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想要精心呵護的花朵,讓整個家變得生氣勃勃、幸福歡樂,父母總會想把自己能力內能獲得的最好的都給孩子。育兒非易事,並非“給”與“得”這麼簡單,更多的時候,需要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態度、堅韌不拔的品格。父母不能做孩子一生的避風港,良好的品性才是孩子今後獨自面對社會的砝碼,也是其長大成人後能更好獨自面對生活挫折的保障。
如今很多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力所能及地給孩子最好的,不捨的孩子吃苦,學習上生活上難免碰到些小困難,家長總以代勞解決,孩子得不到鍛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缺乏自立,這無疑是阻礙孩子成長。那麼,如果已經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試着經歷挫折現在大多數家庭不愁吃穿,條件優渥的也不在少數,父母生怕孩子凍着餓着,不能受一點兒委屈,恨不得為孩子鋪出一條康莊大道。然而,這和“捧殺”有何區別?試想想,一個從未受過挫折、經歷失敗的人,當沒了父母的依靠,獨自一人能走多久、多遠?
當今社會,青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惡果在新聞裏層出不窮,分析原因不難發現,在他們幼年時期,通常是伴隨着溺愛長大的,雖然生理上長大了,心理上卻無法承擔失敗,當遇到諸如考試成績不滿意、婚戀失敗、工作不順等難題,無法排解壓力,並容易鑽牛角尖,嚴重時便會導致暴力犯罪、輕生自殘等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
大學生甚至小學生墜樓輕生的事件屢見不鮮,令人痛心也催人警醒,家庭和學校都須檢討,是否輕視了挫折教育。
郭沫若説過:一個人總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
若家長在小挫折面前心疼孩子,幫他越過障礙,實際上則是剝奪了孩子提升抗壓能力的學習機會,今後面對社會,會不堪一擊。
但對於挫折教育,家長要避免過分解讀導致的誤解,認為讓孩子儘可能多受挫、多經受苦難就是對孩子好;或者不斷打擊孩子自信、總是嚴厲嚴苛地要求孩子。殊不知,這些做法背離了挫折教育的初衷,反而讓孩子更自卑、內心更脆弱。其實,家長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舉措,只需要在難題面前適度“袖手旁觀”,給他們自己“單打獨鬥”的機會就好。
然而,很多父母總認為對孩子來説,學習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都可以靠後,所以家長基本上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不捨得佔用孩子的一丁點兒時間。生而為人,首先要生活,然後才是其他,家長這樣的做法只能讓他們遠離“實際生活”。要知道,我們對於生活的學習是要在不斷實踐裏歷練的,未來他們將要面對的首先是社會的考驗。試卷上的錯題能讓孩子內省、自檢,生活裏的挫折也一樣,挫折教育能讓孩子更堅強、更堅韌。
鄒韜奮曾説過:我以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
誠如鄒韜奮所言,每個人都想擁有頑強的意志力,都想在學習上、工作中成為強者,所以挫折教育是家長必須提供給孩子的鍛鍊機會。
1、從身邊點滴做起
別給孩子製造挫折,因為挫折無處不在。比如讓孩子負責洗自己的衣服,讓孩子也參與到洗刷碗筷、整理房間、打掃衞生的家庭活動中來等等,這些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物品的分類擺放、拖地的辛苦等等,這時家長只需要傳遞方法和鼓勵,一切讓孩子自己動腦動手,自立能力由此而生。
2、困難面前,學會鼓勵孩子
在難題面前,特別是不知如何解決時,孩子會非常沮喪,甚至失去信心,此時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自信,還可以將自身受挫的經歷講給孩子聽,讓他們知道受挫是正常的,沮喪和失望也是正常的,但是經過思考和努力,我們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鼓勵孩子彆氣餒,把注意力集中到尋求解決方法上。
二、避免“過度關注”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是必須的,但切記適度。過度的關注會讓孩子習慣性對父母依賴,不會自己面對問題。
記得豆豆一歲多的時候,看到動畫裏“夾豆子”的遊戲,他爸爸便拿來一把鑷子和一堆黃豆放在他面前,讓他夾起來放進翻斗車裏。開始時他怎麼也夾不好,我們也並沒有做什麼,只是在旁邊看着,後來他有些着急了,我們便在一旁鼓勵他以及做示範,多練習了幾次他就能很順利地全夾進翻斗車裏了,自己也特別高興。
生活中有特別多的這種時刻,試着安靜地站在一旁看看,讓孩子自己面對吧,別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後成功的樂趣。
三、提防“挫折教育”誤區“挫折教育”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方法,但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特別關注。
1、當孩子情緒消極時,勿指責埋怨
在面對棘手的困難時,自尊心與自卑情結僅一線之隔,當孩子沮喪和失去信心時,他們更需要身邊親近的人給予一些鼓勵和肯定,而不是劈頭蓋臉的責怪,所以此時的父母應以積極開導為主,先撫平心態,然後再鼓勵他、陪伴他尋找解決辦法。
2、在困難面前,正確引導孩子
不過度關注不代表無視或忽視,在孩子面對問題時,父母要做好引導的作用,把握好方向,並非放任不管。否則眼看孩子走向錯誤的道路上還不及時制止,則是另一種失責。
3、延遲滿足
在挫折面前心態良好的孩子大多也能較好自律,他們知道如何有條理地的完成一件事情或解決一個問題,而延遲滿足是培養自律的較好方法。當孩子想要得到一樣玩具或想看動畫片時,父母可以通過增加孩子的等待時間或增加他的努力成本來讓他達到願望。這種方法並不能一次奏效,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給孩子機會學習,學會延遲滿足,將會大大增加孩子自尊、自律水平,今後也不會被挫折輕易擊敗。
一帆風順是理想,時而坦途時而荊棘叢生才是常態,只有讓孩子正確接受“挫折教育”,自己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打怪升級,才能讓他在今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和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
我是豆醬麻麻,家有兩歲男寶,育兒先育己,專注於兒童教育、英文繪本領域,希望與更多注重教育的媽媽們交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