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公元前281年,日益崛起的羅馬共和國向位於意大利半島東南部的希臘城邦塔蘭託宣戰。不敵羅馬人的塔蘭託人向其他希臘國王求救,只有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響應了塔蘭託人的求救。公元280年,皮洛士率領三萬軍隊橫渡愛奧尼亞海,來到塔蘭託。在赫拉克利亞,羅馬人與希臘人展開了第一次對決,皮洛士憑藉自己沉着冷靜的戰場指揮以及羅馬人從未見過的戰象部隊,擊敗了五萬羅馬軍隊。
赫拉克利亞的慘敗令羅馬舉國震驚,南意大利各小國則紛紛和皮洛士結盟,共同對抗羅馬。皮洛士的盟友愈來愈多,他的軍隊離羅馬城也越來越近。羅馬元老院對於是戰是和開始猶豫不決,但皮洛士作為勝利者卻選擇主動求和,這是為什麼呢?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在赫拉克利亞戰役中,羅馬人的英勇無畏給皮洛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對那些被俘的羅馬士兵禮遇有加,希望他們能加入自己的部隊,但這些人無一例外地拒絕了。此時皮洛士開始意識到他的對手有多麼可怕,他不是簡單地在和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作戰,而是和一個有着非凡凝聚力和非凡勇氣的民族作戰。
此戰之後,雖然有很多南意大利的小國加入了皮洛士的麾下,但卻沒有一個羅馬人的盟友倒戈。皮洛士的軍隊已經開進到距離羅馬城60公里處,但依然不見羅馬人遣使求和,皮洛士愈發覺得不安了。皮洛士並不想將戰爭繼續下去,他明白,自己在此地的地位並不穩固,盟友們並不衷心擁戴他,赫拉克利亞的勝利也難以複製,而只要戰敗一次,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於是,皮洛士主動向羅馬派遣了使者,他提議只要羅馬不再染指大希臘地區的事務,他願意與羅馬保持和平,為了得到羅馬人的友誼,這位王還將被俘的羅馬人悉數放還。元老院對與是戰是和還在猶豫不決,但皮洛士所表現出的寬厚仁慈的王者風範讓這些元老們敬仰,越來越多的元老開始傾向於和解。這時,年邁且雙目失明的前執政官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Appius Claudius,公元前307年、前296年的執政官)在和談最緊要的關頭來到了元老院,他激烈地反對任何企圖和談的提議,其慷慨激揚的演講更是重新鼓舞起了後輩們的勇氣,最終羅馬人給出了答覆——外國軍隊一日尚在意大利境內,羅馬便一日不會談判。
和談破裂後,皮洛士率軍逼近到距離羅馬城僅二十公里的地方,進一步向羅馬施壓。但羅馬人一旦決心抗爭到底,就絕不會屈服,羅馬的青年們紛紛報名參軍,拉維努斯之前敗退的部隊又迅速擴充了兩個軍團的兵力恢復了戰鬥力,這支軍隊一路尾隨着皮洛士的軍隊;而另一支龐大的羅馬軍隊則正在羅馬城內集結。皮洛士若在此時選擇攻城,必然會被兩面夾擊,面對這樣不利的態勢,他只能選擇放棄,退回塔蘭託過冬。
前279年的春天剛剛到來,羅馬與皮洛士的戰爭又開始了。皮洛士率軍入侵阿普利亞,羅馬軍隊也在此地迎戰。雙方在阿斯庫路姆(Ausculum)爆發了第二場大型戰役,史稱阿斯庫路姆戰役。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這一次兩軍都做了充足的準備。皮洛士得到了意大利半島的希臘城邦的援軍,其中包括塔蘭託的白盾軍,總共約有七萬餘人,此外還有19頭戰象。羅馬也集結了四個軍團和大量盟軍,總數在七萬人以上,其中羅馬人有兩萬,騎兵有八千。此外,為了防禦皮洛士的戰象,羅馬人發明了一種戰車,車上有許多凸出的長杆,長杆上裝有火盆,車上還搭載着弓箭手、投石手。這種戰車,羅馬人總共部署了三百輛。
