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戰爭?兩個大洲國家之間發生的衝突嗎?
如果僅僅是這種地理界定的標準的話,那麼奧斯曼土耳其的對外戰爭恐怕是首當其衝的洲際戰爭了。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相當強大,幅員遼闊,橫跨了亞、非、歐三地,也因此在其擴張和維持階段,與周邊產生了極多的衝突。
其最著名的當然是奧斯曼與拜占庭的戰爭,東羅馬帝國與奧斯曼打了相當相當長的時間,基本上拜占庭的衰亡伴隨的就是奧斯曼的崛起,中間突厥蒙古人帖木兒還橫插了一槓子,擊敗瞭如日中天的土耳其,讓拜占庭多活了幾十年。
最終,土耳其人掙脱了蒙古人的統治,又幹掉了蜷縮在巴爾幹的拜占庭,完成了一場蕩氣迴腸的擴張史。
迦太基與羅馬的布匿戰爭(Punic Wars)也可看做是一場洲際戰爭。
“布匿”是羅馬人對迦太基的稱呼,這是一個坐落在北非突尼斯的腓尼基城邦,與羅馬隔地中海相望。
日益崛起的羅馬共和國四處開疆拓土,迦太基為了對抗他們,不斷與之發生衝突,雙方一共進行了三場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以地中海的海戰和今意大利西西里島的爭奪為主,羅馬驅逐迦太基人後進攻其本土,將其擊敗。
不甘服輸的迦太基執政官漢尼拔髮動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他帶領6萬大軍艱苦跋涉,帶着戰象奇蹟般翻越了阿爾卑斯雪山,給予了羅馬沉痛的打擊。但羅馬人隨後釜底抽薪,也進攻了迦太基的本土,導致漢尼拔後勤無繼,不得不投降並割讓全部海外領。
佔據上風的羅馬人在幾年後發動了第三次戰爭,橫跨地中海全面進攻迦太基領地,最終攻破迦太基城。
羅馬人對這座城市進行了血腥的屠城,殘餘的迦太基人被賣作奴隸,然後羅馬人在此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成為非洲名字的由來。
蒙古人的西征當然也不能排除在外。
成吉思汗曾發動對剌子模的戰爭,一舉消滅了這個中亞的大國。蒙古人趁着強盛的兵威,還殺到了裏海、黑海、印度、俄羅斯等地,將土地分封給了四個兒子。
這次西征的距離、範圍極為廣闊,但並沒有真正的走出亞洲。
鐵木真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位,他讓兄長朮赤的嫡次子拔都親率大將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兒、合丹、貴由、蒙哥等將西征,史稱“拔都西征”或“長子西征”。
拔都西征創造的戰績極為輝煌,他不僅橫掃了中亞,還打趴並征服了俄羅斯等國,然後踏過今天的烏克蘭,經由東歐一直殺向波蘭。
波蘭與日耳曼人組成了聯軍,準備在西里西亞對付蒙古人,結果根本無法阻擋親征的拔都,反讓其全殲,之後蒙古人一路殺進了匈牙利,攻克了多瑙河的明珠布達佩斯,然後在當年底渡過了多瑙河。
打得最深入的一支蒙軍先鋒,已經衝到了奧地利維也納附近,因受到波西米亞和奧地利的奮力阻擊而暫時退卻。
蒙軍的鐵蹄讓整個歐洲都為之恐慌,稱之為“黃禍”,但窩闊台的死訊隨即阻住了拔都的腳步,這位“塞因汗”便沒有再打下去。
拖雷的兒子蒙哥之後繼承了汗位,他也參加過拔都西征,知道西邊的廣闊。雖然蒙哥時期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對付南宋上面,但他仍然派出了兄弟旭烈兀進行西征。
旭烈兀打的也挺遠,他繼續清掃了俄羅斯、中西亞等地,巴格達、大馬士革紛紛被其拿下,殺得屍橫遍野,其兵峯直抵地中海的塞浦路斯,甚至開始進攻埃及。
正在埃及人絕望之際,蒙哥親征南宋時,在釣魚城被飛石打死,這一下又阻住了蒙古人的腳步,旭烈兀停止了對非洲的進攻,轉而陷入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紛爭中。
旭烈兀最後留下了怯的不花的少量軍隊斷後,這讓馬穆魯克王朝找到了機會,一舉大敗怯的不花,阻止了蒙古人的西侵。
航海時代以後,洲際戰爭就更多了,比如人人都曉得的美國“獨立戰爭”。
英國的北美洲殖民地人民,因不滿英國的殖民統治,自列剋星敦的一聲槍響開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英獨立之戰。
英國為了阻止殖民地分離,調集了大量陸軍、艦隊,對美國人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
法國為了噁心和削弱英國,也參與了這場戰爭,通過軍事同盟條約大力支持美國獨立,甚至不惜親自代打,比美軍打得還給力。
法國加入後,西班牙、荷蘭兩個英國的世仇也都先後參戰,對美國進行不同程度的支援。
最終英國失敗了,美國獲得了自由與獨立。
總之,自從人類擁有全球移動的能力後,這種大跨度的戰爭就一點不稀奇了,像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等,洲際戰爭開始愈發的尋常。
一、二次世界大戰時,一支跨洲際的遠征軍已經實在算不上什麼奇聞,連被打得狗血淋頭的德國都能把部隊兩頭調。
德軍東線頂住蘇聯炮火血虐後,馬上又要拖到西線挨美國飛機的炸;北邊挪威告急了,南面隆美爾又喊頂不住,元首真是寶寶心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