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本期導讀
公元1864年6月,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江蘇南京)被清軍攻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一個月過後,在平定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劉銘傳被實授直隸提督,提督在武將中基本是最高位置了,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可謂是位高權重!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那就是劉銘傳的直隸提督是實授而非記名!所謂記名,也就是儲備人選,清朝晚期各種記名提督、記名總兵簡直是多如牛毛,但是實授提督的就不一樣了,這是享有實權的最高軍職,整個大清也不過十幾個實授提督,而劉銘傳那一年才28歲,年輕有為意氣風發!作為李鴻章最倚重的淮軍大將,劉銘傳儼如一顆耀眼的明珠令天下矚目,所有人都看好劉銘傳的大好前程!可讓所有人大失所望的是,僅僅五六年後,才34歲的劉銘傳就告老還鄉了,就此隱退了長達十四年之久。這是為什麼呢?此事還要從劉銘傳的經歷説起“淮軍頭一號猛將”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淮軍第一名將,同時他也是清朝台灣省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出身綠林,驍勇善戰,李鴻章創建淮軍之初,劉銘傳率先帶領部下投入其麾下,曾國藩曾經為劉銘傳相過面,他誇讚劉銘傳:“臉上有麻者(劉銘傳臉上有麻子綽號劉六麻子)帥才也”,因此淮軍大帥李鴻章對劉銘傳格外器重,上海整軍時,劉銘傳所部是淮軍第一個裝備洋槍洋炮的部隊,劉銘傳的“銘字營”也因此成為淮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李鴻章對劉銘傳青睞有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銘傳很能打,淮軍攻打無錫,劉銘傳一馬當先,擒殺太平軍潮王黃子隆以下兩萬多人;淮軍攻打常州,劉銘傳跟太平軍常州守將護王陳坤書足足打了四個月,最終劉銘傳獲勝,太平軍猛將陳坤書戰死;太平天國覆滅後,劉銘傳奉命追殺“幼天王”洪天貴福,湖州一戰,劉銘傳擊敗太平軍堵王黃文金,黃文金戰死。
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劉銘傳逐漸成長為一個方面主帥,他的“銘字營”兵馬高達九千餘人,僅洋槍就裝備了四千餘支,劉銘傳在淮軍中已經成為僅次於李鴻章的人物,史稱“淮軍自程學啓歿後,銘傳為諸將冠”!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在當時很多人的印象中,劉銘傳不過是一介赳赳武夫,但是其實不然,劉銘傳是典型的“外粗內秀”,他的胸中懷着無盡的抱負、裝着錦繡的江山,他跟他的大帥李鴻章一樣都是堅定的洋務改革派,他對練兵、修建鐵路等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
銘傳至京,疏陳兵事,略謂:“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其機括則在鐵路。鐵路之利,不可殫述,於用兵尤為急不可緩。中國幅員遼闊,防不勝防,鐵路一開,南北東西呼吸相通,無徵調倉皇之慮,無轉輸艱阻之虞,從此裁兵節餉,併成勁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權操自上,不為疆臣所牽制,立自強之基礎,杜外人之覬覦,胥在於此。”疏上,雖格未行,中國鐵路之興,實自銘傳發之。——《清史稿.劉銘傳列傳》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可惜清朝依然是奉行“以文制武”的國策,所謂“武將不如狗,驅使總由人”指的就是劉銘傳這些武將所處的惡劣生存環境,在大清國,要想有所建樹,最起碼也得是個巡撫、總督一級的官吏才能有那麼點兒話語權,而武將永遠只有被指揮的份兒!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些人雖然也都是靠着軍功起家的,但是別忘了,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進士及第,左宗棠雖然沒考中進士,但人家也是舉人出身,名滿三湘的大才子!所以説,清朝的上層建築還是由考試上來的文官組成的,劉銘傳要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只有一個辦法,跳出軍界躋身政界,具體來説就是讓李鴻章保舉他出任巡撫一級的高官!
