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曾經許多家庭的父母看着自家孩子小的時候聰明乖巧,覺得長大之後不會有什麼問題。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經常遷就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後來不愛聽父母的話,打架抽煙喝酒小小年紀就樣樣精通,家長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成績也是一落千丈;而有些家庭過分嚴格地要求孩子必須這樣做那樣做,從小就限制了孩子自我成長,自我探索的空間,長大成人後什麼都不會,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最終順着大眾隨波逐流,成了平庸無奇的普通人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起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對孩子成長影響力最大的不是老師,不是同學,而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家長。

李玫瑾:教育趁早,青春期能少説就少説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仍需討論的問題,擅長解決教育類問題的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上的發言,也為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作為父母時的觀點和看法,供家長們參考。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第1, 教育從娃娃抓起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自理能力都缺乏,大腦也還沒發育完全,沒有辦法學什麼其他的東西。有的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要求他過早地開始學習,應該多體驗一下快樂的童年時光。

但李玫瑾教授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她認為孩子學習就應當從小抓起,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學習最為重要。在這個關鍵的階段抓住了教育的契機,在孩子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便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那些所謂的學霸並非比常人聰明千百倍,他們只是比別人先學了一步,也更願意投入學習,熱愛學習。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六歲之前的教育就像引導一個爬山虎的成長,只有在最初小苗冒出頭時就給他一個正確的成長方向,它今後的路程才不易偏離;如果任由小苗出土時自由生長,到時候再來糾正就已經來不及了。

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三歲之前的性格、行為很大程度關係到未來他會成為怎樣的人,也為他後來的變化埋下了種子。

所以,父母們要把握這個關鍵的階段,在最大程度上抓好孩子六歲之前的早期教育。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親自用心地教孩子,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第2, 叛逆時少説一些

孩子到了青春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叛逆的表現。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路程,有些家長們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

一個人在青春期會稍稍變得敏感,也更願意相信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了更想表達自我的情緒。這個階段身邊的環境是最容易影響到孩子的。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孩子在青春期變得叛逆,不愛聽父母嘮叨,老和家裏人唱反調,聽不進去長輩説的道理,非得等自己吃虧了才知道做的不對。父母們換位思考一下,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否也更喜歡堅持自己的想法呢?

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12歲之後,就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的階段,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的話沒辦法像小時候那樣多了,能少説就少説一些,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成長的空間,在必要的時候再進行干涉。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李玫瑾教授説:“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都是垃圾。”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孩子那樣需要父母過分地干涉生活,反而更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在遇到問題時也會自己思考去如何解決渴望證明自己得到外界的認可,父母如果過分地干涉孩子,容易讓孩子感到不適和反感。等到孩子真正長大成人,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第3, 懂得尊敬父母

為人父母都希望把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給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孩子能明白作為父母的良苦用心。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光有愛是不夠的。在孩子做錯事時,必須有一個可以讓他怕的人教他做事,他從比較聽得進去。一個家庭裏只有孩子愛的人也應該有孩子怕的人,這樣他才懂得對方是一個需要尊敬的人。

如果僅僅是依靠打孩子來讓孩子改正錯誤,那隻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討厭父母,覺得父母無法溝通,更別説尊敬父母了。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第4, 與孩子有效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必不可少。如果孩子相信父母,也會主動找父母談心交流,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傾聽孩子的煩惱,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孩子出謀劃策,做孩子最可靠的後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