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打游擊的老祖宗,抗日戰爭更是把游擊戰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沒有槍沒有炮怎麼辦,敵人會給我們造。那麼,沒有機槍怎麼辦,鐵皮筒裏放鞭炮,聽起來一樣一樣的。
這是抗日根據地軍民想出來的高招,鬼子想不上當都不行。即使是鬼子,也不敢頂着機槍衝鋒啊,等他們慢慢摸上來,發現是假機槍時,游擊隊早就跑老遠了。
這招很簡單,很適合抗日軍民和游擊隊使用。沒想到的是,隨着侵華日軍的日益衰落,這個高招居然被日軍拿過去用了,把八路軍也唬得一愣一愣的。
安國是京津冀地區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抗戰爆發後,國民黨守軍棄城而逃,呂正操率領的八路軍便一直駐守在這裏。1938年4月,日軍曾想佔領安國,卻被擊退。兩個月後,日軍集結更多兵力,再次進攻安國。
呂正操沒有死守縣城,而是把主要兵力埋伏在日軍必經之路上,想打個漂亮的埋伏戰。不料,這回日軍派出的隊伍是被譽為“知識分子隊伍”的吉田大隊。
八路軍等了半天,卻一個日軍的影子都沒看到。原來日軍早已派了一支隊伍,從小路趕到安國城下,一舉拿下了這座空城。呂正操當然不甘心認栽,當晚就發起夜襲,向日軍反攻。
八路軍將突襲行動選在了敵人最鬆懈的夜間,根據一些當時在場的日軍回憶:那次突襲攻勢很猛,八路軍絲毫不吝嗇自己的彈藥,瘋狂地向日軍射擊。可過了不久,他們發現儘管八路軍射擊十分頻繁,可週圍的傷亡並不嚴重。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八路軍根本不是在用真正的機槍射擊,而是鐵皮筒加爆竹,偽造的機槍聲。雖然聽起來跟真槍聲所差無幾,但顯然不會打死敵人,只能起到虛張聲勢的作用。日軍第二天出城清理查看戰場時,發現滿地的鞭炮碎屑以及一個鞭炮製作廠,這才明白了真相。
次日晚上,八路軍又來襲擊。出乎意料的是,日軍這邊響起了更多的“機槍聲”。原來,日軍學八路軍的樣,用白天繳獲的鞭炮大放一通,跟八路軍比了起來。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滑稽的一幕,雙方在密集鞭炮聲的掩護下,你爭我奪,聽起來打得很熱鬧,實際上卻都得謹慎。由於鐵桶裏的鞭炮聲和真機槍很難分辨出來,雙方都不願意拼命廝殺,只是不停地試探對方的弱點。
這樣的花炮大戰,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裏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可能中日雙方誰也沒想到,在戰爭如此激烈的時刻,竟然會出現這樣啼笑皆非的事。可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呂正操必須儘快想到辦法扭轉局勢。
雖然接連幾次的進攻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此時日軍的精神狀況十分糟糕,八路軍每次都專挑夜間進攻,自從入駐了安國縣,日軍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呂正操利用了他們精神懈怠這個缺點,製作了一套作戰計劃;他派了一小部分人假裝攻打安國縣,而另一隊人馬則直逼日軍老巢定縣。聲東擊西是中國人的老戰術了。
日軍發現定縣遭到攻擊後,果斷害怕了,不得不決定放棄安國,確保定縣的安全,可想要脱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愧是知識分子隊伍,這夥日軍很快想出了一個高招。
日軍在南門準備好一隻大蜡燭,連接上很多根導火索,每根導火索都會引燃一串鞭炮。點燃大蜡燭後,每隔五分鐘便會響起“機槍聲”,製造出日軍在拼命抵抗的假象。
從晚上11點開始,日軍點燃蠟燭,然後開始突圍。八路軍果然上當,和鞭炮對射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直到日軍的鞭炮放光,八路軍才佔領南門。可此時,日軍已經跑了好久,想追也追不上了。
怪不得都説學歷高就是好呢,有頭腦的軍人,打起仗來確實辦法多。日軍把八路軍的拿手好戲給用了起來,讓八路軍上了個大當。不過,細想起來,日軍是被八路軍打得落荒而逃,我們應該高興才對。
吉田大隊雖然跑了,但仍然沒有逃過八路軍的伏擊。在回定縣的路上,八路軍各部奮勇出擊,鬼子無心戀戰,扔掉緇重,撒開腿跑回了老巢。這一招叫圍魏救趙,鬼子就算明白也沒用,必須往伏擊圈裏鑽。
這一仗,八路軍繳獲53輛大車,還有大批的槍支彈藥。日軍放鞭炮省下來的子彈,基本上又都送給八路軍了。真以為學了咱的絕招,就打得過八路軍了?這些子彈就當是學費,走好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