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侃封神》第326期
文/斯文卿相
封神中説,紂王剛登基的時候是好的,那時在他的治理下,天下還“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但到了''紂王七年'',也就是女媧廟降香之後,便忽然變壞,從此沉迷享樂,屠戮忠良,滅絕人倫,禍害百姓,而且壞的不可收拾,最終葬送了殷商天下。
一個人忽然變壞,不可能沒有原因,那麼,紂王七年有何特殊之處?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封神中也説了,紂王七年春二月,北海忽然反了以袁福通為首的七十二路諸侯,上古,北海指渤海,在山東地界,山東,當時是東夷的地盤,而東夷,打商湯立國開始就一直跟他們過不去,其後屢經反覆,到紂王的爺爺太丁、父親帝乙,經過兩代努力,終於將他們打服,誰知服了沒幾天,又在紂王手裏造反。
東夷造反怎麼辦?帝乙的託孤大臣,殷商太師聞仲,當然是心急如焚,立刻請旨出征,親自平定東夷的叛亂去了,需要説明的是,整部封神裏,紂王最怕的就是聞仲了,怕的不是聞仲的神通,而是聞仲的身份,執掌太師,總管軍馬,而且還是老臣之首。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紂王一見聞仲,那是嚇得一句話都不敢多説,如今聞仲一走,紂王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再看看朝中一幫大臣,他知道,到了自己有所作為的時候了。
紂王到底想幹什麼?
商朝與其他王朝不同,帝王繼位,一直是“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兩種制度配合使用,即:哥哥傳給弟弟,弟弟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兒子的弟弟,如果不發生意外,就會這樣一直傳下去。
從上幾代看, 武丁傳給兒子祖庚,祖庚傳給弟弟祖甲,祖甲傳給兒子稟辛,稟辛傳給弟弟庚丁,庚丁傳給兒子武乙,武乙猝死,兒子太丁繼位,太丁傳給兒子帝乙,帝乙傳給兒子帝辛,帝辛就是紂王了,可這裏的問題是:
封神中也説了,紂王是帝乙的第三個兒子,他上面有叔叔箕子,還有大哥微子啓,兩人都是聞名天下的大賢,按照傳位制度,無論“兄終弟及”還是“父死子繼”都輪不到紂王繼位,可結果呢,偏偏是紂王當上了天子,為什麼?封神中説:
“因帝乙遊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因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啓等上本立東宮,乃立季子壽王為太子。”
紂王當上天子,表面上看是帝乙欣賞他的武力,但實際上呢?完全是商容、梅伯、趙啓這一干老臣的大力推薦,商容、梅伯、趙啓能有多老?
都是三朝老臣,尤其是商容和梅伯,歷史上真的存在,商容是殷商禮樂大臣,天下有名的清流首領,梅伯呢,太丁的弟弟,算起來還是紂王的叔爺爺,三朝司徒,因封在梅地,所以稱之為梅伯,在朝是三公,在外是諸侯,妥妥的一個説一不二的人物,這幾人加在一起,就能改變殷商的繼位規則,那麼,老臣的權勢、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已經不言而喻。
上述因素表明,紂王繼位之後,一方面有箕子、微子啓等一干人心存不服,虎視眈眈,另一方面,又受商容、梅伯等諸多老臣的鉗制,所以,他的這個大王當得很不自在,想繞開他們,就得從外姓當中培植自己的心腹,可這事兒哪有那麼容易。
紂王就想提拔一下費仲、尤渾,以他天子的權勢、地位,想提拔幾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卻只能提拔這倆人當個什麼中諫大夫,大夫,言官而已,本來就沒什麼權勢,還是個中等,僅比姜子牙這樣的江湖術士高了一級,在朝中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史書上説,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什麼意思?
文武雙全,聰明的不得了,而且為人也很自負,一個自負的人,你讓他受這種窩囊氣,他能受得了嗎?
好在紂王七年,救命的袁福通又造反了,朝中唯一害怕的老臣之首聞太師帶兵出征,聽説前方戰事並不順利,這就意味着聞太師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於是,紂王樂了,他樂什麼?
當年用了一雙象牙筷子,就讓箕子嘆息了半天,還憂心忡忡的説:
“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好麼,用個象牙筷子,就到處造謠説,這意味着貪念會越來越盛,最終讓天下在紂王手裏滅亡,現而今,聞太師不在身邊,已經沒有害怕的人,那麼,紂王,還能是個用付象牙筷子都要考慮別人意見的天子嗎?
於是呢 ,壓抑許久的慾望就像決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後妲己雖然起了點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逼走商容,炮烙梅伯、趙啓等,何嘗不是紂王在清除老臣的勢力,以便於鞏固自己的權威。
紂王也曾説過:“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不是老天爺讓我當大王的嗎?既然當大王是老天爺的意思,那你們這幹閒人還擋着我的道兒幹嘛,都給我起開,於是呢,紂王就忽然變壞了。
忠心耿耿的聞太師哪裏知道,紂王忽然變壞的原因居然是討厭他們這幫老臣,認為是老臣擋了他走向權力巔峯的道路,他西岐戰死之後,還冒着上不了封神台的危險,借一陣怪風飛到朝歌,勸紂王懸崖勒馬,一心向善,可他哪裏知道,紂王都巴不得他早死,他死了人家才快活呢。
也怪不得元始天尊評價聞太師功過時,下了“可憫”兩個字的評語,認為他非常可憐,聞太師能不可憐嗎,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他要早知道這個原因,還會放棄大道,對紂王那麼忠心耿耿嗎?剩下的,也就只有心寒,一種從骨子裏滲出來的,無法遏制的心寒,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
【歡迎關注,共話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