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兒?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1894年的甲午戰爭可謂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此前大清國雖飽受列強欺凌,但那都是成名多年的西洋老妖精、羅剎鬼,輸有輸的道理,但甲午海戰,對手卻是化外小邦,中華上國的小弟,此前,李鴻章主導的洋務運動已經營多年,其苦心孤詣建造起來的北洋水師更是被稱為遠東第一、世界第八艦隊,人員裝備均優於日本,輔以旅順威海衞等超一流的海軍基地,縱橫四海力不能及,保衞海疆當綽綽有餘,為什麼打不過日本艦隊?


丁汝昌

一切要從甲午海戰的起源説起。

1894年,清政府應朝鮮政府的邀請,派兵協助鎮壓東學黨之亂,作為宗主國,出兵幫助小弟平叛本是小事,但此次平亂非比尋常,同期日本人在未經朝鮮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打着平亂的旗號派出了8000人到朝鮮,進而不斷增兵,儼然有和大清國搶地盤的意圖。

駐守牙山的清軍將領葉志超,出身淮軍,綽號“葉大呆子”,但他既不呆也不傻,早早感覺到事態發展的不同尋常,上書李鴻章,提出解決問題的上中下三策:上策大舉進兵,中策派艦撤兵,下策據守不動。

其時朝廷上下對日本發展全然不知,加之北洋水師威名在外,上上下下紛紛喊打,尤其是年僅23歲的光緒皇帝,血氣方剛,在老師翁同龢的慫恿下,欽賜尚方寶劍,責令李鴻章“對主和者先斬後奏”。


劉步蟾

打了一輩子仗的李鴻章此時卻慫了,他多次上書光緒皇帝,陳述不能開戰的理由,但彼時朝廷內外,箭在弦上,任憑李鴻章説破口舌,沒人理他,更有不少好事者,給他扣上了漢奸的名頭,恨不得立馬殺之泄憤。

就連膽小怕事的慈禧太后,都認為此戰一定要打!

李鴻章靠淮軍起家,對打仗並不陌生, 也不怕打仗,但他一力避戰,卻是有他的道理。

他在給光緒皇帝上的奏疏中説道:鎮遠定遠,質重行緩,濟遠、經遠、來遠,行駛不速,致遠、靖遠,航速僅十五六海里,海上作戰,能否趨避敏活,以航速快慢為準。。。

從後來戰事發展來看,李鴻章的觀點是正確的,航速的差距讓北洋水師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狀態,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沒有談及的原因:北洋水師缺乏速射炮,雖然戰前突擊搶購了一批,但尚未來得及安裝。而現在裝備中,以鎮遠艦主炮為例,人家一分鐘打五炮,我們五分鐘打一炮。

堂堂遠東第一艦隊,毗鄰開戰,怎麼忽然暴露出這麼多問題。事情又的從多年前説起。


鄧世昌及致遠艦

北洋水師成軍之初,的確是大幹快上,採購了不少新艦,比如鎮遠、定遠兩艦,排水量超過7000噸,放在今時今日的中國海軍,也是噸位頂級的鉅艦,在主炮口徑,船體裝甲方面,完爆所有日本軍艦。

但自1888年以後,北洋水師再未購入一艘新艦。

為什麼?沒有錢!錢哪去了呢?

第一,主管户部的翁同龢,也就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和李鴻章關係不好,不給錢。説起翁同龢和李鴻章的恩怨,還的追溯到太平天國時期,其時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遭到湘軍曾國藩的參奏,險些丟了腦袋,坊間傳聞,奏摺就是李鴻章寫的。加之帝黨、後黨之爭,翁同龢處處與李鴻章為難,李鴻章卻拿他沒辦法。

