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孫權是東吳的創立者,關於孫權這個人物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相對於蜀漢來説,孫權比較保守,只知道固守江東,而且後期還有政治上的黑暗面,比如任用酷吏,促成''二宮之爭''等等;也有人認為,孫權還算是一代雄主。孫權以江東六郡為基業,擴張到荊州、揚州、交州三州之地,而且在孫劉聯盟對抗曹魏的戰爭中,承擔了更多的壓力。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小編認為孫權還算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統治者,並不僅僅希望劃江而治,從孫權對武昌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以看出,他還是有北伐曹魏的野心。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東吳黃武元年,孫權遷都建業
東吳包括江東集團的政治中心換了好幾個地方。孫策時期在吳縣,這位置離江北太偏遠了,到孫權的時候,先是遷到京城,後來發現秣陵有王氣,於是改遷到秣陵,就是建業。不過在孫權稱吳王的時候,政治中心的位置又改變了,又從建業向西遷到了江夏鄂縣,也就是武昌。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孫權遷都武昌那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孫權剛取得了荊州,既要面對劉備的軍事壓力,還要加強對荊州的控制。這個時候孫權已經完成了''六郡變三州''的成就,已經控制了完整的長江防線,從西到東直線距離已經超過了一千公里,是一條相當綿長的戰線。武昌這個地方就處於長江戰線的中段,可以兼顧江漢和淮南地區。在這一段時間裏,武昌卻是是一個最為合適的中心樞紐。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而在東吳黃武元年(即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登基稱帝,建立獨立的東吳政權。他又把都城改遷回建業。其中原因大概有三點:第一、經濟上的困難。從長江逆流而上來運輸武昌所需各種生活用品,人力物力上的負擔比較大;第二、蜀漢軍事壓力的減弱。這個時候由於現實需要,蜀漢和東吳又重歸於好,共同對抗曹魏,諸葛亮甚至支持孫權稱帝的行為;第三、東吳對淮南地區的爭奪。在東吳黃初七年(即公元228年),孫權又令鄱陽太守周魴詐降誘騙曹休,取得''石亭之戰''的巨大勝利。孫權稱帝就是藉助了這場戰役的威望,也算是在淮南地區打開了局面。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雖然孫權決定遷都,但是武昌或者説江夏這個地方仍然是東吳長江防線上的重要的軍事基地,承擔連接江漢、淮南的重擔。東吳的政治中心向江東遷徙,勢必要造成武昌、夏口一帶的防備的空虛。所以東吳太子孫登、上大將軍陸遜都留鎮武昌。後來孫登回到建業,陸遜則一直留在武昌,作為重要的外鎮。即便有孫登、陸遜,孫權仍然不放心武昌的防務,他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防禦戰略。
東吳對夏口、武昌防務的重視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孫權在武昌決定遷都還沒有遷都的時候,對長江防線的綿長感到很擔憂,實在太長了首尾不相及,武昌、夏口作為長江防線中段,它的聯通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夏口是漢水進入長江的一個水口,也是長江防線上一個鎮戍,屏障武昌的安全。孫權到夏口開了一個會議,''大會百官議之'',專門研究夏口、武昌防務問題。而且孫權還讓羣臣不要侷限於自身地位,無論尊卑貴賤都可以提出建議,最大程度利用羣眾的智慧。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很多人在夏口的防務上都比較消極,採取龜縮的策略。有人提出用柵欄把夏口封鎖住;有人提議用鐵鎖作為防禦工事。這種防禦的戰略犧牲了夏口的進攻職能,因為從夏口可以藉助漢水的交通便捷,配合江陵進攻襄陽。如果把夏口封鎖那就等於自斷一條臂膀。舉一個例子,在諸葛亮一伐失敗的時候,趙雲為了順利撤退,燒燬了一段褒斜道的棧道。這就導致諸葛亮再次北伐的時候,失去了一條通道,直到五伐才得以重走褒斜道。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另外柵欄、鐵鎖這種被動防禦的戰略也未必能夠保證夏口、武昌的安全。後來''晉滅吳之戰''中,東吳也使用鐵鎖橫江的戰略,結果都被王濬用火炬盡數燒斷;在孫權與黃祖的''沔口(即夏口)之戰''中,黃祖用兩條蒙衝栓上重石堵住夏口,也被董襲盡數砍斷,讓江東大軍順利突破。一味地龜縮死守太過被動,孫權也不願意採取這樣的策略。
張梁提出的爭取漢水控制的建議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就在孫權對諸將的龜縮戰略感到不滿的時候,一個叫做張梁的將領提出建議。這個張梁當然不是黃巾軍三兄弟的張梁,他是孫皎、孫奐(孫堅弟弟孫靜的兒子,孫權的堂兄弟)兄弟手下的一個重要將領。孫皎是夏口督,將軍事交給吳碩、張梁負責。孫皎去世之後,弟弟孫奐承襲他的部隊,擔任江夏太守,也維持了孫皎的班底,重用吳碩、張梁等人。
張梁在江夏這個地方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分跟誰比。在夏口塢的會議上,他的地位並不是特別高。''時梁為小將,未有知名。''不過既然孫權都已經要求不分地位高低提意見,張梁作為長期在江夏的宿將,也有在江夏與曹魏軍隊作戰的經歷。他當然有參與制定江夏防務戰略的資格。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張梁提出的策略是:派遣軍隊與曹魏爭奪漢水的控制權,一旦成功之後,在夏口就可以轉守勢為攻勢;另外在武昌設置精兵萬人,令有智謀者為主將鎮守,利用數千輕型戰船,一旦長江防線上哪裏出現敵情就可以迅速支援。相對於封鎖夏口的建議,張梁的建議無疑更加積極,攻守兼備,既可以與江陵的守軍配合北伐,也可以將江漢、淮南串聯在一起。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另外掌握漢水的控制權之後,夏口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緩衝的地帶。東吳和曹魏在淮南地區打了這麼多戰爭,孫權沒完沒了地打合肥,也是考慮到爭取一個長江的緩衝地區。張梁提出的策略,明顯更加符合孫權的胃口,也更加具有可行性。於是東吳在夏口採取了張梁的策略,控制了漢水航道,多次利用漢水出兵北伐。提出這個建議的張梁也得到了孫權的重視,也參與過陸遜的北伐襄陽的軍事行動,在三國史上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讀史方輿紀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3 字。

轉載請註明: 孫權遷都建業,從武昌的防守戰略的選擇上,可見他不愧為一代雄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