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和張良誰厲害 范增為什麼離開項羽
秦末農民起義後期,暴秦統治被推翻,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楚漢爭霸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人開始為了中原大地的統治權的歸屬進行爭鬥。這兩個人手下都有着強大的謀士為他們服務,劉邦手下有張良,項羽手下有范增。
《鴻門宴》中的范增
所以,後世就有很多人,將這兩個人進行比較。
在謀略上,范增要比張良厲害。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手下的謀士基本都跑到了劉邦的大帳之中,到了楚漢爭霸的中後期,項羽手下的謀士團能用的就只有范增一人了。范增一人兼任領軍、治國、謀略,劉邦在中期雖然擁有韓信、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著名將領謀士,但都擋不住范增一人輔佐的項羽。如果不是項羽本人自大,不聽從范增的建議,劉邦可能早就被滅了。
范增在起義軍最初的時候,建議復立楚懷王,這才穩定了起義軍的軍心,間接地拯救了起義軍。另外,范增在剛剛看到劉邦的時候,就讓項羽找機會殺掉劉邦,那時的劉邦是起義軍之中勢力最弱的一個,可見范增的觀人能力是很強的。張良的確是有才,但是也是劉邦成全了他,劉邦將張良用在了合適的地方,這才使得張良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但是要説到為人處世的方面,張良要比范增強了太多。張良在幫劉邦得到天下之後,沒有去享受那榮華富貴,而是主動辭官歸隱,逍遙于山水之間,並且還著書立説。反觀范增,最後是被項羽猜忌,無奈辭官,病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兩人都是謀士,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千秋,范增的謀略可能要比張良略強一點,但是在為人處世之上,范增還是差了很多。
亞父范增
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很多都將他理解為乾爹的意思,但在古代亞父和乾爹是不同的,現在的乾爹和那時的仲父意思差不多,“亞父”在當時的意思和叔父的差不多。
范增像
范增和項羽的叔父項梁是至交好友,所以才會在自己七十歲高齡的時候,還到處奔波幫助項梁反抗暴秦。范增和項梁的關係與兄弟之間的關係沒有多大的差別,後來項梁去世,侄子項羽繼承了他的位置。范增被項梁託孤,成為輔佐項羽的重要臣子。
范增為了友誼,盡心盡力的輔佐項羽,項羽也在范增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後來,項羽為了表達對范增的尊敬,就稱他為“亞父”,意思是僅次於自己的父親的意思,和叔父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後世之人對於亞父的由來,又有了一種新的説法。他們認為這不是項羽對范增的敬稱,這只是范增的一個外號。
“鴻門宴”的時候,按照座位次序來説,項羽和項伯做的位置最為尊敬,而范增的座位則比較的低,如果項羽將范增當成自己的叔父,那為什麼會給范增安排一個地位較低的座位?所以説,項羽對范增沒有傳説中那樣的尊敬。
古代“父”這個字不僅僅只是代表“父親”,他還有“人”的意思,也可表示“XX人”的意思。而“亞”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醜,背部有影”,具體的意思就是背上長包的人。而恰好,范增的背部也長有膿包,他也就是死於膿包的。還有就是,不止是項羽叫范增“亞父”,劉邦和他的手下也叫范增“亞父”。
在筆者看來,范增的“亞父”是尊稱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以范增的年齡和他為起義軍初期付出的貢獻來説,劉邦和他的手下尊他一聲“亞父”,是不過分的。
項羽范增
范增最先是項羽叔父項梁的謀士,他和項梁的關係非常要好,兩人的年齡也是差不多的。後來,項梁被章邯的部下殺死,項羽就繼承了項梁的位置,成為起義軍的領袖。項梁知道範增是一個有大才的人,自己能夠有着今天的地位,和范增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鴻門宴》中的項羽和范增
項梁在死之前,就叮囑項羽對范增要充分的尊重,要好好利用范增的才能。項梁死後,跟隨他的范增逃出了秦兵的抓捕,來到了起義軍大營,找到了項羽,遵從項梁的遺願,繼續輔佐項羽。
范增和項羽其實是不能很好地相處的兩個人,項羽是一個有着英雄情結的男人,他非常不喜歡那些陰謀詭計,而且又非常的講究大義,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范增是一個偏向於詭計的謀士,他所用的計策多是要用一些黑暗的手段來處理的。所以,項羽一開始是不太喜歡范增的,但是,自己不用范增,手下又無人可用,項羽用范增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但是,范增對於項羽是真正的死忠,可以算是項羽的骨鯁之臣。在楚漢爭霸的後期,項羽手下的很多謀士,都離開了項羽,投靠劉邦,項羽手下的名士只留下了范增一人。最後,就算項羽猜忌范增,范增向項羽請辭的時候,想的還是回到彭城,打理好項羽的後方,為前線的項羽提供堅實的後盾。
