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學第一天,中日幼兒園門口上演截然不同的場景,知道缺什麼了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最近一週,朋友圈都被各位寶媽刷屏了,因為“神獸歸籠”,大朋友小朋友都開始了新的學期。特別是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更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生活而各種狀況不斷,家長也都跟着忙得焦頭爛額。翻看這一週的朋友圈,大概可以總結出中國父母面對孩子上幼兒園的幾種狀態。

狀態一:擔心和不安

或許每個幼兒園門前都有些整天趴在欄杆前觀察孩子幼兒園表現的父母,他們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炎炎夏日還要在烈日下“偷窺”。他們無非是對孩子入園的擔心和不安,生怕離開了父母的孩子們,在幼兒園會吃不好玩不好,會受小朋友欺負,會被老師忽略,所以忍不住多看兩眼,來確保孩子在幼兒園的安全。

狀態二:焦慮和糾結

每當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總有那麼幾個孩子會不捨父母而號啕大哭。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一些心疼孩子的父母就不忍心把孩子送進去,但是孩子不上幼兒園又是不現實的,媽媽們感到焦慮,也很糾結,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孩子,生怕他們因此受委屈。

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意味着他們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獨立面對這個小小的世界,家長的教育很重要,怎樣的教育就會帶來怎樣的結果。而同樣是開學,縱觀日本小朋友入園,發現有很多教育模式需要我們學習和借鑑。

同樣是同齡入園的小朋友,日本幼兒園是什麼狀態呢?

1.乖巧入園,生活自理

和很多中國小朋友需要父母代背書包入園不同,日本小朋友入園全程都是自己背書包,能很有秩序地走進幼兒園,不哭不鬧,而且在幼兒園能乖巧玩耍,自己用勺吃飯,生活自理上完全不需要家長擔心。

2.自覺整理玩具,收拾吃完的碗筷

日本的幼兒園要求孩子們都自己收拾東西,從玩具到餐盤,必須要有秩序的擺放和收拾,不能依靠別人。所以日本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收拾東西上非常自主,不需要別人提醒。而中國寶寶,很多連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都沒有練就,更別提獨立收拾碗筷了。

很多人稱日本教育很恐怖,過度的嚴謹和秩序感,感覺是很無情的表現。但是我們要看到長久之後的影響,你會發現,小時候接受過日本這樣教育的孩子們,他們長大或許更獨立有主見,而這教育中的精髓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1.家長應學着放手,鼓勵孩子自我探索

之所以中國的父母會如此焦慮和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區的表現,是因為他們擔心孩子無法自理,無法獨立地完成某些任務,畢竟這些孩子在家都未曾嘗試過獨立解決。而日本的小朋友正是習慣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才能在學校表現如此有秩序。

而培養孩子生活的自理,家長首先要放手,從吃飯開始,不要再餵飯了,讓他們學着自己去吃,不要過多的保護了,讓他們學着自我探索,世界是孩子的,只有他們自己開闊,未來的路才能更讓人放心。

2.相信孩子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比我們想象中要強大,給他們點自信,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能自理,他們可以自己整理書包,也可以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更能夠在新的環境裏認識更多的小朋友,而家長的焦慮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不信任,不妨就大膽地讓孩子自我感知和適應,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成長的特別快。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給孩子正確的教育,也給孩子適當的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變獨立變強大,而我們大人也能放寬心的陪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