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護照曝光,像報紙一樣大小,只有短短17字,卻硬氣十足
如今人們的手中有了些閒錢都喜歡去旅遊,國外風景秀麗的地方也頗多,有不少人偶爾會出國旅遊,也有人會要出國出差的。當然了,出國並不是直接買機票之類的就可以的,還得辦好護照。護照是一個國家公民出入本國國境使用的,這是一種證明這個公民身份國籍合法的證件。實際上它跟通行證明也差不多,所以也有一些國家是頒發通行證件的。中國的歷史比較悠久,而護照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戰國時期諸侯國光是稱霸的就有7個,零零散散的小國更是多,出入國門自然就需要一些證件來證明身份了。於是古人就用竹簡、布帛、木板、金玉或者是紙張來製作證件,內容大多跟現代的簽證差不多,名字就比較多了,有稱呼像“契”、“照碟”、“過所”、“符節”等等的。後來延續的基本上都是戰國時期的樣式,只要更改國家就好。到了清朝的時候,護照開始的時候發行量極少。
那個時候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所以只有極少的人才能擁有護照出國。19世紀初,基本上中國人要去各國都是用信函的形式。1683年的時候,清朝政府就頒發了信函式集體護照,直到1839年。這是因為清朝被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了國門,簽訂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信函式集體護照也就失效了。
説起來比較可笑的一點是,當時除了總理衙門可以發放護照之外,駐中國各國領事館都可以自行發放護照。這些領事館的護照是不用得到清朝允許的,在上海這樣的情形更是見怪不怪。20世紀之後,清朝更加是看重護照,出現了遊歷護照這樣的類別,吉林那邊還有制定護照的章程,樣式都是規定好的。
現在的護照上都有照片,但當時照片並不是特別普及,那怎麼辦呢?他們就想出了用文字來描寫的方式,把那個人的身高、體態等等體貌特徵全部描述清楚。這就導致了文字太多,護照的面積因此變得十分大。1899年9月1日,駐美公使伍廷芳曾頒發的一張護照就有長87釐米,寬56釐米,都快趕上報紙的大小了。
護照一般裏面都會有簽發國的聲明,這是為了給其它國家表明這個人的身份,並且請求允許其過境。聲明是在首頁,基本上都是某國請求允許一下本國公民過境相關人士不要延誤辦理和設置阻礙,要主要的是有句話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請在其需要時給予法律援助和保護,清朝既然有護照,自然也就不例外。它的首頁是用了這樣一段話:仰沿途地方關卡一體如照保護,勿任阻滯。
短短十七個字,大意跟其它國家的也差不多,這句話把保護跟阻擾都表明出來了,但實際上用處不大。晚清的時候,清朝政府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所以清朝的護照有的只是出國離境而已。出國的公民更是難以保護他們的自由,而因為國家弱小,出國的人不僅被歧視,就連正常的權益都不一定能得到。好在現在國家強大起來了,護照上面的話自然也就有了實際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