項羽也知道範增對他是忠心的,但是接位不久的他,在軍中的地位雖然非常的高,但是在一些謀臣的眼中,這只是匹夫之勇,他脱離了范增就無法生存下去。這是項羽不能忍的地方,他就像個想急於證明自己的孩子。
鴻門宴范增
劉邦駐軍霸上的時候,他的一個名叫曹無傷的手下,派人通知項羽説:“劉邦想要違背和您的約定,自己進入關中當皇帝”。項羽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的氣憤,想要找劉邦算賬。
鴻門宴
此時,項羽的謀士范增對他説:“劉邦這個人,以前非常喜歡美女,愛好享受的,現在聽聞他進軍關中的時候,秋毫無犯,這説明他有很大的圖謀啊,不如趁早殺掉他吧”。正當項羽和范增密謀的時候,待在他們旁邊的項伯坐不住了,因為項伯和劉邦手下的謀士張良關係非常的要好。他找了個藉口,來到張良的營帳之中,將項羽要殺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想讓張良拋棄劉邦,自己逃亡而去。
張良沒有聽從項伯的建議,反而還和劉邦商量,一起去項羽在鴻門設下的宴席。劉邦見到項羽,巧言令色,很快又獲得了項羽的信任,也忘記了和范增的約定。無奈,范增只好私自做決定,請項莊假意舞劍,實則想要殺死劉邦,但是,項莊被項伯擋了下來,劉邦得以保住一條小命。
事後,項羽不但沒有怪罪背叛他的項伯,反而還對范增有着很大的意見,他認為范增沒有將他這個西楚霸王放在眼中。確實,范增在鴻門宴這件事情上,是犯了一些錯誤。其中,最明顯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是沒有經過項羽的同意,私自命令項伯殺劉邦,這使得項羽的威嚴得到挑戰;第二件是不該在事後説出“豎子不足為謀”的氣話,這使得項羽在自己的手下面前沒了面子,讓項羽對范增更加的不喜。
范增性格
范增,作為一個謀士,他要會的東西是很多的,由於項羽的性格關係,使得范增不得不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所以説范增的性格是多變的,他有三種性格特點,分別為智者型、孤者型、愚者型。
范增動漫形象
智者型的范增,是一個充滿智慧,滿腹謀略的謀士。智者型的范增是一個能夠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的智者。這些特點可以從文章《鴻門宴》之中看出來,文中的范增聽到劉邦在漢中秋毫無犯的時候,他立刻就知道劉邦有着很大的野心。所以他立馬説服項羽對劉邦出手,這體現出了一個合格的謀士智者該有的性格特點。
孤者型的范增,是一個孤獨的老人,他雖然有才,但是不受周邊人的待見,特別是自己的主公項羽和他關係不太好。還是《鴻門宴》,文中范增好不容易説服項羽對付劉邦,兩人商量好了計策之後,意外出現了。項羽的親近之臣,項伯做了一回叛徒,為了救自己的朋友張良,他擅自來到劉邦的軍營之中,將項羽的計謀告訴給了張良,這才導致最後鴻門宴的計劃沒有成功,也間接的導致了項羽的失敗。在這裏,我們看出范增在項羽的軍營之中是很孤獨的,人們都崇拜英勇的項羽,沒有將他一個老頭子放在眼中。
愚者型的范增,是一個不通人情世故的倔強的老頭子。他在鴻門宴結束的時候,由於計劃的失敗,導致劉邦成功的逃走。憤怒的范增説:“唉!豎子不足為謀”,這句話明顯是在罵項羽的,項羽雖然表面沒有説什麼,但是心中對范增還是很大的不滿的。這時候的范增是一個愚者,他的情商低的不能再低了。
范增為什麼離開項羽
范增曾被項羽稱為“亞父”,他也的確配得上這樣的稱呼。范增受好友項梁死前相托,在項梁被殺之後,衝過重重阻礙,找到了項羽,並且盡心盡力的輔佐他。項羽也正是因為有了范增的輔佐,才在前期把劉邦打得像條喪家之犬般到處逃竄。
范增劇照像
但是,後來項羽中了劉邦手下謀士陳平的離間計,開始懷疑范增的忠心,范增無奈只得離開項羽。這只是范增離開項羽的一個原因,范增離開項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范增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不能忍受軍營之中的艱苦生活了。
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劉邦準備向項羽提出求和,本來項羽是準備同意的,但是在范增的建議下,後來又拒絕了劉邦的求和。項羽和范增開始猛攻滎陽城,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向劉邦進獻了一條反間計。果然,粗枝大葉的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他開始你懷疑范增已經投靠了劉邦,開始削弱范增的兵權。最後,范增為了穩定軍心,只得請辭。
其實,范增早就有離開項羽的想法,因為范增出山反秦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七十歲的高齡老人了。再加上幾年的四處奔波打仗,對范增體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另外,范增的背部生有毒瘡,一到炎熱的季節,背部的毒瘡就會發作。軍營之中的條件又比較惡劣,毒瘡發作是非常的痛苦的,范增年事已高,是很難忍受這樣的痛苦的。
最後,深受病痛和心靈雙重摺磨的范增,死在了回彭城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