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教,小學默認你都會,那我要你們幹嘛?
這兩天,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了4.1億的閲讀和2.4萬的討論。
話題起源於教育部在2020年9月7日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事實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就發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想法很好,但現實很殘酷。公立幼兒園越是認真執行“草案”,大班時幼兒流失的就越多——全跑到民辦的學前班上大班了。
而地方政府越擺出一副要治理民辦培訓機構的架勢,越會有更低級的各種“班”出現,藏在小區裏面或城鄉結合部宅基地簡易房裏面。
網友們的熱議主要集中在:幼兒園什麼都不教,上小學進度又太快,兩週上完拼音課、識數課,孩子們是天才嗎?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內容,而小學又普遍存在着默認學生都上過幼小銜接而加快教學進度的現象,令眾多家長叫苦不迭。
在“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相關新聞的評論區,家長、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紛紛展開了吐槽。
眾多家長都認為,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小學一方,幼兒園不教小學內容是合理合法,但小學教學進度又快得飛起,實在矛盾。
被矛頭所指的小學老師也表示很委屈:2016年教材從人教版改成部編版,第一單元是識字,第二單元才開始學拼音,上面要求一個月左右結束。孩子零基礎學不會,老師也很難。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重點是這樣寫的:學生需要“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且漢語拼音是教學的重點。雖然教學重點承認不同學生的學前教育水平不同,但默認“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對語文已經有初步的瞭解,掌握了一些漢字,並能講一些故事”。
也有網友表示:小學內容幼兒園可以教,但是需要改變形式。
而且有不少家長無法接受幼兒園的“正常”教學內容:頻繁的親子活動任務,不知道是給孩子佈置作業還是給家長增添負擔……
追根溯源“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似乎主要在於小學入讀門檻。
有網友表示,如今迫切需要改變的應該是小學入學的面試與選拔機制。雖然公立小學不能拒絕符合硬性要求的適齡兒童入學,但依然有眾多小學存在入學面試的環節。
不少小學面試內容都涉及到了算數、識字、背誦古詩。
這些都導致家長不得不讓孩子儘快掌握超齡的知識。而幼兒園禁止教授小學內容的話,走投無路的家長只好求助於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教育培訓機構。
全國各地機構的幼小銜接內容都大同小異,且十分普遍。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在《治理幼兒園小學化,不能只治理幼兒園》一文中指出“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只治理了幼兒園,而社會培訓機構的提前教學卻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這是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必須解決的問題。”他認為,社會早教機構的存在,是幼兒園去小學化面臨的主要阻力。
你還記得自己一年級時都學了些啥嗎?
你覺得幼兒園應該教什麼呢?
給小南點個在看+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