,出自《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作者當然是司馬遷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伍子胥列傳》原文

這是一部人物大傳,何為大傳。大傳就是除了些主要的人物,還包含了對於周邊人物的描寫以及對於他所在國家的描述,甚至還會涉及到對天下大勢的解讀。《伍子胥列傳》中不僅是對於伍子胥一個人生平的描寫,其中還涉及到了很多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描寫。《伍子胥列傳》中就包括了楚國太子公子建、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吳王闔閭之弟夫概等人物生平的描述介紹,不僅如此,該列傳還涉及到了吳王夫差很越王勾踐之間的恩怨糾葛。

整部列傳總共被分為八個部分,分別為父兄之禍、伍子逃亡、使刺王僚、鞭屍復仇、相吳爭霸、身死吳亡、白公勝傳、史遷評論這些部分。

前兩個部分是伍子胥寫的是伍子胥沒有到達吳國之前的人生經歷,包括他的父兄被殺,以及楚國太子建和伍子胥父兄的人物傳記。中間的四個部分,描述的是伍子胥到達吳國之後發生的事情。伍子胥到達吳國被當時的吳國公子姬光看中,收為門客,後來又幫助姬光除掉篡位的姬僚。

伍子胥被闔閭所重用,後來又幫助吳國攻破強楚的國都,鞭屍楚平王,報了父兄之仇。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幫助下,開始逐漸有了爭霸中原的本錢,最終,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最後,伍子胥在讒臣的挑撥之下,被吳王夫差賜死。白公勝傳是對白公勝的描寫,是一部一筆帶過的傳記。

史遷評論是司馬遷對於伍子胥的人物評價,司馬遷對伍子胥的人物評價是非常的公正的。他説伍子胥的怨毒對於平常人來説是很厲害的了,但是他的才華和忠心也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擬的。


 

伍子胥後人

伍子胥在苦諫吳王夫差失敗後,又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預感到吳國將不久存於世的他將自己的獨生子託付於齊國的好友鮑牧。對於他的後人的姓氏問題,有三種説法,一説姓伍,一説姓王孫,一説姓員。

伍氏祭祖圖

“伍”一説起源於黃帝身邊的大臣伍胥,伍胥本為皇帝部落的大臣,後來他的後人就以“伍”字為姓,楚國貴族伍氏也尊伍胥為祖先。還有一種説法是“伍”這個姓氏來源於楚國的大夫伍參,伍參是伍子胥的祖父,伍家的楚國貴族身份就在伍參的時候確立起來的。當時伍參當上大官之後,就以伍胥為祖先,後人就以伍為姓,伍姓就這樣的流傳下來了。

當世很多姓伍的家族族譜中都有伍子胥的名字,所以很多伍姓後人都以伍子胥的後人自居。這種説法不太準確,姓伍並不代表就是伍子胥的後人,當時身為楚國貴族的伍家,是有着很多的旁支的,有些本不姓伍的人為了榮華富貴,改姓伍的也有很多,所以姓伍並不一定是伍子胥的後人。

相傳伍子胥在將自己的獨子託付給齊國好友鮑牧之後,讓他的兒子伍封拜鮑牧的兒子鮑息為兄長,並囑咐他的兒子以後要以王孫封為自己的名字,不能再用伍封。所以後世,將王孫氏的人當做是伍子胥的後代。

伍子胥本名叫伍員,伍子胥在吳國發跡之後,有人開始投靠依附於他,伍氏在吳國又重現了在楚國時的鼎盛之況。後來,伍子胥的旁系後人以“員”為姓,後人將員氏看做是伍子胥的後世子弟。唐朝時著名詩人,平原郡公員半千就自稱是伍子胥後人。

伍子胥墓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生於楚國椒邑,今湖北襄陽市付家寨,死於現在的江蘇吳縣,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屬地。有關伍子胥的墓葬所在,現在這兩個地方都有,也都出土過相應的文物。

伍子胥家鄉墓

《史記》記載,伍子胥在被吳王殺死之後,曾讓下人將其的眼珠挖下,放於吳國的都城之下,他要親眼看着吳國滅亡。得到消息的吳王夫差非常的生氣,他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丟入錢塘江中餵魚,但由於伍子胥平日在民眾的心中是一個忠臣的形象,所以執行此任務的士兵沒有真正的將他的屍體扔入江中,反而將他給了伍子胥的同鄉。

伍子胥的同鄉將他的屍體偷偷地運回故鄉之後,由於當時他的家鄉還在楚國的統治之下,鄉民們為了不讓我伍子胥的墓被盜,一共修建了100座墳墓,其中99座是假的,出殯時100口棺材齊出,所有人都不知道哪座是真墳。傳説畢竟是傳説,真實性沒有多大,試想如果楚平王的後代知道伍子胥的墳墓在自己的境內,肯定會發動所有的力量掘開它的,就算是有99座假墳,那又如何。所以,伍子胥被同鄉偷偷安葬的,墓碑後世所立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伍子胥的第二處墓葬是在江蘇吳縣的胥口鎮,這也是傳説伍子胥被吳王拋屍的地方。相傳,伍子胥的屍體被吳王夫差拋入錢塘江中的是五月初五,旁邊的百姓為了防止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向江中投去食物,所以後世很多人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並不是屈原。後來,伍子胥的屍體被百姓打撈上來,就近安葬在了旁邊的一座山中,現在這座墳墓的墓碑,墳塋都還保存的很完整。

最好的説法是,這兩個墓有一個是衣冠冢,或者兩個都是衣冠冢,伍子胥的屍體已經被錢塘江所吞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6 字。

轉載請註明: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怎麼一夜白了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