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讓英文臃腫不堪,卻沒在漢字身上留下一絲贅肉
自從學習英語之後,我對英語的未來沒有一點信心。現在的英語或許非常成功,但100年後呢?300年後呢?英語先天缺陷,將讓它未來之路越走越崎嶇。英語是一門典型的“壘積”型語言文字,它的“容量”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變大、變長、變重,而且沒有止境。英語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一、單詞變長1、英文單詞的長度先來看一組詞句:environment;環境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環境保護Our brochure is printed o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aper;我們的小冊子是用環保紙張印刷的。這裏出現了environment(名詞)、environmental(形容詞)、environmentally(副詞)三種形態,每種形態都多幾個字母,變長了一點。environment這個單詞是怎麼來的呢?environ是“附近、近郊、環繞、包圍”的意思,“ment”是“狀態”後綴,這是非常典型的英文造詞法,類似於中文的“組合詞”。如果只是1+1組合,倒也沒什麼,但隨着時間的發展,英文單詞正向“多重組合”邁進,不僅有後綴,還有前綴,環環相扣,1+((1+1)+1)+1......,無休無止。很多組合詞的“詞根”本身也是“組合詞”,如environ,它是envir+on組合而成,environment是典型的(1+1)+1組合,三段組合。這種三段組合詞在英語中已經大量存在。英文剛形成400年,就已經大量出現“三段組合詞”,四段、五段也已經出現,如acquaaintanceship交往關係、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轉化、chemiluminescence化合光、dihydrostreptomycin二氫鏈黴素、flibbertigibbet輕浮女子、great-granddaughter曾孫女等。中文每一個漢字都是“獨立的”,雖然“組合”但不“粘合”,5000常用漢字,通過組合可以創造天文級數量詞彙。英文“組合詞”造詞法雖然理念和漢字造詞類似,但它是粘合型組合,粘在一起就拆不開了,造成單詞越來越長。2、詞彙長度影響交流效率詞彙越長,發聲所需的時間越長,大量長單詞的存在,讓口語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英語在日常使用中,當然不會有問題,但在比較專業的、學術性的口語交流和教學中就顯得效率低下,説的人費力,聽的人更費力。事實也表明,英語不是高效的教學語言。即使是書面文字,長單詞也讓閲讀變得困難許多。二、單詞數量爆炸近代以來,隨着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新發現、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英文開始大規模組合造詞,單詞數量爆炸性增長,數量已達百萬級。對人類來説,正常的學習能掌握2-4萬單詞,研究生能達到6-7萬單詞量,超過10萬除非日夜不停地學,非人力所能及。英語詞海正讓人的知識面越來越窄,現在時間雖短,其負面效果已經初顯,如歐美大量出現的反智現象,其本質就是知識面太狹窄造成的。對普通美國人來説,閲讀專業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詞彙量完全達不到。50年以後,100年以後,英語詞海的負面效果必然會加大,具體會產生哪些系統性影響,需要課題組去專門研究。三、英文縮寫為了應對日益變長的英文單詞對日常使用過帶來的困擾,西方也想了很多辦法,最常見的就是單詞縮寫。如UN、USA、CIA、FBI、WTO、WHO等就是常見的英文縮寫,但能解決問題嗎?請看下圖:圖中CO、OK、NV、WA、PA、NC、AR|NE、MT、CA、IN都是美國州名的縮寫,這確實非常簡潔。但是問題是英文一共就26個字母,再怎麼組合也只有幾百種,完全不夠用,這就導致很多縮寫要對應很多“詞組”,產生歧義。如NV是內華達州的縮寫,也是英偉達公司的縮寫,也是naked vision(裸眼視力)的縮寫......。而且英語縮寫,有時候也會和其它語言的縮寫撞車,造成理解更困難。所以,英語縮寫只能小範圍使用,英語的“減法”做得不成功。四、英文長句長句在英語裏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學術性論文中。英語長句是反人類的,它讓文字表達成為迷宮,讓閲讀成為挑戰,徹底背離了語言文字的初衷。如下面這句: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the child who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行為主義者建議,讓孩子在有許多激勵因素的環境中長大,能夠發展他或她的適當反應能力,他或她將獲得更好的智力成長。英文長句產生的最大原因是介詞的濫用,短短一句話,充滿了the、that、in、there、where、for、or、which等介詞,而每個介詞又有指向性,多重指向,交叉指向,最終導致簡單的一句話變得極其複雜。而且這些介詞割裂了“文意”,導致很多人第一遍的時候找不到主幹,陷入迷惘。要反覆讀幾遍,才能理清脈絡。而中文翻譯,不需要藉助這麼多介詞就能邏輯清晰地把內容表達出來。中文翻譯成功地把英語長句簡單化了。私以為,英語這門語言在設計上存在很大問題,造詞手法太原始,語法太繁瑣,表達太碎片,設計者的智慧實在有限。相比之下,中文和漢字則顯得神秘莫測,精妙的令人拍案稱奇,更難得的是它已經存在了數千年!時間和歲月讓英文臃腫不堪,卻沒在漢字身上留下一絲贅肉。也許,英文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的26個字母吧。幾百年後,我敢肯定中文和英文字母還在,但英文能不能存在就難説了。關注猴軍集,關注神奇的漢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