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炮樓這種東西,説實話,根本就不值一提。其跟我們通常認為的碉堡工事不一樣,雖然是一個類型,但是其防禦力天差地別。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碉堡乃是熱兵器時代最為典型的堅固建築物,鋼筋混凝土修築而成的工事,配合一定的對外攻擊武器,簡直就是防守方的殺手鐧,進攻方的噩夢啊。時至今日,碉堡還在被不斷的升級改造,並沒有被淘汰。

但是日軍的炮樓不一樣,其結構簡單,防禦力差,基本就是土磚加木頭,條件好一點的,可能會用石頭。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建築物,遠遠達不到碉堡那樣的作用。不開玩笑的講,只要是將李雲龍的意大利炮拉來,基本一炮一個。而且炮樓的守軍也不多,大多數只有幾個或者十幾個鬼子再配上一個班到一個排的偽軍。抗戰時期的日軍炮樓,其實沒有炮,就十條步槍,外加一挺機槍。極少數炮樓可能會配一具擲彈筒,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炮樓防禦力不強,守備力量也有限,遇到大股部隊只能死守炮樓。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但是,咱們那時候窮啊,武器裝備落後。別説意大利炮,就是普通的迫擊炮,那也是稀罕玩意兒,得主力部隊才有。

一般的游擊隊,或者民兵隊伍,他們頂多就是步槍加手榴彈。而這樣的武器裝備,顯然不好對炮樓造成有效的殺傷。當然,炸藥包或者集束手榴彈這樣的裝備是有這樣的威力的,但是日軍往往會在炮樓周邊加裝鐵絲網,以及挖出壕溝,阻斷接近的炮樓的路徑,日偽軍只要躲在炮樓裏,通過射擊孔,居高臨下的防守,那就是一塊一場難啃的骨頭。

當然,這裏還需要補充的一點是,炮樓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防禦工事。它更多的是一個偵察崗哨,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日軍的炮樓大都是修築在淪陷區大後方的交通要道,用以防備中國的敵後武裝搞破壞。只要短時間內無法攻克炮樓,那麼日軍就可以抽調援軍前來救援。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日軍完全可以通過建築類似的小堡壘羣,將中國的農村給分割、鎮壓,就像鐵桶一樣把中國人箍死。由此,日軍展開了大修炮樓的歷史,這是一種戰略,它最大的好處是能用最少的兵力,最大程度的控制住中國的農村,繼而為太平洋戰爭空出兵力。

因此炮樓針對性很強,主要就是對付武器裝備匱乏,且無法組織大規模戰鬥的敵後武裝。實際上在正面戰場上,日軍也極少修建炮樓。

對於日軍來説,炮樓的防禦力足矣。

這其實可以衍生到日軍被大家廣為詬病的裝備問題上。比如日軍的坦克,出了名的裝甲炮,反坦克炮打他都是殺雞焉用牛刀。和當時世界上的主流相去甚遠。那麼為何日軍坦克如此一般呢,真的是日本人造不出來重型坦克嗎?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其實不然,日本工業基礎較差,原材料匱乏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一個戰場實際環境。日軍在發動戰爭之前,做過不少的實地考察。之所以將坦克敲定為小豆丁模式,更多的是因為其很適合當前的戰場。首先當時的中國武器裝備跟不上,小豆丁的防護能力足以。而且當時中國基建差,尤其是南方水網縱橫,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部隊開展。

都説德國的裝甲軍團厲害,如果把他們開到東南亞的山地叢林中,其不一定能在日軍身上佔到便宜,這是一個戰場環境的問題。顯然,炮樓的存在,也是因為他適合這個戰場環境。事實上,修碉堡對日本而言也不算什麼難事。

但炮樓這種玩意,它適合當時的中國戰場,尤其是敵後戰場。因為在當時,中國軍隊缺乏重武器是客觀事實。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多田駿正是因為知道這個實際情況,才提出了炮樓的設計標準,即壓縮建築成本,以最低的代價修建最多的炮樓。

反正就這種稀爛東西,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説,也已經很難打了。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看過《亮劍》的朋友,應該對李雲龍曾説過一段話有印象:

我要是有鬼子那麼富,就不練刺殺了,一人抱着一挺機關槍,見人就突突,那多痛快呀!

李雲龍的這段話一語中的。

當年的八路軍為什麼沒日沒夜的練刺殺?難道是八路軍喜歡與敵人白刃戰嗎?

當然不是了。如果八路人手一支德國原裝駁殼槍,背上再背一把美國原裝湯姆森,誰願意跟鬼子肉搏?一梭子掃過去,豈不美哉?

當時八路軍所謂的“三槍八路”綽號,意思就是八路三次排槍之後必定發起衝鋒,和敵人近身格鬥,説白了,就是因為戰士缺乏彈藥,被逼出來的結果。沒辦法,誰讓當時的中國,工業貧弱呢?

換句話講,就是欺負我們中國人武器裝備差,沒有重武器。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如果,日本是面對的英美軍隊,或者説蘇聯的鋼鐵洪流。那麼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鋼筋混泥土加固的要塞了。比如在歐洲戰場,那裏城市化程度較高,控制了城鎮就控制住了大部分人口,作戰雙方不需要在農村保留太多的兵力。

其次歐洲部隊的火力要比中國強的多,游擊隊也不難搞到一些重火力,炮樓無法發揮太多作用。因此即使在交通要道修建工事,也是比較堅固的碉堡或者大型鋼筋混凝土工事,而不是防禦力很差的炮樓。日軍這種東西如果敢在歐洲出現,有多少算多少,通通都會被炸成渣子。

因此雙方對炮樓的不同態度,主要是各自戰術需要所決定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9 字。

轉載請註明: 二戰時期,炮樓在中國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沒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