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用人
劉邦不懂兵法,不會打仗,而他卻能稱霸天下,統一漢王朝,他的天下幾乎是他手下的謀士將才為他打下來的,不得不説是他極致的用人之道帶他走向一步步的成功。
漢高祖劉邦劇照
縱觀劉邦用人,有這麼幾個特點: 首先,人盡其才。劉邦廣泛吸收各種人才,有的人懷才不遇在項羽手中不能得到重用,而劉備卻有一雙伯樂般的慧眼,將有用之人盡收囊中,且禮賢下士,各司其職,各揚所長。每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發揮特長,互相配合,形成有效的整體。 其次,不計前嫌。劉邦對於有過的、惡劣的、甚至有過謀反念頭的人,均一律從自己身上反思找原因,對有用之才不會懷恨在心,反而加封行賞,使有用之人可安心在自己部下效忠於自己。 一視同仁也是劉邦用人很重要的一點,無論是一同打天下的生死之交,或是敵方歸降於他的叛軍,劉邦均能公平禮待,賞罰分明,正因如此才為他贏得了巨大的威信,引得眾人紛紛投靠於他。 此外,面對部下,劉邦坦誠相待,互相尊重,為人處世講求真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張良、陳平等人才均視其為知己好友,得到真心對待,便能為其奔波效命。 劉邦對自己看中的人十分信任,無論出謀劃策或是行軍制定戰術,劉邦都完全相信手下的謀士將領,善於納諫。且在戰爭時期,為求勝利便要不拘小節,把一個人的才能看得比品德更加重要。 最後便是軍紀治理上的賞罰分明,公平公正便能嚴軍紀正軍風。劉邦論功行賞的管理手段,才能使手下願意多出力,多得功。 正是劉邦如此的用人之道,才能使他步步為營,奪得天下。
劉邦的謀士
劉邦為人出生貧寒,不善生計,甚至不懂兵法,但最終卻能稱霸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是與其禮賢下士,選賢舉能,善於用人、信人有着極大的關係,正因如此才吸引眾謀士將領紛紛為其忠心、效命、打天下。
楚漢傳奇張良劇照
説到劉邦身邊的謀士,首推張良。張良是被秦國剿削的韓國舊貴族,因此對秦懷恨在心,一心復仇。張良神機妙算,為人深有謀略,辦事運籌帷幄,對事態軍情把握得極準,劉邦的大多數有轉折意義的計謀幾乎都出自張良之手。 蕭何,善於制定法令法規,嚴整軍紀軍風,慧眼識英雄,看人極準,是劉邦極佳的協理助手,在戰爭時期將後勤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楚漢戰爭、政策制定上有重要作用,後任宰相。 而韓信則是軍事異才,甚通兵法戰術,用兵打仗堪稱出神入化,十分驍勇,為劉邦打下無數城池,戰功赫赫,但缺乏政治頭腦,因為威脅到劉邦的政治目標,因此在建國後最後沒有落得好下場。 以上就是著名的漢初三傑,除此之外,還有智者陳平,頭腦十分靈活聰明,能在危難之時極短時間裏想出解決方案,但在深謀遠慮上不如張良有遠見。 樊噲是早年便與劉邦出生入死的鐵桿之交,一直追隨劉邦,早年以賣狗肉為生,帶兵打仗十分驍勇,雖然文化素質與謀略不足,卻提出了還軍霸上的想法, 還有曹參,堪稱蕭何後的第二宰相,在治國制策上也深有政治才能。 這些功臣,或勇或智,都在劉邦統一天下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劉邦名言
劉邦身為一代帝王,自草民出生,最後能一舉稱霸天下,建立漢王朝稱帝,其不凡的生平不僅有數不勝數的典故、傳説,他也説過眾多流傳至今的名言。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其中很有名的一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當時,劉邦統一天下,登基稱帝后,在都城洛陽置辦酒席晚宴,喝到盡興處,便起身相問:“我的各位王侯賢臣們,請千萬不要對我有所隱瞞,都來説説你們的想法,你們認為我能取得這楚漢之勝究竟是為何?而項羽最終敗下陣來你們又是怎麼看的呢?”
