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矯芳
近年來在大學裏,一些獨特的“新奇課程”受到學生們的追捧,烹飪、集郵、野外訓練……這些“新奇課程”讓學生們學習到了專業之外的有趣知識,豐富了大學生活。你還希望哪些領域的“新奇課程”進入高校課堂?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5%的受訪者希望高校開設實際操作類“新奇課程”。
於橋(化名)是一名高三學生,他覺得一些新奇的課程挺好的,“有些人大學畢業工作後,找不到工作之外的意義。如果能在大學裏通過這些課程開發興趣,也會增加一些人生的亮點”。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峯説,對於選修課來説,無論是當下的新奇課,還是一些老牌的、傳統的課程,隨着時代變遷,都會面臨沒人選開不下去的情況。這些比較新奇的課程,有部分代表着時代的前進方向,也有一些帶有娛樂性質,相對休閒、小眾。但不論哪類課,學生具體能學到多少東西,都是要看課程設置的。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實際操作類(69.5%)、歷史人文類(56.7%)、體育競技類(52.1%)、電子科技類(42.5%)等領域的“新奇課程”更應該進入高校課堂。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張燁(化名)比較期待一些手工課,“我覺得現在的高校生活有些無聊。有些學生除了打遊戲,沒有別的事可以做。如果加一些手工課,比如關於木頭、石頭、金屬、陶藝的製作課,或者有關植物、礦石、動物的認知課程,會很讓人期待”。
於橋認為,可以將AI技術、新媒體運營等新技術產生的新職業所對應的專業,納入高校課程。“我還很期待在以後的大學生活裏,能夠學習心理課和足球研究課程,我喜歡足球,希望開設理論知識、規則、位置搭配、技術分析、數據分析等足球相關課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十年前開設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很難被理解,但是現在大數據方面的課程、專業很多,比如互聯網、物流、電商,這就是代表了時代前進方向的課程,很有創新性。” 劉海峯説,高校就應該多開設這樣緊跟當下社會發展方向的課程。
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29.8%,二線城市的佔45.8%,三四線城市的佔18.1%,城鎮或縣城的佔4.5%,農村的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