這場戰役總共持續了兩天。第一天,羅馬人刻意選擇在一處灌木叢生的河岸邊展開決戰,這使得皮洛士無法部署自己的戰象和騎兵,因此第一天的戰鬥希臘人失利,被迫退兵。當天晚上,皮洛士悄悄派遣了一支輕裝部隊提前佔領了這一地區,迫使羅馬人在第二天和自己在平原上展開正面對決。
在這第二天的戰鬥中,羅馬軍團再次與希臘方陣纏鬥在一起,希臘方陣在羅馬人的多次衝鋒下巋然不動,而羅馬人也不肯退縮半步。在雙方打鬥得難解難分之時,皮洛士又派出了自己的戰象部隊,羅馬人則用自己的戰車來應對。但這些戰車並沒有阻擋住戰象,皮洛士的弓箭手和投石手驅散了這些戰車,最終戰象暢通無阻地衝向了羅馬人的步兵陣地。羅馬人紛紛潰逃,皮洛士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根據希臘人的記載,這一戰中羅馬陣亡六千餘人,希臘陣亡三千五百零五人,皮洛士也在此戰中負傷,一個標槍洞穿了他的臂膀。戰後,皮洛士的部下向他們的王表示祝賀,但這位曾意氣風發想要效仿亞歷山大大帝的國王卻愁眉不展:
“如果我們在與羅馬人的又一次戰鬥中取得勝利,我們將徹底毀滅。”
因此,後人也將這種得不償失的勝利稱為“皮洛士的勝利”。
儘管這次戰役中,羅馬人再次被擊退,但希臘軍隊也只得到了一場虛假的勝利。由於皮洛士負傷,入侵阿普利亞的軍事行動也只能中止,希臘聯軍退回了塔蘭託。
此次戰役讓皮洛士愈發覺得自己距離勝利仍遙不可及,他的軍隊雖然龐大,卻全靠他一人維繫,一旦他戰敗,那些朝秦暮楚的城邦瞬間就會棄他而去;而若他不幸戰死,那麼這支大軍就會作鳥獸散,恐怕自己的國家都會被他人竊取。而他的對手羅馬人則不然,不論他在戰場上擊敗羅馬人多少次,羅馬人都會迅速重整旗鼓,無論他在戰場上擊殺了多少羅馬士兵,羅馬人都會選擇戰鬥到底。
戰術上的勝利無法挽救戰略上的失敗,面對遊移不定的盟友和死戰到底的羅馬人,皮洛士每取得一場勝利,就離最終的失敗更近一步,他開始渴望從這項戰事中脱身。
這時,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敍拉古寫信邀請皮洛士來西西里島,幫助敍拉古對抗迦太基(Carthage)。皮洛士立即決定出兵西西里島,但他必須先把南意大利的戰事做個了斷。為此,作為戰勝者的他反而向羅馬提出了一項異常優厚的和約,可是羅馬人並不領情,他們的答覆一如既往——外國軍隊一日尚在意大利境內,羅馬便一日不會談判。
而迦太基則派遣了使者前往羅馬,尋求與羅馬結盟以共同對抗皮洛士,這是羅馬和迦太基在歷史上唯一一次結盟。
公元前278年,迦太基軍隊已經佔領了除敍拉古之外的西西里島,並開始圍攻敍拉古城。皮洛士無奈之下,還是選擇拋下了意大利的盟友,率領主力登船前往敍拉古,僅留下少許兵力駐守塔蘭託。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皮洛士順利登陸西西里之後,不僅解了敍拉古之圍,還率領西西里島的希臘聯軍橫掃大半個西西里,迦太基在西西里的領土如今僅剩一座城池——利利俾(Lilybaeum)。迦太基的盟友羅馬則趁機再度入侵南意大利,南意大利的希臘城邦僅剩少數幾個還在堅守。
此時的迦太基卻想拋下盟友羅馬,和皮洛士單獨議和,只要能保住利利俾,迦太基人甚至願意提供金錢和戰艦幫助皮洛士和羅馬人作戰。如果這一和約成立,那麼不僅迦太基背叛了他的盟友羅馬,皮洛士也背叛了西西里的希臘城邦,因此皮洛士拒絕了這個過於無恥的和約。此外,迦太基的軟弱反而讓皮洛士覺得自己可以一舉將其打垮,於是他決定組建一支艦隊,計劃渡海入侵位於北非的迦太基本土。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這是皮洛士距離自己夢想最近的一次,然而皮洛士專斷、嚴苛的作風卻讓他與夢想漸行漸遠。皮洛士雖然是被作為盟友被邀請來西西里,但他卻開始像“西西里國王”一樣統治這裏。他隨意任命自己的親信成為某城的長官,將自己的朝臣任命為某地的法官,將他解放了的希臘人視為自己的臣民。然而,早已習慣了城邦自治的希臘人對這種統治方式相當不滿,一些希臘人甚至覺得與其如此不如被迦太基人征服。
