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作為齊國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晏子為齊相
晏子生活的時期是在春秋末年,正是古代社會發生大變革時期。春秋時期,長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作為朝廷的相大夫,他一直認真輔佐齊景公,一絲不苟。
宴嬰像
面對動盪不安的社會,晏子對外反對侵伐戰爭,對內主張和實施尚賢和愛民的仁政德治。他的政治活動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主要反對齊國參加對外侵伐戰爭,主張培養文人義士為主。後期主要是反對一些暴斂行為,主張節約愛民為主。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齊國的政治舞台上度過的,他忠於君上而不保守,機智卻不呆板。司馬遷的著作《史記》還將他和齊國的另一個在宰相管仲相併列共同寫入書中,並且還對兩人進行了不同的評價。晏子對待齊國的真的可謂是鞠躬盡瘁,齊莊公在位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晏子的勸阻,不但不理會,還產生了間隙。之後又是不聽阻攔,一意孤行,組織叛亂趁機攻打晉國候又攻打魯國,導致激怒了魯國。晏子迫不得已只能將家裏的貴重物品全部上充國庫。散去了傭人,帶着自己的妻兒老小來到一個小村子裏,一邊靠打魚維持生計,一邊密切關注事物的發展。
身為齊國的相大夫,輔佐齊國的三任君主,一直都是勤勤懇懇,廉潔從政。他管理國家的大小事都秉着公正無私的態度。對於親屬的請求,也是秉着合法就給辦,不合法就拒絕辦理的行事準則。從政以來概不接受禮物,儘管很微不足道,也從來不接,還經常將自己的俸祿煩發給窮苦百姓,這樣的行為似乎比皇帝做的還稱職。
春秋戰國晏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晏子是一位聰明機智的,能言善辯的人物。歷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樸素的處事風格而聞名於諸侯。孔丘還曾稱讚他:“救民百興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春秋戰國時期的晏子畫像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風格,充分的表現出了治理國家的忠誠與能耐。他不僅利用自己的身份,還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地提出減免賦税,讓百姓休養生息的諫議。
在“治國之道”方面,晏子主張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説,並且很是推崇“欲修改以平時於天。”主動進諫君上賑災,深得百姓愛戴。不僅如此,他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貧苦百姓。
“勸諫藝術”方面,晏子善於進諫的特點早就被人稱讚,他的勸諫方式,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以一種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側面顯示了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高度智慧,另外,他的語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或是鋒芒畢露,或是非常含蓄,亦或是嚴肅莊嚴、幽默滑稽。他能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自己的勸諫方式。從他的勸諫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內在修養,同時也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個人修養方面,他是樂觀的代表,他常常説人到最後都是要死的,人生來就有生老病死,所以不論是誰都會面對。何不對死無所畏懼,常年保持樂觀的心情,讓自己的身心健康。
晏子沒十有七年
景公善聽---這則典故出自於西漢時期的人物劉漢所編纂的《説苑·君道》。這篇文章通過齊景公射箭脱靶而羣臣喝彩的故事,宣揚了人臣敢犯顏直諫的可貴精神。這篇典故出現在晏子逝世17年後,也算為了紀念晏子。
晏子畫像
文言文中“晏子沒十有七年”的意思是晏子去世了將近有17年了,也是齊景公失去晏子17年了。有一天齊景公請各位大夫喝酒時,射箭卻脱了靶,明明是件不高興的事,堂上的大夫居然拍手叫好,於是景公瞬間變了臉色,棄弓而去。
過了一會,弦章進來。景公很是憂傷的對他説;“弦章啊!自從我失去晏子,已經有17年了,自他以後,我再也沒聽見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今日射箭,明明沒射中,卻迎來連聲叫好。”於是弦章回答:“這是臣子的無能,因為不夠聰明、不夠勇敢觸犯您的威嚴。”景公説;“那行,今天弦章是皇上,我是臣子。”
