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説一下泡茶。
抓把茶葉放杯子裏,倒上開水。大家都這麼泡茶,但是這種泡茶方法是從明朝才開始的。
古代沏茶方法有三種,依時間次序是: 煎茶,點茶,泡茶。
煎茶應該是從傳説的神農氏發現茶葉開始的吧,是把茶葉和葱,姜,放在一起煮,還放鹽,沒錯放鹽,講究點的還擱桔子皮,沒吃飯的話,裏面還放糧食,諸葛亮,曹操什麼的喝的估計都是這種茶,我覺得叫菜湯更合適,不,是茶湯。
到了唐朝寫茶經的陸羽改良了一下,不放各種調料了,只稍微放點鹽,他認為這樣才能喝到茶真正的味道,那時一般都是茶餅,應該不是很大,也就月餅那麼大吧,先烤,烤乾了,用特製的小碾子研成末,然後放水裏煮,當然水也很講究,什麼三開,三沸,一邊煮一邊攪拌,煮好後一人一碗,可以想象一下,是濃稠的碧綠色的還有點鹹的一碗。
點茶,到了宋朝是點茶,也是茶餅碾成細末,放杯子裏,然後倒上開水,一邊倒水,一邊攪拌,對,不是一個人,一般是兩個人,看誰攪拌的好,倆人比賽,也叫鬥茶。也是一人一杯碧綠的濃稠的茶,喝的方法有點像咖啡。
泡茶應該在元朝就有,但是不流行,直到朱元璋當了皇帝建立了明朝後,要求百姓不用進貢茶餅了,進貢條形的散茶就行,名義是怕勞民傷財,茶餅製作麻煩,但我覺得他應該是喜歡喝直接泡出來的茶,不喜歡喝那碧綠的濃稠的有點鹹的一碗。
當官的一看皇上都泡茶喝了,咱們也泡着喝吧,很快泡茶就取代了其他沏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