此時,只見其大臣王陵站起來回答説:“皇上您是派人去攻佔城池、領地,所得到的領土都善待百姓,為當地的百姓造福着想,這與天下百姓的所思所盼是不謀而合的,因此您能夠得到民心。此外您將得到的土地分封給有功勞的人,方能得到諸侯的支持。而項羽呢,他從不會這樣想,他只求攻佔、奪取,殘殺立下功勞的人,猜忌有能力的人,正是如此他才失掉了民心,失掉了天下。”
劉邦聽完,笑稱:“沒錯,但你只説出了一個方面。這樣説吧,比如在軍營裏出謀劃策,使我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這方面我比不上張良;制定法政律令,安撫民心,穩定統治,我不如蕭何;然而制定戰術,攻無不克,我又不如韓信。但是,這三位豪傑能夠為我所用,為我出力,三者相結合各顯其能才使得我能取得天下啊!至於項羽,他有人才范增,卻沒能夠好好使用,這才是他失敗的根本。”
劉邦的丞相
公元202年,劉邦在山東一帶舉行了登基大典,並改國號為漢。隨後,劉邦封蕭何為丞相,直到劉邦病逝,劉邦的丞相一直都是蕭何。後來,劉邦認為異姓分封王的權力太大,會威脅到自己的政權。於是,劉邦將異姓王全部遷移到國都周圍居住,加強了中央集權。
蕭何劇照
如此一來,朝廷丞相的權力就被放大了。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蕭何建議劉邦將上林苑開放,讓百姓有足夠的土地來種植糧食。劉邦一心想借個機會打擊削弱蕭何的丞相之權,隨後他便以蕭何收取商人賄賂之罪,將蕭何關進大牢。蕭何一直受到漢高祖的寵信,此次突然入獄,讓蕭何非常納悶。蕭何便召見門客讓他們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位門客説,因為丞相的權力太大,加上百姓蕭何深受百姓的擁戴,這讓高祖非常忌憚。如果想要保全性命的話,必須自毀名聲,減少高祖對蕭何的戒心。
當時,蕭何已經六十多歲了,差點命喪牢獄。不僅後,劉邦將蕭何釋放出獄,蕭何謹記門客的話,對劉邦畢恭畢敬。蕭何出獄時,全身帶着重重的刑具,且頭髮雜亂蓬鬆,一點都不像漢朝丞相。蕭何沐浴更衣後,前往宮廷向劉邦叩拜謝恩。劉邦見蕭何如此狼狽,心中倍感愧疚,便説出自己心中顧及以安慰蕭何。從此以後,蕭何對劉邦更加謹慎恭敬,生怕再次擔負莫須有的罪名。雖然蕭何依然是劉邦的丞相,但是蕭何對國家政事只能三緘其口。
劉邦殺張良
眾所周知,劉邦晚年變得愛猜忌、多疑,不再信任當時一同征戰沙場的功臣將領們,唯恐異己叛變,於是有眾多功臣諸侯紛紛被害,韓信被殺,蕭何入獄,那麼身為漢初三傑之首的張良下場如何,有沒有被高祖所殺呢?
漢初三傑之張良
對於張良之死,通常有兩個説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終;還有一個説法是功成身退,隱於山林。
張良為人深明大義,瞭解劉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後,便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從政之路。張良為人聰明,懂得察言觀色,天下初定後便假借自己身體羸弱之名極少出門參政,隨着漢高祖政權逐漸穩固,張良便從師者退居賓客,對天下大事極少出謀劃策,不左右劉邦的決策,保持着可有可無的角色與時進時退的姿態。在劉邦斬除異姓王的過程以及皇室鬥爭中都極少參與,儘量避免被捲入其中,也使自己沒有給劉邦帶來威脅感,免於被誅殺的下場。
張良在劉邦有意換太子時,考慮到天下未穩,各項制度尚未完善,如若發生此事則下場很嚴重,於是答應幫呂后出謀劃策保住了太子之位,也正因此贏得了呂后對他的敬重。
有傳言稱張良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後,便功成身退,追尋其道教先師,隱居於通城一風景秀麗的黃袍山隱居下來,該山甚至以其師命名為張師山。張良還在此修建道觀,創辦書院收學生,從此不聞天下政事,安生於此。
劉邦是小人嗎
劉邦起兵造反,最終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一舉統一天下,立漢稱帝成為一代君王,也有人指其是小人得志,的確劉邦的本性中確實有不那麼正氣的一面,但是他真的是小人嗎?
