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文景之治採用哪家學説
先秦之期,諸子百家,各個學説自成一派。一個國家要統一發展,則必然要有一個統一的文化。文景之治為西漢未來的大一統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那麼文景之治採用哪家學説呢?
黃老學説
文景之治採用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是屬於先秦時期的道家學派,創始人是黃帝和老子,他們主張無為而治。西漢初年,國家剛剛經歷過一場戰爭,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很脆弱,百廢待興。而且秦朝實行的嚴苛峻法仍餘威善存,民間百姓人心惶惶,綜合這兩方面的原因,統治者要想管理好這個國家,則必須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局面。這個統一不是表面上國家統一,還包括經濟,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因此高祖劉邦決定採取黃老之學,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而這一思想,在文帝和景帝時期得到了最好的運用。
黃老之學在“文景之治”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鞏固皇權,漢文帝在國家的管理上很少去幹預社會生活,只是管理國家的大體事務。二是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勸課農桑,減輕農民税賦,鼓勵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反之加重商人的税賦,以保證國務的税收收入。三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是黃老學説在文景之治中最重要的體現。西漢的社會生產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能夠穩定的積累財富,與實行黃老常説有着很密切的關係。
文景之治的本質
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和平昌盛之世,每一個事物的出現都會有一個本質的原因,那麼“文景之治”這個治世的本質是什麼呢?
景帝劉啓劇照
文景之治的創造是皇帝,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因此文景之治的本質就是維護中央集權,鞏固漢室政權。“文景之治”能夠被後代的史學家稱為治世,那麼這就是説在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共同努力下,西漢王朝不僅僅是政權統一,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百姓尤其是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農民不需要每日為温飽問題而擔憂,生活富足有餘,這樣子才能被後代學者所認同。
在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里,農民佔有極大的比重。士農工商,在四大行業當中,農業的地位排行第二,因此大多數人除了士之外都會選擇農民。因此判斷一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水平如何,當時社會里的農民的生活狀態是很值得參考的。
西漢建立的基礎是農民戰爭的勝利,所以西漢的統治者們很清楚農民的力量,因此他們給予了農民許多的優惠政策,如減免税賦、休養生息等等。但這些並不是文景之治的本質,對農民戰爭的讓步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統治們要鞏固皇權,使得西漢王朝能夠長治久安。因為他們是王朝初期的皇帝,深知權利的來之不易。
文景之治的措施
文景之治對西漢王朝後來的發展做了一個很強硬的鋪墊,那麼漢文帝和漢景帝究竟是做了什麼才能創造出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呢?文景之治的措施又有哪些?
漢文帝劇照
漢文帝和漢景帝面對當時經濟衰微的西漢,為了能夠增強國力,促進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他們採納黃老之學,做了如下舉措:第一,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劉邦登基之後,認為秦朝時期繁重的賦税和徭役是農民舉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因此從他做皇帝之後,便約法省禁,下令減輕農民的田賦税率,復十五税一,以此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漢文帝在沿襲這些舉措之後,還將“十五税一”改為“三十税一”,更大程度的降低了田租,這個時期的田租是整個封建中國最低的。
第二,鼓勵生產發展,增加税收的來源,重農抑商。漢文帝曾多次勸課農桑,並且不定期的減免農民税賦,但是對於商業方面卻是加以抑制,徵收許多的工商雜税來充盈國庫。
第三,倡儉禁奢。漢文帝與漢景帝都十分的節儉,兩人在位相加總共四十多年,不曾鋪張浪費過,平時生活都十分簡樸。漢景帝還曾經下詔不準地方向國家進貢奢侈品,禁示官吏購買黃金珠玉等產品。
第四,採用“貴粟”政策。之前統治者一直在鼓勵百姓生產農業,因此使得糧食十分的多,糧價也就下跌了。漢文帝便提出“貴粟”政策,通過各種獎勵政策,穩定糧價,使得全國上下的糧食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第五,他們借鑑周朝和秦朝的政治體制,使用郡國並行制來實行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
文景之治 光武中興
“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都是盛世的指代詞。它們出現的國家一脈相傳,都是漢朝。那麼為什麼同一皇朝會出現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兩個盛世呢?
光武帝劉秀
文景之治是西漢王朝的漢文帝和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而光武中興則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的治世。文景之治時期的西漢政權是不穩定的,國家內部生產力不佳,經濟脆弱,國家外部還有匈奴虎視眈眈,所以西漢初期的皇帝為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國家政權,他們每一步都走得特別的小心翼翼。他們重視農業生產發展,重視農民的力量,且勵精圖治,所以創造了一個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這個盛世局面的產生與文景之治有着很大的相似之處,光武帝劉秀是漢室之後,但是西漢末期王莽篡權自立,竊取了國家,劉秀是好不容易奪回江山的,所以他總結了西漢政權被奪的教訓,勵精圖治,整頓朝堂,賞罰分明,又注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東漢皇室會有光武中興這個盛世的產生。總結這兩個盛世局面產生的緣由,與皇帝的勵精圖治有着很大的關係,所以努力總會有收穫這句話説的是很正確的。
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這兩個盛世的產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文景之治為後來漢武帝時期的繁榮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與光武中心一樣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延續了王朝的統治與強盛。
文景之治的結果
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時對於治理西漢王朝採取的措施,能被後人概括為“文景之治”,並讚揚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可見文景之治的結果是很好的。那麼文景之治究竟為西漢的發展帶去了怎樣的結果呢?
景帝劉啓劇照
西漢初年的時候,大的諸侯國內的人口數量差不多是一萬户左多,小的不過五六百户。然而到了文景之世的時候,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很多流離在外的居民回到家鄉,而且還有輕徭薄賦的政策,因此人口數量增長的特別的快。以至於幾年之後,大的侯國之內的人口數量達到了三四萬户,比之前翻了好幾倍,小的候國內户口也增加了一倍之多。文景之世時,十分鼓勵農業發展,對於農民的優惠更是一給再給,因此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很高,糧食的產量也增加了很多。在一段時間內,糧價爆跌,文帝採取了“貴粟”的政策,將多餘的糧食收購存於庫房。後據《漢書》記載,由於糧食過多,積壓在糧倉之內,導致很多糧食腐爛不能夠食用。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糧食的過多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
然而,文景時期的一些政策雖然看似是對農民十分有利,然而受利更多的則是地主和商人。而文帝在政治上的決策不夠果斷,隨任諸候國的成長,導致後來的七國之亂產生,威脅了國家政權。因此事物必有兩面性,文景之治為西漢的發展奠定了殷實的基礎,然而也為後來的統治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