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學霸村”走出17位博士

2020-09-15來源:農村大眾報 山東新聞

寧陽“學霸村”走出17位博士

9月11日,寧陽縣泗店鎮柳樓村舉行隆重頒獎儀式,為村裏20名大學新生髮放獎金和學習用品。400餘名村民和捐資助學代表齊聚會場祝賀。

柳樓人大都姓柳,自明朝立村起,就將尊師重教作為立村之本,形成了“不比吃穿比學習,家家都有讀書郎”的良好風氣。

老村支書柳金方在任時,是20世紀80年代。他曾説:“我們要舉全村之力,供孩子考上大學走出去!”村“兩委”每年都要拿出兩萬餘元修繕校舍,水、電、煤等全由村裏供給,不讓學校有經濟負擔。為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村裏每年還要拿出村經費支出的三分之一來獎勵教師。從1994年開始,村裏又拿出專項資金獎勵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在柳樓村,老師地位最高,哪怕年齡再大,見了老師也是恭恭敬敬。

在柳樓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知道本科、碩士、博士是咋回事,有的還知道博士後。這些年,一家有兩三個大學生的人家非常普遍。

據不完全統計,自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柳樓村已累計為國家輸送了500餘名大中專學生,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17人,碩士學位的62人,大中專生400餘人。旅居中國台灣的苑作非老先生回鄉探親,激情難抑,揮毫潑墨書寫了三個大字“狀元村”。村裏建起了一座“龍鳳亭”,村支書柳方前説:“凡是考上學的,名字都上龍鳳牆!”

編後 重學村風 珍貴傳承

相信很多人讀了這篇報道,都會感到舒適。為小村培養出這麼多高層次人才而高興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重學的村風將滋養一代又一代的人。

尊師重教,其實質是相信知識的力量,相信學習的價值。一個人從小有了這樣的信念,就算他不上大學,讀不了碩士、博士,一樣可以成為社會上的高層次人才。種莊稼搞養殖,如果能持續學習,一定會成長為有着豐富農業科技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學手藝進工廠,如果不斷鑽研,則會迅速掌握最新設備練出“絕活兒”成為能工巧匠。

從這一點上説,建議“學霸村”龍鳳牆上的名字可以再擴大範圍。只要重學向善、自我革新,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取得不凡成績的村民,都可以上榜,讓重學的內涵不斷擴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0 字。

轉載請註明: 寧陽“學霸村”走出17位博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