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顏值那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聽説點贊瘦十斤,評論走好運喔!
很多網友特別喜歡在看綜藝節目的時候,發現一些特別的細節,並進行熱烈的討論。
《荀子》稱“周初立71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是反映西周分封諸侯國的數量。
實際上由於周朝一直使用分封制,所以諸侯國的數量也有增加和減少,並不只有71國。
西周滅亡之後,周平王遷都到洛陽建立起了東周,但這也成為了諸侯國爭霸的一個開端。
東周時期、王權衰落,諸侯國戰爭頻繁。
由於年代久遠,無法具體考證有多少個諸侯國,但根據現有資料來看,筆者認為周朝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有數百個之多。
第一、周朝分封諸侯國的條件
第一、封周王室成員,比如晉國、燕國、虢國都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
第二、封前代帝王后裔,封黃帝后人於許國,封炎帝后人於焦國,封舜帝后人於陳國,封夏朝後裔於杞國,封顓頊帝的後人於楚國,封商朝後裔於宋國等等。
第三、封開國功臣,姜子牙為西周開國有功,被封於齊國;秦人護送周平王東遷,封秦國。
下圖為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形勢圖
第二、周朝的封國等級
第一等、公爵
第二等、侯爵
第三等、伯爵
第四等、子爵,男爵。
按照西周等級制度。原則上只有周天子能夠使用王爵,諸侯的最高爵位僅為公。
楚國是最早冒用王爵的國家,也帶動了其他諸侯效仿。
到了戰國時期,齊威王和魏惠王通過徐州相王互稱為王;秦國、楚國、燕國、趙國、韓國也紛紛稱王。
國力弱一些的中山國、宋國都敢稱王,反映出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已經無足輕重。
第三、春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
春秋時期,王權衰落,國內流行起了諸侯國稱霸的戰爭,此時約還有50多個諸侯國。
實力比較強大的齊、晉、楚、秦先後建立過大霸業,東南邊陲的吳、越等小國也建立過大的霸業。
春秋5霸就是指春秋時期5位維持諸侯國秩序、會盟諸侯、驅逐蠻夷的霸主,他們分別是姜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除了春秋5霸以外,國力中等的宋國、鄭國、庸國也是一方偏霸。
第四、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
春秋結束之後,零碎的諸侯國已經基本被大國兼併,諸侯國的數量也下降到10來個左右。
戰國時期,晉國被公族肢解成為趙、魏、韓三國;姜齊的大夫篡位,建立了田齊國;春秋時期遺留下的老牌強國秦、楚則抖擻精神,繼續加入到戰國時期。
由於燕國遠離中原,才得以保存下來,國力一直不怎麼強盛的燕國沒有成為諸侯覬覦的目標。
以上7國就是能夠左右戰國局勢的戰國7雄,其中以楚國疆域最大,方圓5千里。韓國疆域最小,方圓1千里。
除了戰國七雄以外,宋國、越國、中山國都是千乘之國,國力雖然不如戰國七雄,但強於其他的諸侯。
宋國被齊國所滅,越國被楚國所滅,中山被趙國所滅,失去了進入戰國七雄的資格。
下圖為戰國早期的形勢圖,此時正是魏國霸業如日中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