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搬到“田野”上
在“校園豐收節”中,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區的孩子們享受勞動,健康成長。本報記者周曉荷攝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展示收穫成果。本報記者周曉荷攝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
1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
●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
●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2 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
●中小學每週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
●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資料來源新華社)
□本報記者周曉荷
“扒紅薯可簡單,把邊上的土鬆一鬆,再用雙手扒開一拉就搞定啦”“玉米綁成串有技巧,要把玉米皮像綁麻花辮一樣扭一扭,再把兩個‘麻花辮’纏在一起”……10月30日,在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區“知行苑”勞動實踐基地裏,學生們一邊幹着農活,一邊興奮地交流經驗。
“知行苑”原是校園西側的一塊空地,學校將其翻土整修,動員孩子們播種、照料農作物,經過半年多的辛勤耕耘,迎來了大豐收。在“校園豐收節”上,學生們把農作物當“布料”,設計製造出特色服裝;為糧食果蔬設計包裝,定價出售;自制水壺、鋤頭、鐵鍬、耙子、挑水桶等勞動工具……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收穫滿滿。
我省多所中小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以自然為教材、以天地為教室,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課引導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田野。在實踐中,他們不僅增強了體魄、掌握了勞動技能,更將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種在心底。
校園裏的一塊小田地是勞動實踐和節約教育的大課堂。在鄭州市金水區文源小學,“走進菜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最受孩子們喜愛的課程。學校闢出一塊塊土地,交由各個班級維護,同時設計開發了“實地考察菜園”“菜園規劃”“菜園蔬菜種植”“菜園蔬菜管理”“菜園豐收”等5個單元的課程內容,讓學生經歷播種、施肥、灌溉、除草及豐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勞動熱情和節約意識。
更寬闊的課堂在天地之間。11月2日,省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乘坐大巴前往“耕讀苑”開展四天三夜的獨立旅行。佔地220畝的“耕讀苑”是該幼兒園食育實踐基地,在這裏,孩子們親近自然,參與耕種勞作。扎一片籬笆,建一個環保廁所,動手熬南瓜粥、蒸紅薯和花生……田野上的勞動教育,讓孩子們不僅成了家裏的小幫手,更浸潤在中國傳統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中。
勞動教育正在常態化,貫穿教育教學始終。開封二師附小構建了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進一步細化為農業勞動、工業勞動、創客勞動、職業勞動、家務勞動、食品勞動、藝術勞動等7類教育,融入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結合各個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以特色化的勞動課程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勞動習慣,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勞動加速了孩子們的成長。靈寶市寺河山“一日果農”實踐教育基地近些天迎來了一批批小學生,他們在這裏瞭解農業,動手勞動,開展野外生活生存能力訓練,在勞動中培植着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家鄉的熱愛;安陽市第五中學在校園內種植了山楂、石榴等300多種植物,恰逢收穫季,老師們輪流組織學生進行採摘並將果實分發至各班,孩子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悦,也形成了愛護花草和主動分享的習慣。
“作為五育並舉育人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氣的勞動教育是學校立德樹人的抓手之一,可以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精神,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區德育處負責人曹晶説,在實踐中,“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話,而變成了身體力行的行動,換來了孩子身心全面成長。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