漢高祖劉邦
劉邦發跡前確實以小人形象示人,不思進取,終日遊手好閒是個十足的二流子無賴,家貧卻不善勞作生計,面對長輩的指責也依舊我行我素無所事事。且劉邦生性貪婪,好近女色愛慕財寶,進入關中後,曾一度迷戀秦國的美女與財寶而整日不思戰事,差點為此失了大業,且一生有多個妻子,甚是多情。
此外劉邦自私殘忍,心狠手辣,在逃難途中為了使車行駛得快一些,曾執意要將一雙兒女丟下車以減輕負擔,且在功成名就後,變得多疑猜忌,不顧功臣當年為其打天下的恩情,將其一一誅殺以儆效尤,以維護自己的政權統治,可謂手段極其殘酷。且劉備用人也有唯親的特徵,其中尤其是與之同生日的盧綰,二人一起長大,兩家交情甚深,因此關係格外親密,可謂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但盧綰本人其實沒有什麼才略,在劉邦起義後也始終未能做出什麼大貢獻,但在劉邦的庇護下,盧綰卻一路直升越居羣臣之首,顯然有偏袒的成分。但是因為這些性格里的負面成分,劉邦就成一個小人了嗎?我並不認同,劉邦的雄才大略,劉邦的隱忍大謀,劉邦的用人之道,劉邦的仁厚才德,是這些特質使他成為了一代君王。能稱霸天下不是偶然發生的機遇,劉邦性格極其複雜,人無完人,正是他的性格使他註定成為君王之才。
劉邦晚年
劉邦出生於平民百姓家中,卻能夠一舉起兵最終建立強大的漢王朝稱雄天下,那麼他登基後的晚年生活如何,發生了哪些事件呢?
漢高祖劉邦
眾所周知,呂雉作為劉邦的原配,在劉邦登基稱帝后,呂雉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他的皇后,也是他又愛又敬的政治夥伴。晚年的劉邦由於偏愛戚夫人,也更加器重其子,覺得太子劉盈不如劉如意更像自己,於是幾次有欲廢太子而重立。可惜劉邦的念頭遭到羣臣反對,且呂后在張良的建議下,煞費苦心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這才將換太子的念頭作罷。
劉邦晚年變得為人多疑猜忌,不再信任當年為他打江山的賢臣良將們,尤其顧慮異姓諸侯,於是誅殺了眾多功臣。
首先是舊時歸降於他的項羽部下,臧荼成了首位犧牲的大臣。韓信由於戰爭時期就得罪了劉邦,劉邦對他早就心存不滿有意處置,於是劉邦便假借造反之名將其軟禁,五年後,呂后仍心存芥蒂便與蕭何合夥將韓信騙進宮中殺害。還有劉邦黨年共生死的發小盧綰,也因被封為燕王而惴惴不安,情急無奈之下投降於匈奴,最終也難逃一死。以及無心謀反的彭越,甚至還一心向主,卻被極其殘忍地剁成人肉分與羣臣食用。
劉邦晚年不斷殘害眾部下,唯恐異己奪權,使當年生死追隨於他的大臣們都紛紛死在他的手中。最終在平定英布造反時,不甚中箭,因拒絕治療而離世。
劉邦是哪個朝代的
劉邦,生於秦朝,後參與起兵抗秦,攻佔關中得秦王投降,秦朝覆滅後在楚漢戰爭中勝出,最終稱霸天下,是漢王朝的開國君王,一生經歷了秦、漢兩個朝代。
漢高祖劉邦
劉邦早年間是個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後來在沛縣當上了泗水公,恰逢陳勝武廣起義,劉邦在押犯人途中將人放跑,索性自己帶着幾個跟從他的人開始逃亡。
後來劉邦拿下了沛縣,又攻下附近的豐縣,具備初步的力量集團,手下願意跟從於他的賢人也不少。劉邦投靠了項梁後,深受賞識與重任,此時的楚國力量逐漸壯大,項梁卻去世了,熊心繼位,派劉邦和項羽兩路抗秦。
項羽雖然實力強大,為人驍勇,但劉邦在眾謀臣良將的協助下,早先一步打入關中獲得秦王投降,但由於此時的實力尚未能與項羽抗衡,於是雙手將咸陽奉上。在隨後的楚漢相爭中,劉邦把握時機,趁項羽平定齊國分身乏術一舉拿下關中,幸得手下賢人眾多,在雙方交戰的過程中,以弱敵強逐漸反敗為勝,最終打敗項羽稱霸天下。
而後,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漢王朝,將都城設於長安,就是歷史上的西漢,與後世劉秀建立的東漢合稱為漢朝。
劉邦上位後,在政治制度上主張休養生息的寬鬆舉措以治理天下,讓戰爭時期的將士們都回家休息,取消了他們的徭役負擔。在經濟上,劉邦發展農業,修復社會經濟,鞏固專制統治,穩定民心,也奠定了漢朝寬容大量的思想基礎,是漢族與華夏文明的奠基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