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世民敢發動玄武門事變,逼父禪位,為何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歷朝歷代的皇室中,都不乏能夠成為優秀帝王的皇子,可是那坐擁天下的寶座只有一個,為了享受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了能夠主宰天下生殺大權,皇家父子兄弟相爭、骨肉相殘的悲劇時常發生。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事變,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算是皇家子嗣奪位的經典案例,因為兩人都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一個開創了貞觀盛世,一個成就了永樂傳奇,又都是發動政變,踩着親人的屍骨登上了皇位,故而經常被後人拿來比較。

至於為何李世民敢在李淵生前起事,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後才造反呢,就要説李淵不是朱元璋,李世民也不是朱棣,他們兩對父子間的關係也很微妙。

隋朝末年,李淵依舊深受皇家信任,命其駐守國之重鎮太原,起初李淵並未起兵造反之意,不過眼見天下羣雄並起,隋朝命數將盡,李淵與皇帝之間也漸有矛盾,李世民又招賢納士,帳下實力日強,經不住李世民等人的勸説,決定起兵反隋。

可是李家兒子不止李世民一個,李淵還有嫡長子李建成,儘管知道李世民的功勳,李淵還是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想出了一個凌駕於親王之上的天策上將加封給李世民,意思是天下我老大,太子老二,你老三加,允許他開府納士,相當於養個小朝廷。

李淵是想平衡兒子的勢力,卻反倒埋下禍根,太子李建成忌憚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不甘居於人下,兩人明爭暗鬥,最終釀成了玄武門之變。

最後,李淵禪位給了李世民,畢竟李世民是他僅存的兒子,事情到了這份上,只能傳位給他,就算李淵生氣李世民迫害手足,其實也無可奈何,因為他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再説説朱家父子的境遇,同樣是開創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沒有李淵那麼好命,他貧苦大眾出身,父母雙亡,因為想吃飽飯才走上了造反這條路,沒錢沒勢沒背景,他能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一路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自己打下來的皇位才坐得穩,朱元璋的皇權絕對是無可撼動的。

朱棣自小隨父親征戰,兩人的父子感情還是很好的,朱元璋也很器重朱棣,命他戍邊,保衞大明安全,朱元璋在位時,朱棣不敢造反,也不會想着造反。

朱元璋登基後,立了嫡長子朱標為太子,相對於朱元璋的嚴苛,朱標為人寬容,主張仁政,受到了朝野上下的認可,若朱標沒有早逝,明朝歷史將要改寫,朱棣絕對不會造反。


為什麼這麼説呢?朱標得位正,朱棣等藩王信服、開國眾將領臣服,朱標不會像朱允炆般着急削藩,引得藩王造反。

即使是朱棣造反,朱標也能鎮壓,可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鋪路,大殺開國功臣,以致靖難之役時朱允炆沒有賢臣強將,丟了皇位。

其實就是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執意傳位朱允炆,朱棣才心有不服,最主要的是朱允炆削藩太過着急,手段強勢,朱棣為前途擔憂,才選擇了造反。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李淵不及朱元璋的強勢,李世民手裏的王牌也比朱棣多太多。

李唐的能人多以李世民馬首是瞻,李世民起了二心,李淵就被架空了;而明朝的大將都是朱元璋的親信,老朱想要清算的時候,屠殺開國功臣,也沒人敢造反,更別提當時未成氣候的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