第二,錢被挪去給慈禧太后修園子了。李鴻章雖位高權重,但主政海軍的一把手卻是醇親王奕譞,也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爹。此公能力有限,對姨姐慈禧太后的忠心卻天日可鑑,為了討太后歡心,無所不用其極,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就是他的主意,據説當時河北糟了災禍,上上下下惶恐萬分,唯恐激起民變,希望能暫停修園,把銀子拿來賑濟災民,但奕譞不為所動,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

北洋戰艦

有了這兩個攔路虎,李鴻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

錢是一個方面,技術的快速變革同樣影響很大。

1888年到1894年,不過六年時間,今時今日,一艘新軍艦從入役到形成戰鬥力,需要數年,美國建造於上世紀的伯克級驅逐艦服役週期更是長達三十年。但彼時正處於技術大發展時期,六年時間,軍艦的航速射速都發生了巨大提升,同期的日本海軍,多數軍艦都是購自1888年以後,此消彼長之下,北洋水師就被遠遠甩在身後。

但李鴻章的這些道理,沒有人聽。不得已,只能強行出兵,與日本決戰。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豐島偷襲了大清國支援朝鮮的濟遠、威遠、廣乙三艦,擊沉了運兵船高升號。豐島海戰可以看做是大東溝海戰的前站,此戰北洋水師倉促應戰,損失慘重,高升號更是全員戰死。


北洋水兵

豐島海戰失利的消息傳到京城,舉國震動,原本還打算拖延的李鴻章遭到了十倍百倍的壓力,就連北洋提督丁汝昌都受不了了:不顧生死,出海與倭人一拼。

事情完全失控。

1894年9月17日,日軍12艘主力戰艦在鴨綠江口外大東溝偷襲了我護航銘軍的北洋水師護航艦隊。大東溝海戰打響!

此戰,北洋蔘戰艦艇共計18艘,拋開炮艇等小艦,主力戰艦共計十艘。定遠、鎮遠、致遠、濟遠、靖遠、來遠、經遠、超遠、揚威、廣甲。

這其中,定遠鎮遠排水量過七千噸,14英寸重甲,另有4門12英寸重炮,航速14.5海里,致遠、濟遠、靖遠、來遠、經遠排水量在2-3000噸不等,航速15-18海里,超遠、揚威、廣甲排水量1300噸,航速15海里。

而對面的日本主力艦,時速均在18海里以上,吉野艦更是達到23海里,且全部備有速射炮。


北洋戰艦

戰事開始後,北洋水師在劉步蟾的指揮下,一字排開迎敵,而日軍卻利用速度優勢選擇錐形突擊。處於右翼尖端的揚威艦首先遭到日艦集中打擊,燃起大火,管代林履中與艦共亡,超勇艦隨後也被日艦擊沉,管代黃建勳自沉殉國。

此後致遠、經遠也被日軍擊沉,管代鄧世昌、林永升殉國,北洋水師陷入困境,更加倒黴的是,廣甲艦在戰鬥中觸礁,濟遠艦更是莫名其妙的撤出戰場。

日本艦隊雖有多艘戰艦受到重創,但一艦未沉。至下午五點,日軍指揮官伊東祐亨怕天黑後遭到北洋水師魚雷艇的襲擊,下令撤出戰鬥,大東溝海戰宣佈結束。

從牌面上看,北洋水師戰敗自不必諱言,尤其是因為缺乏速射炮,北洋水師在命中率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中彈甚多,但日本艦隊也是慘勝,雖然沒有被擊沉,受創也十分嚴重,例如其旗艦松島號,被定遠12英寸主炮直接命中,當場炸死80人,指揮官伊東祐亨被迫更換旗艦。如果不是北洋水師準備不足,缺乏爆炸彈,日軍可能損失更為嚴重。

北洋戰艦

但此戰卻極大打擊了北洋水師的信心,此後剩餘軍艦避戰不出,困守劉公島,最終全軍覆沒。

北洋水師的失敗,可以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道分水嶺,此戰過後,朝廷上下意識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已經過時,制度才是一切變革的根本,由此,變法之聲開始不絕於耳,近代歷史的變革迎來了一個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