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丹心育桃李不負韶華綻芬芳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伴隨着丹桂飄香,我們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教師作為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雖然能夠收穫到為人傳道解惑得來的尊重、桃李滿天下的自豪,但卻需要無數的堅守和奉獻,體會諸多教化育人的艱難和甘守清貧的不易。只有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充滿熱愛,才能做到初心不改,奉獻一生。
今天讓我們走近那些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學校和老師,品味他們的教育人生,感受他們的教育情懷。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以高水平專業羣助力精準脱貧
近年來,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堅持立德樹人,以“立足產業辦專業,建好專業促產業理念”打造國家高水平專業羣,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學院通過打造高質量專業羣,創建師資孵化平台,鼓勵教師提升學歷,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將黨員教師歸為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四種類型進行考核,實施黨員“四個一”工程。在黨員中每1-2人聯繫一個鄉村產業實踐點,每季度開展1次實踐點技術服務,每年為實踐點解決1個技術難題,在實踐點開展1項科研課題,為鄉村產業發展助力。
不僅如此,農學院大力幫扶精準扶貧學子,為“精準扶貧户”開設“精準扶貧”專項招生,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助力貧困家庭完成學業。近年來,農學院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脱貧。與碧江區桐木坪鄉、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建立“院鄉共建”服務模式,從學生暑期三下鄉、教師進企業進農村全方位開展技術服務與合作。
“把科研做在田園農莊,把文章寫在田間地頭,把黨的旗幟插在大地上。2016年至2018年貴州省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農學院共15個項目立項。我們立足本土,發揮職業教育的特色優勢,為地方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農學院黨總支書記舒高攀説。
市民族中學特色辦學全面育人“花園學校”揚帆起航
在風光旖旎的錦江河畔,坐落着有“花園學校”之美譽的銅仁市民族中學。經過六十多年的時代變遷,市民中以頑強不屈的拼搏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2014年“銅仁市民族中學”與“銅仁市實驗中學”整合為新的“銅仁市民族中學”。
“新的市民族中學秉承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始終堅持‘講文明、思進取、促和諧’的校風,努力整合兩校辦學資源,汲取原來兩校的優長,在辦學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全校師生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鋭意改革,充分發揚‘愛學生、精技藝、樂奉獻’的良好教風和‘尊師長、勤思考、善合作’的學風,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長足進步。”市民中副校長張延舟説。
近年來,學校強化教學常規管理,通過加強對教師業務的檢查力度和規範學生作業佈置、批改、反饋程序,執行教學開放周活動制度,實行推門聽課;規範做好月考、會考及高三年級各類考試過程中的管理與監控,科學做好考試結果的分析研判和運用,為提高教學服務質量,藉助校內外專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及時開展培優補弱工作各學科專題講座,全方面綜合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與2019屆相比,今年民中一本上線人數增加36人,上線率上升2.02個百分點,完成市教育局確定目標的210%,上線超額;二本上線人數增加168人,上線率上升7.74個百分點,完成市教育局確定目標的104%,實現了逐年上升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中在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學校積極推動特色教育工作,按照“特色辦學、全面育人”的總體思路,切實推進學校的發展,積極踐行“4+2”特色教育工程,高度重視學生“藝術和體育”兩方面素質和特長的培養,尤其是在張進華貴州省體育名師工作室成立後,先後指導上千名全省中、青年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全省體育教學的提高添磚加瓦,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思南縣興隆場初級中學讓學生實現最完美的自我讓老師成為最幸福的教育人
清晨的陽光穿過葉梢,操場上灑落斑駁的影子,在這裏背靠青山坐落着興隆場初級中學。
近年來,興隆場初級中學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校規範化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實現穩步提升。
學校通過建立班級競爭機制、新老教師結對幫扶機制,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充分尊重教師的主導地位,精準把脈老師教學“黃金期”,構建老師成長平台,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加強教師培養、落實教師待遇,讓老師成長成熟起來,增強教師隊伍活力。指定每位教師負責8-10個學生的品行教育和學習教育,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有充分的話語權,建立監管記錄和年末考核,精準施教,促進後進生、學困生飛躍轉變。
不僅是教育教學,學校還積極開展興趣班。開設書法課,堅持每週四下午最後一節課學生書寫書法作品,每學期進行一次作業評獎,全校師生現場觀摩學生作業本,學校每年評選校園之星,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邀請省內知名教授、專家來校開展講座,傳授知識方法,交流好經驗、好做法,激發全校師生注重文化教育、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雖然我們是鄉鎮學校,但是我們的老師個個都有教育情懷,個個都有敬業精神,老師的心中沒有差生,力爭讓每個學生實現最完美的自我,讓老師成為最幸福的教育人。”興隆場初級中學校長安紹富説。
據瞭解,興隆場初級中學2017年至2019年教育教學質量均位於銅仁市鄉鎮學校前三名。今年166人蔘加中考,600分以上6人,580分以上29人,500以上88人,人均分593分(含文綜),被省級示範性高中錄取71人,高中上線率達96.4%。
特教老師田亞麗“折翼天使”守護者
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也都有學習的需求。那麼也就有這樣一羣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殘疾,被稱為“折翼的天使”,他們正是這羣“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他們年復一年,用愛與堅持敲開了孩子們的心門,帶給孩子們愛與希望。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的田亞麗老師就是其中一員,在從事普通教育12年後,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田老師登上了特殊教育的講台。
