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教育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對於子女的期盼。
但就像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親所説的那樣:爸爸有時候不知道怎麼教育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得其法,往往會起到反效果,甚至在以後的成長中一直髮揮着負面影響。
但有着這樣一位名人,他當作家著作等身,寫出很多暢銷書籍,並且成為一代人的精神食糧。他教書育人,執教於世界知名學府,學生遍佈全球,是享譽當代華人的著名教育家。他作畫,價值斐然,多次在世界著名拍賣行進行拍賣,舉辦個人畫展幾十餘次。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更是將一雙兒女培養得出類拔萃。
他就是以作家身份被我們所熟知的劉墉,然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實劉墉也有很多思想和方法,他的兩個孩子就是最好的作證:兒子考入哈佛大學,如今是一名心理學教育家、作家、音樂人,女兒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世界名校哥倫倫比亞大學,之後又以全額獎學金的待遇進入沃頓商學院。
劉墉在他的很多散文故事中都舉了他教育成功的理論經驗,通過對他的文章和過往演講的總結,顯現出劉墉對孩子教育的成功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比起成功,更應該學會成長。
劉墉一直在向孩子傳達的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要提升內在的品質,內心的成長比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更為重要,也就是對孩子的情商教育。
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盲目追求高學歷和興趣特長,卻忽略了孩子的情商教育,就會讓孩子缺失與這個世界交流的能力,即使有一身技能,卻也很難實現人生逆襲,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二、不要讓孩子在過於安逸的環境中成長
在大樹下庇廕長成的樹苗,經不起風雨的捶打。當劉墉的兒子劉軒還小的時候,劉墉就會適當給予兒子壓力。劉墉應邀在美推廣中華文化時,即便是身在異國,在語言不熟悉的環境下,劉墉依然親自教兒子中文、寫作、演講,佈置課業,還會讓劉軒在學習之餘進行體力勞動,並且時時處處嚴格要求。
如果一直以一種鬆弛舒適的態度教育孩子,會讓他一直處在彷彿遊刃有餘的狀態中,很難再去提升他能力的上限。適當地施加壓力,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孩子有助於他們變得更加堅韌。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依賴性太強,懶散的問題時,都可以通過適當施壓的方式糾正,在合適的時候放開保護的雙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現在很多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其實都在依靠父母,認清現實,能讓他們更快地成長。
三、父母應該與孩子一同成長
在父母看來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但不代表從始至終都只用一種教育孩子的角度。
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思想觀念的成熟,知識面的拓展以及生活經歷的豐富,父母不能一直保持着固有的教育模式,而是應該跟上孩子的步調,通過不同階段的不同指導,讓孩子能夠走到前面去,而不是永遠蜷縮在父母的感覺中。
做對的事要予以鼓勵,已經過去的事要適當放下,不能一直以孩子曾經的錯誤來衡量孩子的現在,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更何況是鮮活的生命。
用錯了教育方式,曾經幫助孩子成長的父母也可能成為拖累孩子的元兇,劉墉的教育方法啓示着我們,對於孩子的培養,情商大於智商,壓力大於保護,在適當的時候放開手,才能讓孩子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