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著書
蒲松齡是我國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著名小説家和文學家,他的一生熱衷於考取功名,但是在自己幾十年的應試道路上,他最終還是一個秀才,並沒有高中,所以他的一生在考取功名上並沒有成功。
蒲松齡畫像
但是在這上面的失敗並不表示一個人的一生是失敗的,蒲松齡最終還是成功了,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作品,蒲松齡著書讓他千古流芳,一部《聊齋志異》成為流傳至今的佳作。
關於蒲松齡著書還有一個故事。話説蒲松齡想要寫《聊齋志異》,其中很多故事都是在古代典籍中發現的,然後他再進行改寫或者擴寫,但是這些故事還是不足以完成他的著作,所以他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蒲松齡為了著書在離自己教書不願的地方一顆大樹的陰涼之下襬了茶攤,在這裏給路過的人免費提供茶水,雖然茶水是免費的,但是這些人必須將自己知道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講給蒲松齡聽,這樣他蒐集的故事越來越多,最終形成著作。
但是這個蒲松齡著書的故事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因為當時的蒲松齡是非常貧窮的,他不可能做這個事情,其次是沒有任何歷史史實記錄蒲松齡曾經這樣做過,所以這個故事到現在還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是很多人都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瞭解了蒲松齡,也讓我們對《聊齋志異》充滿了更多期待。
蒲松齡民族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他的小説成就極高,一部《聊齋志異》流傳至今,影響巨大。而關於蒲松齡的研究到現在還在繼續,其中一項研究就是蒲松齡的民族問題。蒲松齡到底是哪個民族的作家,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説法。
蒲松齡畫
現在的很多人都認為蒲松齡是漢族,所以他是一個漢族作家。但是有研究表明,蒲松齡先生並不是漢族人,因為他的遠祖不是漢族,而是蒙古族人。
在蒲松齡所作的《族譜序》中,蒲松齡對自己的民族有一個説法,他的遠祖叫蒲魯渾,還有一個叫蒲居仁,他們都是元代的總管。從中就可以分析出浦東領的民族,因為首先是名字不像漢人,其次是路大荒研究認定蒲松齡是蒙古族。
而在《蒙古族簡史》中標註就更明確了,在這部作品中蒲松齡是蒙古文學家,説的非常肯定。但是在一些人考證以後認為,蒲松齡是蒙古族人這種説法也是不對的,蒲松齡有可能是色目人。
因為有人考證了元代官制後發現,在元代擔任路口總管的人並不是蒙古族人,一般都是由色目人擔任,也就是女真人或者回族人,因此推斷出蒲松齡並不是蒙古族人,而可能是色目人。
但是現在不管那個是蒲松齡民族,誰也沒有一個確定的説法,現在的研究還在繼續,蒲松齡到底是那個民族,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蒲松齡科舉
蒲松齡的小説非常出名,有關蒲松齡科舉的事情也流傳至今。蒲松齡第一次參加秀才考試的時候才僅僅19歲,當時蒲松齡在淄川縣濟南府參加考試,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蒲松齡連續三試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當地的秀才,而親自錄取蒲松齡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詩人施閏章。
蒲松齡畫像
施閏章當時擔任的職務是山東地區的學政,並且施閏章還負責出題。山東秀才考試正式開始,施閏章出的第一道題目叫做《蚤起》,這個題目是從孟子著名的“齊人有一妻一妾”中得來的。雖然清朝的科考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文體八股文,但是這並沒有限制住蒲松齡的發揮。蒲松齡早早地就對人情世故有切身體會,再加上自身的觀察力和閲讀範圍的廣闊,很快便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的答案,經歷過三試之後都拿到了第一名,這讓蒲松齡在當地幾乎成為了家喻户曉的文人。
蒲松齡科舉的道路並未就此終結。在通過秀才考試之後,蒲松齡開始向全國進發參加朝廷主持的舉人考試,但是蒲松齡再試時曾經連續參加過4次舉人的考試,但是直到72歲高齡之時,蒲松齡仍然沒有成功通過考試而僅僅做了一名貢生。然而為什麼蒲松齡科舉之路的前後差別這麼大呢?據説蒲松齡在參加秀才考試的時候本身就是劍走偏鋒,因為他並沒有完全遵照八股文的要求,但是他的敢言和精彩的文章還是吸引了當時的考官施閏章,但是先前這種情況在舉人考試中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蒲松齡字什麼
蒲松齡生於中國古代的清朝,按照古代文人稱謂的慣例,每個人不僅要有姓名,還應該取字和號的稱謂,這是因為古代的人們可能是以名或者字來立世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但是字和號也並非可有可無的。蒲松齡就是以名立世的所以後人熟知的也都是他的姓名,那麼蒲松齡字什麼號什麼呢?