這時,進貢魚的官吏進來了,景公把這些魚賜給弦章。弦章回家的時候,裝魚的車擠滿了街道。便拍了拍車伕:“剛才在酒宴上拍手叫好的人都想得到這些魚。想起了晏子,那是晏子謝絕賞賜是為了糾正國君的錯誤,所以國君的錯誤才得以改正。而如今我對國王的幫助,沒什麼出色的,卻要來接受這些魚,確實有些與晏子的行為道義相違背啊。”因此他堅決不要這些賞賜的魚。
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齊景公”來自於《晏子春秋》一書中,它主要記錄了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主要提醒齊景公在執政方面要忠實百姓疾苦。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來説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晏子畫像
齊景公還在位時,天氣伴隨着下雪一直不放晴,當時的齊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邊的台階上。晏子進朝面諫君上,站立了一會,景公説道:“真是奇怪,下了幾天雪,天氣卻不冷。”晏子回答:“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我聽別人説,以前古代的國君,自己吃飽後卻不知別人餓着,自己不冷卻不知別人的寒冷,自己過的安樂卻不知別人的貧苦。現在君王卻也不知道了。”聽完,景公:“好!我已經領悟了。”於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
齊景公想要建高台,於是發動百姓勞動,高台建成後,又想要造鐘。於是晏子進諫道:“所謂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作為自己的樂趣。君主已經建造了高台,現在卻又想造鐘,這樣會對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百姓必然也不會接受。君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導致矛盾的產生。”於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停止了造鐘的想法。
全文主要通過晏子與景公之間的對話宣揚了愛民思想,並勸誡了君王為民着想的執政之道,只有這樣國家才會強盛。
晏子御者之妻
晏子御者之妻,這篇典故選自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第二》,這則典故講述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另外,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了晏子的風度:不自滿,能夠做事謙虛謹慎,知錯能改。
“晏子御者之妻”畫像
在晏子擔任齊國的相大夫的時候,一天要出遠門。車伕在前駕駛馬車,而車伕的妻子則在門縫裏偷看他的丈夫。她看見自己的丈夫替國相駕駛馬車,坐在前方的傘下,揮動着鞭子鞭打着前方的馬兒,神情趾高氣揚,看起來十分得意。不奈,等到車伕回來後,一進門就聽到妻子要跟他離婚。車伕十分不解這是為什麼,妻子説:“晏子雖身材矮小,但位居國相之位,名聲遠揚。今天我見他出門,看得出他的志向和思慮都是比較深遠的,但常常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而你身材魁梧,卻當做別人的車伕,而你自己的表現看起來已將很滿足了,所以我要和你離婚。”自從聽了妻子的一席話之後,做任何事情都處處收斂着,也學會待人謙虛敬慎。過了一陣,晏子就覺得奇怪了,車伕怎麼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就問他怎麼回事,於是車伕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晏子就很欣賞車伕的行為,就封了車伕作為大夫。
這件事也主要説明了晏子在生活中為人低調,但是在這篇典故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晏子了,而是車伕的妻子。她很會仔細觀察人,她從晏子的舉手投足間看到了做人的品格,並學以致用,教導自己的丈夫,樹立遠大志向。
晏子論不祥
齊景公出去打獵,上山看見老虎,到沼澤地裏看見了蛇,回來便對晏子説明了自己的遭遇,還認為自己遇見了蛇是不祥的事情。於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國家有三種不詳的事情,而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宴嬰雕像
説完之後又列舉了國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邊有賢能的人卻不知道;二不祥、有賢能的人卻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這種情況,今天看見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澤遇見了蛇,而沼澤卻是蛇的家。去他們的家看見他們,怎麼能説不祥呢?”
