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9月4日電(記者林碧鋒)一年前,她們還沒有碰過足球。一年後,她們不僅成為學校首支女子足球隊的隊員,還在新學期開學第一課聆聽了國足隊員的“雲授課”。
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的大山深處,有一羣可愛的小女孩正在走近足球、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
9月1日,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莽林小學女子足球隊與來訪的公益團隊進行比賽。
“我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足球”
滇西邊陲,大山深處,一堂特殊的體育課正在進行。
“你要想着自己怎麼傳,才能讓隊友接球最舒服”“搶點的時候要預判隊友傳球的方向和落點”……日前,在騰訊公益的組織下,施甸縣太平鎮莽林小學的8名六年級學生在開學第一天,集體觀看了深圳佳兆業隊隊員郜林、孫可、姜至鵬的足球教學視頻,當看到他們代表國家隊出戰進球的鏡頭時,孩子們都禁不住歡呼起來。
隨後,這8名小女孩穿上深圳市足球俱樂部捐贈的隊服,與前來探訪的公益團隊踢了一場友誼賽。比賽中,孩子們全身心投入,不僅展現出嫺熟的腳法,還屢次搶斷對方的球,表現得十分自信,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莽林小學女子足球隊隊員。
時間回到2019年,支教老師周錦杭來到學校,着手開始組建女子足球隊。對於這些深山裏的孩子而言,踢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更是一個認識自己、學會與他人相處的過程。
這所小學有260多名學生和15名老師,其中,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莽林小學校長楊文祥説,在老師們的引導下,足球隊的孩子們開始享受比賽帶來的快樂,在一次次比賽中學會了溝通,收穫了友誼,這都是足球帶來的魔力。
“希望周老師帶我們贏得更多比賽”“我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足球”……在學校的許願牆上,一張張小紙條,記錄着孩子們純真的夢想。
“培養孩子們的勇氣和堅韌精神”
小麥色皮膚,眼睛黑亮有神,12歲的薇笛(化名)是莽林小學女子足球隊的一員。
平時在家寫完作業後,薇笛會趁着好天氣洗自己的衣服和褲子,也會做飯、洗碗和打掃衞生,還會跑到地裏幫媽媽一起鋤地種菜。而在學校,課餘時間裏她常坐着和同學們聊天,看着操場上零零散散的幾個男孩打籃球。
在周老師到來之前,薇笛只聽説過足球,卻從來沒碰過足球。
“我剛來的時候,發現這裏硬件設施短缺,孩子們的課餘興趣活動也較匱乏。”周錦杭開始琢磨,不久決定組建一支女子足球隊,希望培養這些姑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和不服輸的勇氣與堅韌精神,並在比賽中提升交流溝通能力。
通過體能測試和日常觀察,周錦杭選定了8名五年級學生作為學校首支女足的球員,並通過努力考取了初級足球教練證,希望能給學生更專業的教育。場地、足球、服裝等訓練裝備沒有着落,他就通過騰訊公益平台申請了3000多元的公益金,一點點充實足球鞋、訓練背心和訓練器材。
在周錦杭、劉佳等老師的努力下,學校彙集了更多社會的愛心力量。從太陽能路燈到羽毛球場改造,從建立“童愛信箱”、書法活動室到成立“拾光”攝影社……慢慢地,孩子們有了更加温暖舒適的學習環境。
“公益是很多人做一點點,是喚起其他人的參與。”周錦杭説。
“讓山裏的孩子努力奔跑、衝向未來”
薇笛在球隊裏擔任守門員。她依然記得,剛開始,除了跑步10圈的基礎體能訓練,每顆迎面而來的足球都讓她非常害怕,手還沒有反應過來,球就已經砸到臉上了。她被砸哭過好多次。
一次次刻苦訓練和來自父母、老師的鼓勵,讓薇笛從剛開始接不到球時的沮喪,轉變為如今的從容自信。鎮守球門,她經常為自己加油鼓氣:“皮球,你過來,我不怕你了!”
薇笛在一封寫給周老師的信中這樣形容自己:“從一個特別愛哭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無所畏懼的大姑娘。”
莽林小學女子足球隊是騰訊公益“美麗中國”支教項目中的一個代表。這個成立於2008年的教育非營利項目,每年招募和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前往鄉村支教,幫助大山裏的孩子發揮潛能,插上夢想的翅膀。體育,是支教中的重要一環。
五六個被踢破的足球、一下課就被佔滿的乒乓球桌和羽毛球場……如今,莽林小學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自發參與到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體育項目中。楊文祥説,隨着更多體育活動的開展,校園裏無不充盈着孩子們的生機與活力。
“體育活動是孩子們成長的必需品。”周錦杭期盼着,在不久的將來,能為莽林小學建一座標準足球場,“讓更多大山裏的孩子享受踢球的快樂,努力奔跑,衝向未來。”
圖片:陳峯
文字編輯:王楚捷
新媒體編輯:周欣
簽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