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學期,父母做好這4件事,孩子學習更主動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文:惜朝

經常聽到家長説:孩子很聽話,但就是缺乏主動性,一學習就退縮。

其實,讓孩子主動學習也不難,關鍵是瞭解孩子的心態,用對教育方法。

這裏給大家詳解4條行動清單,如果家長去實踐這些行動,孩子一定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孩子主動學習的前提,一定是喜歡學習。

熱愛學習的孩子,不用大人催促就能自覺學習,而且擅長總結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正如廣西高考雙滿分狀元楊晨煜,他能夠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系統,在學習中不斷找到規律,完善方法,提高成績。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自小給他打好的基礎,以及家庭營造的良好氛圍。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給孩子提供什麼,孩子就會吸收什麼。

有些父母嘴上説着讓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從來不管不理,批評孩子分心、不認真,自己卻坐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

這樣的教育,都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個能讓孩子專注學習的家庭,必然有着安靜的環境、整潔的家居、和諧的氛圍,以及一對以身作則的父母。

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會做讓他分心的事情,反而讀着書看着報,陪他一起專注地學習。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不會忽視或搪塞,而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啓發孩子的思維,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好的教育,從來不靠苦口婆心的説教,而需要身體力行的言傳身教。

2、不斷給孩子正面評價

記得在《少年説》上,一個女孩因為母親從來不表揚自己而十分痛苦。

母親卻對她説:“我瞭解你的性格,怕你會驕傲,所以要時不時打擊你一下。”

很多父母盲目信任的「挫折教育」,有可能一點點摧毀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孩子付出了勞動,改變了自己,哪怕最終結果沒那麼好,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然而,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表現不好的一面,很少主動表揚、鼓勵他們。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一味否定、批評,會嚴重打擊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不願意往好的方向改變自己。

其實,孩子都是感性的,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他們會更加努力,爭取好的表現。

孩子犯錯難以避免,給予孩子正面評價、正面教育才能幫助他真正改錯。

矯正錯誤的正確方法應該有三步:

第一步:承認(Recognize)——家長要發現孩子的錯誤,也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

第二步:和好(Reconcile)——正面面對錯誤,家長不要讓孩子逃避,也不要一味指責孩子;

第三步:解決(Resolve)——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斷嘗試,不要放棄。

教育不能“贏了”孩子,而要“贏得”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合作。

3、每天和孩子一起反思

孔子的弟子曾子説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一個人堅持自我反省,發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才能不斷進步,完善自身。

教育孩子也一樣,要想孩子取得進步,父母和孩子都要堅持反思自己。

有個媽媽苦惱於孩子的拖延症,於是我建議她每天抽空和孩子覆盤一整天的事情,一一列出都做了什麼,哪些沒做好,沒做好的原因等等。

於是,孩子發現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比如原本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自己有半個多小時都在走神,亂塗亂畫,或者看手機。

下定決心今天要背好古詩、單詞,卻因為一直玩手機,最後沒空背。

讓孩子學會反思,最主要是讓他回顧自己的行為,總結做得好與做不好的地方,吸取經驗,揚長避短。

家長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對孩子更有益。

孩子要多反思,成長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和孩子站在一起發現問題,打敗問題,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最好的教育。

4、設立“夠得着”的目標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一般是因為“畏難”。

擔心自己學不會,害怕考不到好成績,成績不理想時不能正確面對,很容易產生焦慮……

每個孩子都有學好的慾望,給孩子設立“夠得着”的目標,才能讓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

有個孩子害怕寫作,老師要求每天寫一篇日記,他也一直寫不出。

他媽媽就跟老師商量,不限制日記的字數和內容,讓孩子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剛開始,媽媽讓他就寫幾句話,過了一兩週,讓他結合事情來寫話,之後,要求他寫日記時好好打磨語言,用上好詞好句,再過幾周,嘗試寫長一點的習作……

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孩子發現寫日記並不可怕,他已經能夠用流暢的語言來寫作了。

有時候,目標定得太高會讓孩子害怕,適當的目標才能夠激發孩子的熱情和信心。

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時,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制定他們“夠得着”的目標。

從最簡單的開始,一點點提高目標,孩子也不擔心自己做不到,願意努力去爭取。

於是,我們就見證了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就像階梯一樣,一步步踏實往上走,總會攀上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