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越事件發酵,“優秀生”為何成了噴子,要為大學生加點“鹽”
高考即將舉行,可有關大學生的負面話題一直成為熱點。
繼許可馨、仝卓事件後,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季子越因言語引起網友的極大憤慨。網友不禁要問,在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大學生的言論為何會如此偏激呢?
根據網友曝出的信息,這個季子越,是中國科學院大學15級化學專業本科生,2019年入學該校計算機專業讀碩士。
大家對中國科學院大學可能還不太瞭解。
這是一所國內頂尖的高校,由於2014年才開始本科招生,每年也僅僅招收300人,因此很少參與全球四大榜單的排名,高考並太受關注。但要説到研究生培養,在國內可是排在第一位。
2012年6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並於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國科大表示,本科生招生和培養的目的是非常“單純”的,即為我們國家,尤其是為中國科學院一百餘個研究所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和未來科技領軍人才,致力於造就一批追求科學夢想、獻身科學事業、立志科學報國的未來科技領軍人才。
按照國科大這個招生和培養標準,這位季子越肯定是很優秀的,不僅僅是表現在學業成績上,還要表現在思想品德上,要不何談立志報國呢?
但至少從目前公佈的信息來看,這位同學似乎遠沒有達到國科大的培養要求和標準。這個話題成為熱議後,中國科學院大學也立刻做出了回應,表示會嚴肅處理。而這位季子越,也在外網發表了一篇所謂的“公開道歉”,但網友認為有敷衍之嫌。
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但從個別大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言行,讓大眾感到失望。
一些高校往往在招生過程中往往重視的是學業成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不聞不問,甚至忽略不計;進口關沒把牢,在學業過程中也不重視思想政治的教育,導致一些學生自我感覺良好,自我的優越超過了國家,自認為“學識淵博”要受到高人一等的待遇。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把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但從目前來看,對季子越這樣的學生顯然不是加“鹽”能解決的,而有必要出台相應的處罰措施。看來,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