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3年,蜀漢舉行歲首大會。作為蜀漢重臣的費禕也在其中,眾文武大喝一頓,互相慶賀。但在此時,一個叫郭修的魏國降將卻有異心,趁蜀漢眾臣都伶仃大醉的時候,手持武器重傷了費禕,費禕不幸去世。此事在蜀漢影響很大,甚至對蜀漢的未來也有深遠影響。作為蜀漢的重臣,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可見是有目的的刺客行動。那為什麼只刺殺費禕呢?
因為作為諸葛亮託付後主的大臣,費禕德才兼備,被稱為“蜀漢四相”之一。可以説如果費禕不死,蜀漢無憂,蜀漢不滅,那麼費禕到底有多“強大”?費禕的強大之處,可以從以下幾點得出結論。
第一,費禕德行高尚,為諸葛亮所看重。
費禕本是荊州人士,因很早就失去父親,所以與族父費伯仁生活。因為費伯仁與益州牧劉璋有關係,所以帶着費禕一起來到益州,並讓費禕到處求學。因為費禕才學過人,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有一次蜀漢重臣許靖兒子去世,許多蜀漢重臣都去弔唁。
當時費禕與董允在一起,董允的父親董和就給了他們兩人一輛破舊不堪的車子,讓他們駕此車去許府弔唁。董允看到諸葛亮等人的車輛十分豪華,再看看自己的破車,所以顯得十分尷尬,言辭失態,而費禕卻十分泰然,説話處事毫無干擾。當董和聽到此事後,告訴兒子董允:“我以前對你和費文偉的優劣不可分清,但通過今天的事情我就不再疑惑了!”
費禕德行高尚,注重實際禮節,而不在乎外在是否華麗,所以對看重德行的諸葛亮來説,費禕不愧蜀漢名臣。
第二,費禕才能過人,為治世之能臣。
費禕在蔣琬去之後擔任尚書令,可以説是總理全國的政務。既然是國事,肯定是天天忙碌,公務繁忙。而費禕卻十分有才能,只要看一遍文件,就可以想到很好的解決辦法,處理的十分恰當。而且做事效率極高,是一般人的好幾倍。當董允接替費禕為尚書令的時候,感到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很多事情都被拖延了。董允不禁感嘆自己與費禕相差太遠了。
公元248年費禕在漢中屯兵。自從蔣琬至費禕領事以來,雖然自身在外,但朝中一應慶賞刑威,都要向遠在漢中的蔣琬及費禕等人徵詢意見,才能施行。可見蜀漢對費禕的重視程度甚至可以比肩諸葛丞相。
諸葛亮曾稱讚費禕:“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第三,費禕不但能處理政事,還善於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楊儀與魏延都得到重用,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長處。楊儀處理政事,後勤供給,十分穩妥高效。而魏延勇猛過人,是蜀漢為數不多的猛將。但兩位在一起卻起了矛盾,魏延自恃勇猛常常蔑視眾人,但楊儀卻不買賬,經常與魏延爭吵,甚至魏延都拔出武器,想殺了楊儀。
作為兩個優秀人才,卻天天爭吵的卻不是事兒,費禕經常坐在他們兩個中間,協調安慰兩人,讓他們能夠稍微調和,同為蜀漢作出貢獻。
第四,費禕頭腦靈活,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
公元225年,諸葛亮自七擒孟獲後,平定南中。回到蜀漢後,眾臣都出城相迎。而諸葛亮只讓當時還不是重臣的費禕一同乘車而入,眾人對費禕莫不另眼相看。此後諸葛亮命費禕出使東吳,重結盟好。
在出使東吳期間,孫權為人滑稽,經常想難為使者,讓對方難堪。而諸葛恪等人也是憑藉才能,對使者步步緊逼。但費禕卻能處處得當,很好地回答他們的難題。不但沒有讓自己有失蜀漢的尊嚴,還能很好的維護與吳國的關係。孫權曾設宴招待蜀使費禕,先逆令羣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不久費禕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然而羣下卻不起來相迎。費禕嘲之道:“有鳳凰飛來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只是伏食如故。”
此語不但讓自己引起東吳羣臣的注意,高看自己,還十分巧妙地稱讚了孫權,稱其為“麒麟”。此後孫權對費禕十分看重,評價費禕為人德才兼備,將來必為蜀漢重臣。
第五,費禕不但懂政治,還十分擅長軍事作戰。
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大軍入侵漢中。而此時費禕已經官居大將軍,費禕命馬忠鎮守成都,王平據守興勢之圍,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救援興勢,抵禦魏軍。果然費禕到了興勢之後,擊退了曹魏的進攻,成功保護了蜀漢的安全。
費禕雖然身居高位,卻仍能審時度勢,並沒有走諸葛亮的老路多次北伐中原。而是養精蓄鋭,積攢蜀漢國力,從不窮兵黷武。雖然姜維自恃武略過人,但費禕每次只給姜維的兵馬不過萬人,不讓其有過大的權力,進而保護蜀漢國力不受到損害。
公元253年,費禕被殺害後,大權落在了蜀漢大將姜維手中。姜維此時已經沒有了任何人的束縛,多次率軍北伐,大舉全國之力,然而事與願違,多次被魏軍擊退。最後蜀漢國力不支,被曹魏所吞併。
綜上,費禕是一位品德高尚,善於國事並且精通軍事的人才。如果費禕在,至少可以保蜀漢無憂,使蜀漢有喘息之機。費禕死後,蜀漢卻步步艱難,最後屈膝投降。可見強大的費禕對於蜀漢來説是多麼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