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79年初,中國南部邊疆頗不平靜,山雨欲來。
南部國家越南在統一越南之後,並沒有將精力放在發展經濟,改善國內民生等方面,而是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肆進行擴軍,發展軍工企業,並制定了侵略老撾和柬埔寨的計劃。
不僅如此,越南在東南亞蠢蠢欲動,在中國的邊疆地區同樣不甘寂寞。自詡軍事力量世界第三的越南,此時完全不顧當年中國援助越南抗擊法國和美國侵略者的友誼,悍然發動了對中國的騷擾、破壞以及局部佔領的侵略行動。
中國人民抱着很大的耐心和誠意希望越南能夠迷途知返,以最大的努力試圖挽回這個曾經的兄弟國家,然而,越南人不僅對中國的誠意視而不見,反而變本加厲地騷擾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1979年2月1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反抗越南侵略的自衞戰爭。
説實話,雖然越南和法國、南越政權以及美國政府打了幾十年的仗,但是越南畢竟是個小國家,而且其軍官階層的作戰思想和操作大都師從中國,與中國作戰,簡直就是大人打小孩。
這場戰爭只持續了1個月,過程和結局自不必多説。戰爭結束後,越南人想必是垂頭喪氣的,以至於在之後的日子裏,雖然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持續在中國邊境和老撾柬埔寨兩國內持續興風作浪,但是在其國內,越南人卻不願意提起這場戰爭了。
那麼,對於這場戰爭,越南人為何不願意進行報道,也不太願意大規模地進行紀念呢?
戰爭對提高國民的團結力,挑起國民的自豪情緒非常有效,勝利的戰爭尤其如此。越南人不願意提起這場戰爭,很大程度上如同當年美國在朝鮮戰爭上遭遇的慘敗相似,低調冷處理這場戰爭在國內的影響。
我們知道,當年英法聯軍兵敗敦刻爾克,境遇悲慘,而在後來,英法兩國拍攝了很多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來紀念這次撤退行動。為什麼紀念慘敗事件?因為最終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了,這被很大程度上認為是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所保存的有生力量奠定了勝利基礎。
而美國人從越南灰頭土臉的撤退,可謂是顏面盡失,但是同樣的,美國在戰後拍攝了以越南戰爭為背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場戰爭。其中就包括尤其著名的《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美國人又是為什麼紀念呢?因為美國人認為,他並非輸了戰爭,因為他在所有的戰鬥中幾乎都取得了勝利。
而在中越之間爆發的這場戰爭,可以被認為是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的翻版。美國人在朝鮮戰場上被志願軍多次重創,而中國軍隊在胡志明市城下主動撤離。雖然過程和結果不同,但是對於美國和越南而言,意義卻是相同的。
毫無疑問,這場戰爭的結局給越南人留下了現實和心理上的打擊。越南在東南亞的霸權行動遭到重創,計劃基本破產,稱霸夢想破滅。而留在越南人心中的失敗陰影同樣折磨着越南人幾十年之久。
雖然此後越南仍舊和蘇聯眉來眼去,對中國仍舊不老實,但是,卻從來都不敢正確面對失敗的結局。在其後的日子裏,越南將這場戰爭仍舊歸如自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對越南進行了長達千年的“侵略行為”之中,並且刻意淡化這場發生在近代的戰爭。
2014年,越南高層也曾經下達命令,要求媒體不要報道之前發生的中越戰爭,避免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面對失敗的戰爭,任何國家都不願意提起,如中國唐朝時期的坦羅斯之敗,北宋時期的靖康之恥等,都曾經被後來的統治者所忌諱,幾乎不願意提及。
在那個年代,越南民族主義高漲,霸權夢想膨脹,一個小小的民族,一個微末的國家,貌似有了沖天之勢,再次有了崛起成為大國的可能,此情此景,當年的越南人如何不興奮,如何難以把持情緒。突如其來的失敗,讓越南人措手不及,毫無心理準備。拿當年美國駐印度大使形容印度在1962年的戰爭中慘敗時對印度民眾產生的打擊的話來説:“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民族陷入如此的絕望之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