我們都知道,晏子當時處於一個社會鉅變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興,失人者亡”就被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宴嬰把人才問題凸顯到國家問題上來是不難理解的。當時的社會正面臨變革,晏子利用齊景公外出打獵,推出了“國有三不祥的”論斷,對齊景公進一步提高人才問題有了重要性的認識。他勸景公要更好的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獨這樣景公才能在亂世中處於不敗之地。
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當今社會的主旋律就是以競爭為主,因此,一個人,一個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來輔佐。所以不論是齊景公還是現在的各位領導,要對身邊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齊景公身邊的人才晏子一樣。
晏子的形象
晏子是春秋時期一位節儉力諫的賢士,先後輔佐了三代齊國君王,作為春秋名相之一,他愛國愛民,在為其職位上,有着樸素主義的民主色彩。他生活簡樸,為官正直。對待君王,鞠躬盡瘁。
晏子畫像
在漢代劉向《敍錄》一書中,就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司馬遷還曾將管仲和宴嬰的事蹟合寫一本書為《管嬰列傳》。對於晏子的思想來説,在《晏子春秋》一書中有較好的見解。它表現出了晏子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同時,還提出了民主主義思想。總之,這本書中所表現的晏子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經世致用的主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願望和要求。因此,讀過這本書的人,無一不對他感到欽佩。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相大夫體恤百姓,剛正不阿的品質,至今人們還稱讚不絕。
其中在很多個環節故事中,將他的品德展現的淋漓盡致。《晏子辭謝更宅》中的他毅然決然的拒絕了賞賜。《晏子辭千金》中更是充分體現了晏子的高尚品德。文章通過一些簡短故事章節,精煉的語句將晏子生活簡樸、清心寡慾、樂觀豁達、處其自然的特點展露出來。他的形象也正一點一點深入人們心中,他一生簡樸,享年95歲。他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們的學習,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奮鬥自己的事業,都要像晏子一樣,身體力行,堅持不懈。就如同他説的話一樣:“做事情的人常常能成功,行走的人一樣也能到達目的地。”
晏子答梁丘據
“晏子答梁丘據”中的宴嬰是齊國上大夫宴弱之子。生活節儉、以謙恭下士著稱。任職期間,深受歷任皇帝的信任。他機智聰明,能言善辯。因此關於他的故事也有許多能夠朗朗上口,類如:《晏子使楚》、《晏子辭謝更宅》、《晏子諫禱雨》等等。《晏子答梁丘據》也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
晏子畫像
據説,當梁丘據死後,齊景公將晏子召進宮中:“梁丘據生前對我很是忠愛,他死了我打算將他的喪事辦的豐厚些,讓他的墳墓建造的高大些。”晏子聽後:“請問梁丘據對您關愛的行為及表現,能跟我説説嗎?”景公就對他説道,平時對於我喜好的東西,主管沒能幫我辦的好,他卻能把自己的喜愛之物供我玩賞,所以知道了他對我的忠誠。每逢颳風下雨時,都不忘跟我問好,所以我知道他熱愛我。
晏子聽了則説:“我如果現在反對你的話,就會惹你不高興;不反對的話,就沒有對您表忠誠。我曾聽説,如果一個官員的心思專門用在他的國君身上,叫做不忠;若用在其父親身上,叫做不孝;因此,侍奉君王的原則是勸導君王親近父兄,行君臣之禮,對百姓施加恩惠,在朝廷上講信用,這叫做忠;做兒子呢,要忠愛他的的兄弟,對朋友守信,這叫做孝。而現在,舉國上下的人民,都是您的臣子,可現在獨有梁丘據權力愛護您,為什麼會這樣呢?全國上下的財富,都是您的,唯獨只有梁丘據用私財對您盡忠,這是為什麼呢?梁丘據正是用這樣的手段來矇蔽君王,手段也太高明瞭。“
景公恍然大悟,明白了梁丘據的用心。於是命人停止了候選高大墳墓的勞役,廢除了厚葬的命令。然主管各司其職,並讓君臣指出君王的過失。這樣一來。官員能夠很輕鬆的表達對君王的忠誠。
晏子使楚
晏子,眾所周知的一位歷史人物,身為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為人機智,善於辭令,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愛國憂民的性情在各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稱讚和聲譽。晏子使楚這則典故中,講述了晏子是如何的巧言善變,贏得了楚王的尊重。
晏子使楚畫像
當時的晏子被任命去楚國訪問。楚國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於是就讓晏子在大門旁邊的一處小門中進去。晏子於是停住了腳步説;“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裏進去,今天我來楚國相訪,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於是迎賓客們就帶晏子從另一扇大門進去。
晏子初次拜見楚王,楚王便質問到:“楚國是沒人了嗎,竟派來您作為使臣。”晏子很是嚴肅的回答,齊國上下七千多户人家,若是全部張開袖來,天瞬間就能暗下來;若一起揮灑汗水,瞬間傾盆大雨。怎麼能沒人才呢!楚王仍就不甘示弱,反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何會派您來呢?”晏子則機智的回答道:“齊國派使臣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選派,賢能的人自然會到賢國的國家訪問,像我這般不肖,只能來到楚國了。
於是楚王很是懊惱,便向羣臣請教,於是乎就出現了”晏子偷盜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誣賴偷盜,楚王就問道:“齊國人都會偷盜嗎?”晏子則離開座位説道;“我聽説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則是酸枳,儘管葉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還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楚國就偷盜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楚國的水土會導致人民偷盜嗎?”於是楚王説;“聖人是不能同他拿來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己討沒趣罷了”。就這樣晏子再一次用自己靈敏的頭腦獲得了楚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