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歷史欠他一份公正,我們欠他一個道歉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日本春帆樓談判

李鴻章看着眼前以勝利者的姿態提出各種苛刻條件的伊藤博文,心中百感交集。

十年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率政府要員向李鴻章求教民族自強的良策,當時的李鴻章高居上座,對伊藤博文不屑一顧。

未曾想,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裏,時局就被扭轉。十年前,他們是徒弟,我們是師傅,他們向我們求教,學習。如今,他們是勝利者,我們是戰敗者,我們向他們求饒,議和。

在春帆樓的談判桌上,伊藤博文提出包括佔領天津,割讓台灣、遼東半島以及澎湖列島等多項苛刻條件。對此,李鴻章想盡了一切辦法表示為難。後來在第三輪談判過後,李鴻章在返回住所等過程中被日本浪人行刺,左臉頰中彈,血流如注,那件象徵着他身份的黃馬褂也被鮮血所染紅。


▲《走向共和》中的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最終,因為這顆子彈,李鴻章替清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換來了日本人無條件停火的協定。儘管李鴻章還想在談判桌上“商量”,但在戰場上失去的,談判桌上又怎可能“討”回來呢?在伊藤博文不談就打的威脅下,李鴻章於4月17日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馬關條約》。

從日本回國後,朝野上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罵聲一片,官員同僚都在孤立李鴻章,將甲午戰爭的戰敗歸結於李鴻章的身上,所有人都忘了,這本就是一場李鴻章堅決反對的戰爭,但到最後卻彷彿成為了他一個人的戰爭。


▲《甲午大海戰》中的李鴻章

1900年6月21日, 仇外情緒日益增長的慈禧太后因聽信守舊大臣毓賢和軍機大臣剛毅之言,相信義和團團民“刀槍不入、槍炮不傷”,遂向西方11個國家宣戰。

但戰鬥一經打響,勝利的天平就倒向了八國聯軍一邊,義和團暴民式的農民起義在西方列強的現代化軍隊面前不堪一擊,數十萬的義和團團民加上清軍8萬人馬駐守的北京,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就被八國聯軍攻破。


▲攻破北京城的八國聯軍坐在象徵着皇權的龍椅上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倉皇出逃,而在逃亡途中,慈禧又一紙詔書將之前被他“發往邊疆”的李鴻章再次調任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全權負責與列強的議和事宜。但昔日馬關的前車之鑑李鴻章仍歷歷在目,那顆在日本挨的子彈彷彿就在昨天,被國人辱罵的聲音猶在耳。

因此,李鴻章在收到詔令時痛哭流涕,他哭的不是人們對他的誤解,而是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中再一次不可避免地沉入了深淵,且這次比甲午戰爭戰敗時更加兇險,一旦處理不當,國家——亡矣。

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他放下了心中芥蒂,在悲傷失落中踏上了北上的航程,而這一年,李鴻章77歲。

▲贏弱的李鴻章

同年10月11日,當李鴻章抵達北京,看到被洋人佔領的北京城的慘狀時,李鴻章心生悲涼,作為大清帝國最為神聖的都城——北京,如今已成為了羣魔亂舞的人間煉獄,八國聯軍在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而在這種情況下,曾號稱“天朝上國”的清朝卻還要李鴻章這個行將就木的老者去拯救,而在老者背後,是滿目蒼夷、落後愚昧、固步自封的古老帝國。

這根本不是所謂的“議和談判”,倒像是羊入虎口,獵物與獵人之間的談判。只不過“獵人”手裏有洋槍和大炮,而“獵物”卻只能靠紅口白牙辯駁,盡力減少損失,儘量折衝樽俎。


在談判桌上,當李鴻章拿到聯軍代表們的“議和大綱”時,他又想方設法在列強之間周旋,尋找空隙,利用各國都想獨佔中國的矛盾心理,和各國代表接觸談判,力求降低損失。

但當他在四處奔走,只為降低一點損失時,那些所謂的“朝堂重臣”卻聯名上書,聲稱絕不能在議和大綱上簽字,這讓李鴻章十分惱怒。他比誰都清楚這“議和大綱”對國家的影響,但八國聯軍已在北京駐紮雄兵數萬,一旦再次引發戰爭,黃河以北便會立即陷入無休止的戰亂,贏了還好,可以收復失地,但若是輸了,列強必然會羣起而瓜分中國。

不是人人高喊愛國才是真的愛國者。當李鴻章向朝廷層層分析後,朝堂於12月27日接受了洋人的“議和大綱”。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蠟像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一同出席了《辛丑條約》的簽字儀式,照理來説,慶親王作為當時北京的最高代表,這份條約理應由他來籤。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誰籤,誰就是百姓眼中的“罪人”,就在奕劻準備簽字時,李鴻章説道:“這天底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今後的路還很長,這賣國條約,還是讓老臣來籤吧。”

在條約簽完後,李鴻章渾身的精氣神似乎都被抽走了,他的病症急劇惡化,中醫西醫全都束手無策。


1901年11月7日,被讚譽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因病去世,享年79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小時裏,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牀頭,逼他承認俄國佔領東北的條約,但油盡燈枯的李鴻章已經説不出一個字了。他知道,自己這輩子“該籤”的條約,自己都已經簽完了。

縱觀李鴻章的一生,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他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才之一,但戰爭的失敗,經他手簽訂的30多個不平等條約讓他背上了“賣國”的罵名。那些因他與洋人周旋才保全性命的人,那些因他的近代思想而進步和覺醒的人,都不曾正視過他。


▲後世建造的李鴻章雕像

倒是他的老對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這樣評價道:“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甚至就連目中無人的美國人都對李鴻章大加讚揚:以文人來説,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説,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説,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