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一個人要扮演多個角色,老師、保育員、治療師,個個都是全能。特教老師除了專業過關外,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愛心。田老師告訴記者:“我們需要用漫長的時間才能教會孩子們上廁所、擦屁股、吃飯、穿衣、洗手等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但是看見他們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事情,能夠脱離老師、家長照顧自己,我們的喜悦不比普通學校的老師看見自己的學生考上大學的那份喜悦差。”
在田老師的記憶中,有一個言語加智力障礙的學生,平時非常安靜,每次對他進行言語訓練的時候,他總是非常認真且吃力的跟着老師練習,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卻還是連最簡單的字音都説不清楚。但他那股認真的勁兒卻讓田老師銘記在心,讓田老師更是覺得要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成長。雖然是特殊學生,但他們也渴求進步,他們也是有愛的,當他有零食的時候他會高興的跑過來,叫老師吃。當看見其他同學摔倒了,他們同樣也會立刻跑過去把同學扶起來,拍掉身上的土,在田老師眼裏,他們就只是一些需要很多關心的孩子。
孩子的一個手勢,一聲不太清晰的問候,甚至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無不牽動着田老師的心。儘管不能像普通老師那樣享受桃李滿天下、功成名就的喜悦,但每次看到學生們有了一點點的成長變化,田老師內心總會很感動、很欣慰,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更充滿動力。“這就是特殊教育的魅力所在,會讓你情不自禁的愛上它。”田老師滿足的説道。
八年的特教工作,收穫了很多榮譽,也讓田老師深深的體會到,特教老師不僅要“為人師”,還要“為人母”,特教老師需要更多的愛心、關心、耐心、信心、細心,八年的酸甜苦辣,八年的風雨歷程,也讓田老師更加熱愛特殊教育,也堅定了繼續在這條特殊的愛的道路上前行的決心。
張豔琴“常勝女將”的山村支教故事
2009年,懷揣着詩和遠方的張豔琴,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山村教育。被分配到松桃苗族自治縣大坪場鎮最偏遠的村小教一年級。面對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面孔、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十分擔憂自己做不好這個知識的領路人。“做孩子的啓蒙老師,心裏一直沒底,我一直在探路、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尋找針對農村孩子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幫助每一位同學。”張老師肯定地説道。
為了能教好孩子,實現授人以漁,她不斷地向學校的老教師請教,向同事請教,向書本請教,不斷地進行課堂反思,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經過不懈努力,從一個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個校級骨幹,再到鎮級骨幹。2015年,她所帶的第一屆畢業生在全縣六年級終端監測評比中獲得“四類校”一等獎。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以及所教學科在每學年全鎮同級同科期末考試評比中一直名列第一、第二,也被全鎮教育界笑稱為“常勝女將”。
在她工作的11年裏,從學生晨讀、課間操、吃營養餐等她都全程參與、全程陪伴,無微不至。並常常以一顆愛生如子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
張豔琴班裏有一個叫蔣昌來的單親家庭孩子,與八十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家境極為貧困。每到開學季,他都因交不起學費而遲遲不來學校報名。聽到這一消息,她第一時間趕到這位同學家中瞭解情況,之後,雷打不動,相繼為這位學生繳了3個學期的學雜費。時至寒冬,看到這位學生仍身穿單衣和一雙破涼鞋,在課堂上冷得直打哆嗦,張豔琴也時常給他買新棉衣、新棉鞋;遇放學時下大雨,其他父母都紛紛送來雨傘,而他卻孤零零地躲在教室的角落裏淚流滿面時,作為班主任的她,走過10多里的泥濘山路,送他回家。
十幾年如一日,她一直全身心投入教育,將全部的愛都放到了學生身上。“時常在出門時女兒熟睡着,歸來時女兒睡醒了,有時女兒感冒發燒都顧不上,以至女兒很好奇地問我,‘媽媽,我是不是你親生的’,我的心底一陣酸楚,五味雜陳。”她哽咽着説,“但我不後悔,依然覺得講台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舞台,奉獻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貢獻。”
徐雅娜走上三尺講台不忘初心
2018年從銅仁學院畢業的徐雅娜,懷着對教師職業的美好向往,2019年如願考上了教師工作,成為了江口縣民和鄉鐵廠完全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
受小學語文老師的影響,徐雅娜對老師這個職業充滿了敬愛,也正是這份敬重和喜愛,徐雅娜心裏一直暗暗期待自己也能走上三尺講台。但是由於從小學習不是很優秀,徐雅娜高考不幸落榜,為了朝着教師夢想前行,在大專期間徐雅娜努力學習專業技能,文化成績也不斷提升,後來專升本成功,順利完成學業,步入社會後如願考進教師隊伍。
從校園出來再重回校園,改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學習的心。徐老師告訴記者,大學時她的專業屬於藝體範疇,接觸的都是藝體方面的專業知識,由於學校嚴重缺老師,才擔任起語文教學。相對其他專業相對應的同事,徐老師剛開始教學還不是很好,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也能享受到專業水平的教學,徐老師經常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備課、學習。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學習教育理論、堅持專業自修、參加培訓……任一年級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期間,由於一年級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徐雅娜便慢慢引導學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還會遇到一些較為特別的學生,“班上有一名學生是特殊單親家庭,媽媽已經改嫁,爸爸時常酗酒,酒後會把對媽媽的不滿發泄在小女孩身上,所以小女孩很怕和外界溝通。剛開始過來的時候,我上課講話稍微大聲一點,她就會被嚇到大小便失禁,別人孩子書包裏是書本,她的書包裏總少不了兩條褲子。”徐雅娜對小女孩家庭情況作了詳細瞭解後,在學習生活還有心理上給予小女孩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慢慢指導孩子,也去教育家長,還讓班上的同學多多幫助小女孩,現在小女孩已經能夠正常融入校園生活了。
徐老師説:“我喜歡每天早上一進教室看到孩子們純真笑臉,喜歡聽他們上課時天馬行空的回答,喜歡他們的天真可愛。這便是我每天最幸福的時候了。”(袁明 楊銅琴 石珍英 李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