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何亮點?如何把握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的新趨勢?民政部門在踐行過程中有哪些新使命?“踐行未保法,為兒童成長護航——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宣傳週(2021)”(簡稱“兒童周”)在北京啓動,來自民政部門、法律界以及公益機構代表們共論構築未成年人堅固安全防線。
今天(6月4日),記者從兒童周啓動儀式上了解到,自1991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在20年間歷經沉澱,推陳出新,發揮着守護未成年人的向善力量。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構築未成年人堅固安全防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聯合國兒基會與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舉辦的第12箇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宣傳週,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佈後,期待多方能加強合作,以確保實現所有兒童生存、成長和成才的權利,助力所有兒童塑造他們的中國夢。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中國兒童福利和保護工作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要轉變諸多既定理念,重新認識兒童福利和保護工作新機制,共同助推兒童福利和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處理好內容、對象、職責、人員和手段上的轉變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福利與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張柳強調,2020年,中國在未成年人保護、兒童福利、兒童健康、兒童教育等多個領域均取得顯著進展。2021年是開啓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的元年,要積極貫徹落實兒童工作上升國家戰略新高度的共識,構建未成年人保護“六位一體”的法律框架,立足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她指出,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做好新時代兒童福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兒童福利保護體系建設將要邁上大台階,必須處理好內容、對象、職責、人員和手段五大關係上的轉變:內容上從保生存向促發展轉變;對象上從特殊兒童羣體為主向全體未成年人轉變;職責上從羣團牽頭向政府部門牽頭轉變;人員上從兼職做向專業化隊伍建設轉變;手段上從傳統手段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
她表示,“十四五”時期,兒童工作將以專業、精準、智能、高質量為目標,以政策制度創新、服務設施優化、人才能力提升為重點。
六大支撐構建全方位保護體系
活動現場,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宋英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新亮點進行詳細解讀。在他看來,主要有五大特點:突出重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立足本土實際,總結有益經驗;完善保護體系,織密保護網絡;完善細化規定,有利法律實施;強化主體責任,增強法律剛性。
針對近年來頻繁進入公眾視野的校園欺凌、兒童性侵、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等相關問題,宋英輝認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凸顯出了以下亮點:第一,確立了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第二,明確國家最終責任;三,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這對中國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第四,確立強制報告制度;第五,構築六大保護體系,分別是家庭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全方位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強化兒童權益法治保障。
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兒童保護處二級調研員李勇分享瞭如何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李勇談到建機制、定製度、打基礎、造氛圍、抓落實、保基本和強合作七個方面的相關工作,包括推動地方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相應機制、推動和協調出台與未成年人保護配套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注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層力量並建立專業人才隊伍以及發揮民政部門的兜底監護職責,注重困境兒童的生活保障等,以更好地助力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和事業發展。
安徽省在去年12月率先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安徽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兒童福利處)副處長韓成武分享了具體籌備過程,以及如何保證市、縣各層級準確落實等相關經驗。
中國兒童福利與收養中心兒童發童發展部主任黃悦提及,未來在未保法落實工作中,中心將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同時在基層隊伍建設方面進行更多培訓工作,與更多社會組織開展合作。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是由民政部兒童福利司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合作開展的”護童成長“項目試點縣。現場,靈山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勞春燕介紹了當地縣級各部門,特別是民政部門在未保委成立後具體工作職責,並分享了各個層級之間、社會組織和專業力量與政府部門間推動兒童福利保護的有效互動模式。
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支持,兒童周第二場活動將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呈現,邀請心理、法律、社工、兒童保護及學校實踐領域的專家和大咖解讀、探討有關“學校保護”的相關問題和踐行方法。
文/記者 杜燕
編輯/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