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改土歸流的特點是什麼 改土歸流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改土歸流是明清時期針對南方少數民族實行的管理政策。在此之前少數民族長期實行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浮現,邊疆地區經常發生土司之間鬥爭的局面,於是統治者將權力收歸中央,派流官治理,這就是改土歸流。改土歸流的特點十分顯著:具有不徹底性,採用暴力與和平相結合的方式,具有時間性和漸進性。

木氏土司府

改土歸流的特點如此顯著是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的。從時間上來講改土歸流需要少數民族接受中央的管制,接受流官的治理。生性好戰的蠻夷之地是中央政策執行最難落實的地方,所以具有時間性。改土歸流的特點之二是漸進性,由於民族文化之間的差距,改土歸流的政策需要緩慢實施,這是民族間交流和融合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

改土歸流特點之三是不徹底性,由於流官治理,會存在對當地民俗不瞭解的情況,導致徭役制定不合理,激化民族矛盾。最後就是管理方式存在武力與和平相結合的特點,由於改土歸流中央派軍隊駐守南方,維護地區安定,但是遇到挑釁中央權威的情況,軍隊會對邊疆民族展開屠戮政策。改土歸流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土司之間矛盾,維護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安定,對於農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改土歸流的不徹底性使民族矛盾依舊存在,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

改土歸流的背景

清代雍正時期,開始在西南少數民族中廢除了土地司制度,改革土地分配的政策,實行流官統治的政策,史稱改土歸流;改土歸流的背景是什麼呢?

雍正畫像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原來實行土司制度,土司權力很大,威脅清王朝的統治,為了解決土地割據的弊端,雍正四年期間,一位總督向雍正請命,建議取消關於土司世襲制度,因為未完善的土司制度使得很多農民需要向官員借地耕種,收入因此也變得十分微薄。清楚的看到這一點的官員建議雍正能夠設立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單位,派遣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查詢此事後雍正非常讚賞這方面的提議,並將整件事情讓他去辦理;這便是改土歸流的背景了。

六年之後,又命朝廷命官推廣正在實施的改土歸流政策。到雍正九年期間已經開始正式實施改土歸流,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割據的局面,大大的減少了叛亂的因素,也開始加強了政府對於地方的管理,非常利於當時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對於土司本人,根據他們的態度給以不同的處理,對自動交出權力的人會給予賞賜和職務,對抗拒這項政策的人進行處罰,沒收個人財產,並將那人遷徙到內地省份,給小田耕種。在改土歸流的地區徵收賦税,增加了國庫的收入,同時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這便是改土歸流的背景了。

改土歸流的原因

改土歸流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促進了中華各民族的團結,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改土歸流的原因是什麼呢?

雍正畫像

當時清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檢查,雍正帝派的官員調查後發現土司改革的弊端越來越大,上報雍正帝后並提出了改革方案,雍正帝聽從官員意見將土司制度廢除,代之以流官的方式來統治。這一改革的實施也成為了少數民族地區中改革變動最大的一次,從而也開始確定了中央對偏遠地區的統治,加強中央的集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改土歸流的原因在於土司制度違背清王朝一統天下的初衷,改土歸流將原本落後腐朽的土司制度推翻,極大地加強了中央的統治,這也是清朝統治者控制少數民族地區的開始。土司制度開展以來,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及叛亂更為明顯。

改土歸流將戰爭危險降到最低,而改土歸流新政策的頒佈也對清朝統治者有着較大的好處,這是雍正決心改土歸流的原因之一。無論從軍事亦或經濟方面考慮,改土歸流的做法都相當正確,而這次時間被歷史證明是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發展的關鍵舉措。而追溯改土歸流的原因,其實是清政府實現國家大一統的決心與土司制度下邊遠地區社會混亂這兩方面共同決定的,而歸根到底是邊遠地區落後生產關係不符合清朝相對先進的上層建築;改土歸流是歷史的必然。


 

改土歸流的過程

改土歸流是在大清雍正年間,在西南地區推行的政策;當時西南地區實行的是土司制度。土司佔據所有財產,人民依附於土司,受土司的嚴重剝削。土司制度也嚴重阻礙了當地政治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土司具有一定的割據意味,一些大土司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王侯,這嚴重威脅大清的統治。雍正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於是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那麼改土歸流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雍正畫像

改土歸流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由於人民受到的剝削嚴重,改土歸流一經推行,便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對於一些安分守己的土司,雍正帝認為可以不改,以免人民受失業之苦。而對於一些野蠻狂妄的大土司必須進行改土歸流。根據土司態度的不同,賞罰也很分明。改土歸流之後在當地設立府縣,增加軍事機構。在當地建城池,辦學校,收賦税等等。改土歸流涉及地區廣大,民族眾多,到雍正九年基本實現,這就是改土歸流的過程。

改土歸流後期,仍有一些上層土司不甘心,伺機復辟。雍正十三年春,貴州古州上層土司鼓動百姓叛亂,雍正帝派兵鎮壓失敗,之後乾隆登基後派大臣前往當地經略,才逐漸定叛亂。改土歸流的過程雖然不久,但改土歸流的實行推動了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減少了叛亂的因素,加強了中央的統治,鞏固了各民族的關係,推動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改土歸流的意義

我國明末清初時期,朝廷為了防止西南少數民族叛亂,把原來的土司制度改成了流官制,廢除了原來的土司。土司指的是當時少數民族的首領,而流官指的是朝廷指派的流動官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改土歸流。那麼改土歸流的意義是什麼呢?

雲南土司府

實際上改土歸流的意義非常大,在這個政策實行後,有一些地方的少數民族首領叛亂,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烏蒙土司叛亂。改土歸流是朝廷為鞏固邊疆地區的統治而做出的努力。雖然這個政策實行的範圍很小,但它的影響卻極其重大。從本質上講,改土歸流的實行,讓朝廷更加鞏固的統治我國西南邊境地區,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了當地戰亂的局面,讓各個民族之間有了更加親密的關係和更好的發展,國家更加安定,從這個角度來説這實在是一個良好的制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改土歸流堅持了朝廷對邊疆政策的延續,對於清政府來説也是一種開明的行之有效的政策。

因此,改土歸流的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最直接的是對當時朝廷的貢獻,維護了清政府的統治。然後它讓祖國更加安定,有利於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傳播到較為落後的西南地區,取消吐蕃、建立流官也讓朝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有很大的加強,開發了邊疆,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

改土歸流的影響

改土歸流的影響重點在於加強了清政府對於少數民族及邊遠地區之間的改編與統治,改善了當地人民落後的思想與生活方式,改變了長久以來落後的土司割據的局面;也促進了中原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而改土歸流的影響也在於將各少數民族叛變的幾率降低,有利於統一各個少數民族與清朝之間協調發展。

雍正畫像

由於在清朝前的歷代王朝在邊遠地區實行土司制度,這加劇了當地的階級矛盾;政府官員憑租農地以謀取私利,導致民不聊生,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清朝前期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級政府機關,人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土司長官。

而實施改土歸流的實質就是在少數民族的地區廢除土司制度,實行流官制度,這是利國利民的舉措。雍正聽取了大臣的建議後,在西南部分地區實行了改土歸流,而改土歸流的影響也開始逐漸顯露,從府,州,廳,縣,開始清查户口,設立了統一的税制,並且在改土歸流的地區建立學校 ,使得清朝逐漸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

改土歸流是清朝時期最大的一次土地改革,也加強了清朝的統治已經各種戰爭,雖有利有弊,但改土歸流的影響對少數民族的人民來説十分重大,它促進了清朝政府和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4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改土歸流的特點是什麼 改土歸流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