蒲松齡畫照
根據史書的記載,蒲松齡一生共有兩字,其中一字叫做留仙,另一字則是劍臣,另外蒲松齡還有一個雅號叫做柳泉居士。蒲松齡的祖籍並不是在他的出生地山東淄博,而出生在這裏的蒲松齡雖然已經面臨着逐漸敗落的家庭狀況,但是蒲松齡從小的成長環境仍然是比較安逸的,再加上蒲松齡的家庭出身本身就是知識分子家庭,這就讓蒲松齡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其間閲讀了大量的典籍,這也為他19歲時的一夜成名和之後許多年的科考之路以及聊齋等作品的創造打下了基礎。
另外,蒲松齡的兩個字留仙和劍臣從一定程度上闡述了蒲松齡這個知識分子的志趣和追求。相傳在蒲松齡參加地區範圍的科考時蒲松齡並沒有按照常規的八股文進行寫作,而是打破常規的模式進行答題,這也讓當時不拘一格的考官非常欣賞,於是蒲松齡竟然連續三場考試都拿到了第一名併成為一名秀才。但這種自由的風格並沒有在之後考取舉人的科考中得以延續,蒲松齡直到離開人世都沒有成功。
蒲松齡別名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他出生於1640年,去世於1715年,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寫了一部傳世鉅著《聊齋志異》,這部文學作品的評價極高,藝術水平也非常高。
.
蒲松齡畫照
蒲松齡是作者的原名,蒲松齡的別名是蒲留仙,留仙是蒲松齡的字,還有人叫他蒲劍臣,劍臣是他的另一個字。在古代人們有自己的名字,但是一般都不叫,因為這樣會感覺很生疏,他們都會在成年以後自己取字,這個字也是他們的名字,一般關係比較好的都要叫字。
蒲松齡為什麼給自己的字定為留仙和劍臣呢?這也和他的小説有關,因為《聊齋志異》是一本志怪體小説,其中説的都是妖魔鬼怪和神仙故事之類的事情,他為自己確定的字,就表現了這個意思。
《聊齋志異》耗費了蒲松齡許多年的時間,他在自己貧困交加的時候一邊教書一邊著述,在自己四十五歲的時候終於將這部鉅著完成,之後的許多年中,他一直在對作品進行修改,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式。
《聊齋志異》的出版發行也遇到了很多麻煩,因為書成以後,蒲松齡沒有資金印製,也沒有人資助他,所以一直在小範圍內傳閲,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大範圍刊印。此書一出,立刻震撼世人,人們爭相購買,搞得洛陽紙貴,自此以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才開始大範圍流傳。
蒲松齡的作品
蒲松林的作品從誕生以來已經在古今中外流傳了幾百年,而在蒲松齡的作品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他所著的聊齋系列了。蒲松齡曾經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中間經歷過探訪、遊歷等等最終才寫成了這部由一個個短篇小説組成的書籍《聊齋志異》,而且蒲松齡還這本書進行過多次修改。
蒲松齡的作品《聊齋志異》
在《聊齋志異》這部書籍中,蒲松齡主要採用了與唐傳奇小説非常類似的文體,他所寫的奇聞異事並非是為了追求極盡的恐怖和怪異,蒲松齡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一些鬼魂的故事和傳説,而對清朝時候的社會狀況和政治場上的情形進行諷刺和批判。蒲松齡的作品除了這部最為著名的小説集之外,另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俚曲》以及《聊齋俚曲》等,這些作品主要是蒲松齡在探訪、遊歷和閲讀過程中所蒐集到的一些關於農業或者醫藥等的科普讀物,寫作風格也偏向於通俗。
蒲松齡的作品中比較不同的就是他流傳於世間的14首俚曲,這些俚曲包括了《姑婦曲》、《窮漢詞》、《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牆頭記》等,另外擅長故事創作的蒲松齡還創作了一些戲本,其中就包含了《鍾妹慶壽》、《鬧館》、《考詞九轉貨郎兒》等,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作品之外,蒲松齡辛勤寫下的還有許多是“科普”方面的作品。也因為這些作品,蒲松齡得到了世代讀者的銘記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