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獻出史上第一陽謀,解決漢朝大患,漢武帝卻下令:誅九族
在之前的文章説到,漢武帝立志要將匈奴剷除,他在剛穩定自己的政治統治後,便馬上開始了計劃。這是對外,穩定邊境。對內的管理,他就要感謝一個人—主父偃。
主父偃是臨淄人,漢武帝時的大臣,他出身於貧寒的家庭﹐最開始的時候學習長短縱橫之術,到了後面開始學習《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其他的諸侯王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於是主父偃便前往長安,然後直接上書給當時的漢武帝劉徹,漢武帝當天就召見他入宮,讓他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在這一年中他連升四次官﹐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這麼看來他和其他的大臣命運似乎相同,為什麼要感謝他呢?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詳細的記載的這一事情。
當時漢武帝雖然已經一統天下,國勢非常的強。可是仍存在着以下三大問題,
一是分封諸侯時,這些諸侯王手握兵權,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在出行的時候,甚至和漢武帝一樣威風,梁王還私自,建造了數十萬支弓箭,府上寶庫裏的珠寶甚至比宮裏還多,這樣的管理,對於漢武帝的統治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二是土地兼併嚴重,有些諸侯國的城池數十座連在一起,階級矛盾也跟着逐漸激化。
三是匈奴的不斷入侵,強大的匈奴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們長期的影響着漢王朝的邊境,如果不下狠心去剿滅他們,邊境將一直動盪不安。
《資治通鑑》中有這一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
所以想要徹底擊潰匈奴,就得先治理好國家,避免外面的敵人還沒有打進來,王朝就自己瓦解的現象。這三個因素都被主父偃看在眼裏,為了加強漢武帝的中央集權,他向漢武帝獻出了“天下第一陽謀”—推恩令。這一計很快便被漢武帝認同並使用。在推恩令被漢武帝重用後,主父偃的地位也逐漸上升,他的話語在漢武帝的面前就十分受用,於是許多大臣都開始巴結主父偃,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主父偃也從不拒絕。
不過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主父偃只是向漢武帝上書了一項計謀,就被漢武帝如此重視。在看到《資治通鑑》裏對“推恩令”詳細的解釋時,我就明白了。大概是這樣,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質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的改進。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推恩令的實施也讓漢武帝在專心對抗匈奴的時候,不用擔心王朝內部的諸侯王反。
這個時候的此時主父偃雖然是陛下身邊的紅人,但是主父偃並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要攀龍附鳳,打算將自己的女兒嫁入齊國的後宮,但是慘遭拒絕。於是主父偃便懷恨在心。主父偃因為文筆很厲害,於是在得知齊王品行不行的時候,便立馬引誘皇帝派自己去調查,在齊國調查時,主父偃逼死了齊王。在此之後主父偃又向含屋頂揭發燕王亂倫的事情,燕王也因此被處死。在當時很多人都害怕主父偃向漢武帝告狀,不敢得罪他,因此很多人都想將主父偃扳倒。當時趙王家中也有亂倫的醜事,他看到齊王和燕王都是因為這件事,被主父偃上書最後家道中落。趙王害怕被主父偃揭發,於是想要先下手為強。不過主父偃的嘴十分的厲害,趙王不敢與他當面對峙。在一次漢武帝派主父偃去齊國的時候,趙王立馬上書,
入宮告狀,説主父偃貪污、二是説主父偃在齊國故意逼死齊王。聽完漢武帝便立馬派人將主父偃抓入牢中。
主父偃只承認了自己受賄,不承認自己逼死了齊王,只憑這一條罪,再加上漢武帝本就不想殺他,在牢中他是很有機會自救的。可是主父偃得志便猖狂,輝煌騰達後將身邊的人得罪了個遍。大多數的官員又害怕他那張嘴出來告狀,於是很多人都落井下石,告訴皇帝一定要殺掉他。這個時候一位重量級的大臣—公孫弘出面了,告訴皇帝如果不將將主父偃處死,你怎麼向天下人交代?最後皇帝不得不下令處死主父偃,甚至是誅了他九族。
主父偃睚眥必報的個性導致自己最後成為所有人落井下石的對象。但主父偃是十分有才能的人,司馬遷曾在《史記》寫道:“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可以看出對他的死是十分的惋惜。要是主父偃為人處世更圓潤一點,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