事實上,李鴻章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他何嘗不想讓自己的得力部下出任封疆大吏呢?這樣既可以實現屬下的抱負,也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可是讓一個武將出任封疆大吏哪有那麼簡單呢?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且不説那些對洋務派視若仇讎的頑固派重臣不會重用劉銘傳,就光是李鴻章的那些對手們也不會讓劉銘傳輕易上位成功的。比如,直接導致劉銘傳心灰意冷卸甲歸田的就是李鴻章政敵左宗棠對劉銘傳的打壓。督軍陝西,劉銘傳左宗棠“針尖對麥芒”
公元1869年,劉銘傳被任命為督辦陝西軍務,目的是剿滅當地的起義,沒想到仗還沒打,劉銘傳就遇到了更硬的茬子——陝甘總督兼督辦陝甘軍務左宗棠。左大帥在近代史上的功績用彪炳千古來形容絲毫都不為過,但是他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一般有本事的人脾氣都大,左宗棠就這樣,他傲氣沖天,連曾國藩、李鴻章都不如他的法眼,那劉銘傳這晚輩中的晚輩就更不入左宗棠的眼了!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左宗棠當時在西北基本上已經是一把手了,跟年羹堯當年在西北的勢力一樣龐大,所以清廷派淮軍系統的劉銘傳駐防陝西,一方面是為了儘快剿滅起義,另一方面也是要分一分左宗棠的權力,這是古代帝王非常常見的“制衡之術”。
如果説劉銘傳像個小媳婦兒似的忍者左宗棠也就罷了,可偏偏劉銘傳也是個火爆三丈的急脾氣,當年在軍中那也是“口吐芬芳”,動不動問候別人祖宗十八代的人物,面對左宗棠的咄咄逼人,劉銘傳還沒跟起義軍打仗,就先跟左宗棠嗆嗆起來了,左宗棠不僅打仗猛,罵起人來也很猛,兩人基本上就是“針尖對麥芒”鬥得不可開交,清廷統治者裝聾作啞坐山觀虎鬥!
官高一級壓死人,劉銘傳畢竟是左宗棠的下屬,因此屢次爭鬥都敗下陣來,十分沮喪,李鴻章急得直跺腳,他力薦劉銘傳出任陝西巡撫,這樣一來雙方都是封疆大吏,雖然還有隸屬之分,但是可以避免許多的衝突!清廷幾乎沒有猶豫,就駁回了李鴻章的奏摺,清廷要的就是這效果,一手打擊湘軍系統的左宗棠,一手打擊淮軍系統的李鴻章,這種“大好形勢”怎麼能破壞呢?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劉銘傳為此更加心灰意冷,他向朝廷上疏,以自己“頭痛欲裂”為由獲准三個月休假。萬萬沒想到,就是在劉銘傳休假的這段時間,劉銘傳的“銘軍”竟然發生了譁變,因為劉銘傳休假後,統領“銘軍”的主帥居然是湘軍系統的曹克忠,湘軍將領帶淮軍的兵,不譁變才有鬼呢?
劉銘傳很快對此事做出了反應,他直接上疏辭去一切軍職,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像劉銘傳這樣非正常辭職的古代官員,辭職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個,第一是如果不辭職,會遇到比辭職更倒黴的事兒,第二就是懷才不遇,有志難伸。
很遺憾,劉銘傳兩個全碰上了,一是因為他沒當上巡撫一級的封疆大吏,作為武將難以實現胸中抱負,第二就是,劉銘傳得到了風聲,朝廷裏有人因為“銘軍譁變”而彈劾他,李鴻章的政敵們也都對此推波助瀾,大有把劉銘傳往死裏整的意思,劉銘傳乾脆以退為進辭職了事,更重要的是,劉銘傳也確實心灰意冷了,他辭官辭得非常決絕,這一退就退隱了十四年,直到中法戰爭爆發,劉銘傳才重出江湖,就任台灣省第一任巡撫!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劉銘傳的十幾年閒廢人生,不單單是他個人的悲劇,同樣也是當時大清帝國普遍存在的現象。想做事的人,被各種污衊、排擠、打壓,而一心做官不做事的人卻在官場上一路綠燈。“官以寵進,政以賄成”就是大清末年的真實寫照,僅憑這一二君子是壓根兒改變不了那渾濁的世道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2 字。

轉載請註明: 28歲就做到武將上限的劉銘傳,為何選擇在34歲時選擇卸甲歸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