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優勢產業 服務經濟發展
“湖南製造”正在向“湖南智造”邁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
無論是“湖南製造”還是“湖南智造”,都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支撐。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聚焦服務湖南重大戰略需求,主動融入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始終與湖南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輸送了一大批有作為有擔當的“技術藍領”。
7月下旬,記者走進長沙、株洲、湘潭等地的部分職業院校,親身感受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
長沙航空職院辦學特色鮮明,開設的22個專業,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機械製造、航空服務與管理共4個專業羣,全部緊密對接航空產業鏈。學校與中國航發南方工業公司、長沙五七一二飛機工業公司等航空企業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了123個校內星級實踐教學現場、4個校內產學研基地、25個工廠培訓中心、203個校外實訓基地,近3年為企業行業訂單培養了4000餘名高技能人才。
“同時,我們還走進地方航空企業培訓企業員工,近3年的培訓量已達10多萬人次。”該校黨委書記陳勇介紹,目前湖南省正處於把航天航空產業打造成千億元產業的關鍵時期,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還在擴大,學校正加深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助力湖南航天航空產業騰飛。
湖南汽車工程職院原名株洲職業技術學院,以前是一所無行業背景、無專業特色、無品牌效應的職業院校。2013年,該校正式更名,瞄準湖南汽車產業鏈,撤銷8個無關專業,新設10個相關專業,構建了整車與零部件製造、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汽車營銷與服務三個汽車特色專業羣。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該校建立了我省首個高職院士工作站,自主研製的無人駕駛觀光車正在商業化試運營;與中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車研究所”,已申報並建設國家級項目4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專利11項;與北京汽車株洲分公司共建“中南地區技術服務中心”,與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公司共建“立方新能源汽車技術實驗中心”……一系列校行企融合舉措,讓學校的辦學水平飛速提升。
湖南工業職院聚焦湖南工程機械、電工電器等產業,形成了“工”字號特色專業體系;湖南商務職院圍繞“互聯網+商貿服務”產業,打造現代商務專業羣,長沙商貿旅遊職院對接長沙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建設了餐旅會專業羣、現代商貿服務業專業羣等6大專業羣……
目前,我省高職院校對接產業鏈構建了292個特色專業羣,羣內專業在校生佔在校生總數的87.3%,實現了對全省優勢特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全覆蓋、全對接。
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1998年進駐長沙,迄今在湖南已有5萬多家企業客户。“企業的發展與當地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密不可分,目前在金蝶長沙基地的100多個工位中,有70%的學生來源於校企合作的培養。”該公司技術支持一部副總監朱燦坤介紹。
2004年,長沙民政職院與金蝶長沙分公司合作,共建金蝶ERP實訓室,2012年升級為應用人才孵化基地,實習工位多達130個,承擔的技術支持業務佔總部八大產線的近1/3。該校校長李斌告訴記者,基地運營完全按公司業務流程進行,公司每年委派10多名技術骨幹,與學校的專任教師一起進行現場指導,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素質突出,畢業後直接進入金蝶集團各部門工作的已有近千人。
湖南鐵道職院地處株洲千億軌道交通產業園,擁有脱胎中車、毗鄰中車的天然優勢。近年來,學校構建了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軌道交通裝備運用、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與服務3大專業集羣,覆蓋高鐵、普鐵、地鐵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運用、管理與維護產業鏈,已經成為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4年,第一片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高鐵核心器件——8英寸IGBT芯片在中車時代電氣成功下線。而湖南鐵道職院與該企業合辦的訂單班的120名學員參與了核心器件生產線的設計、建設、設備安裝調試、產品試製、正式投產全過程。“項目二期生產線又開始建設了,我們又選拔了83名優秀學生作為儲備人才正在進行培養。”湖南鐵道職院校長方小斌説。
“2016年我們公司決定落户湘潭經開區,就與湖南理工職院、湘潭市工業貿易中專簽訂了人才培養戰略協議。”舍弗勒湘潭公司培訓中心主任鄧湘賓告訴記者,4年來,校企雙方按照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理論課主要在學校的課堂上進行,實訓課主要在企業的生產線上完成,2所學校共為企業輸送了近200名優秀畢業生,其中絕大多數成為技術骨幹、管理人員,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還在株洲動力谷園區創建了動力谷分院,在湘潭九華園區創建了九華分院,目的都是為了能把學生的實訓直接設在企業的生產線上,讓他們的專業技能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湖南理工職院院長陳靜彬説。
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讓人才輸出無縫對接企業需求,正在促進職教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需求的全方位融合。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