公元前276年,西西里的各個城市開始爆發叛亂,他們宣佈自治,並拒絕提供金錢和兵力給皮洛士,皮洛士妄圖建立的“西西里王國”一夜之間化為了泡影。此時,皮洛士又收到了塔蘭託人的求援,原來在他離開後,南意大利的希臘城邦便一個個被羅馬人攻陷,僅剩下雷吉翁和塔蘭託兩個城池。面對叛軍遍野的西西里,心灰意冷的皮洛士選擇率軍返回塔蘭託,讓西西里的希臘人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運。然而,這些取得獨立的希臘城邦沒有一個是迦太基人的對手,在失去了皮洛士的幫助後,迦太基人很快便將他們一一吞併。迦太基就這樣重建了其在西西里島的霸權。
“我們留下多麼美好的戰場呀,我的朋友,就留給羅馬人和迦太基人去玩吧。”——皮洛士離開西西里前所説
重返塔蘭託的皮洛士也沒有衣錦還鄉的榮耀,塔蘭託人早已不再對這個外來的國王抱有絲毫希望,他必須通過一場勝利換回他們的支持。公元275年春,皮洛士再次出征羅馬,雙方在貝內文託爆發戰鬥。這次戰鬥同樣焦灼,皮洛士故技重施,再次放出戰象衝擊羅馬人的陣地,但這次羅馬人已不再畏懼這些龐然大物,他們的弓箭手成功地驅趕走了戰象,暴走的戰象反而衝亂了希臘人的陣型,皮洛士與羅馬人的最後一戰最終以失敗落下帷幕。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幸運的是,這次戰敗並沒有危及希臘聯軍的主力,皮洛士元氣未損,然而羅馬已經今非昔比,他也無力再發起新的攻勢,最終伊庇魯斯的王只能懷着憤恨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只留下了三千人繼續駐守塔蘭託。
在皮洛士離開意大利後,他又展開了新的征程。皮洛士先是重新奪回了馬其頓的王位,隨後又南下希臘,想要脅迫希臘城邦加入他的陣營。但在公元前272年,在進攻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城邦阿爾戈斯(Argos)時,皮洛士竟在一場微不足道的巷戰中意外身亡,這位曾讓羅馬人寢食難安的王居然死得如此草率。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當皮洛士不幸身亡的消息傳到塔蘭託時,塔蘭託已危在旦夕。此時的塔蘭託在陸地上被羅馬軍團包圍,在海上被迦太基的艦隊圍困,迦太基人似乎想要搶在羅馬人之前佔領塔蘭託。塔蘭託人放棄了希望,他們向羅馬人投降,羅馬人出於對皮洛士的敬意,允許皮洛士留在城中的駐軍返回伊庇魯斯。
這件事也給迦太基和羅馬的聯盟造成了裂隙。塔蘭託投降後不久,羅馬便遣使到迦太基,要求其解釋為何要試圖搶先佔領塔蘭託,迦太基人以幫助盟友攻城為由搪塞了過去。但兩個處於上升期的國家終究還是因為共同的野心而分道揚鑣,前264年,羅馬和迦太基這一對曾經的盟友為了爭奪西西里島展開了大戰,即第一次布匿戰爭,從此成為了宿敵。
皮洛士的戰爭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並不無損於皮洛士的名譽,他兩次擊敗羅馬人的事蹟仍被後人推崇。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將皮洛士列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將領之一,僅次於亞歷山大大帝。也許在戰略上反覆無常的皮洛士並不算一個好國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優秀將領。
皮洛士的最終失敗並不在戰場,而在於戰略,在於政治。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這並不意味戰爭勝利就一定帶來豐厚的政治回報。皮洛士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他沒能將戰場上的勝利化為政治上的進取。他對敵人以仁相待,但除了得到敵人的敬意外一無所獲;他對盟友又過分嚴厲苛刻,以至於盟友產生了與其忍受皮洛士的專制不如被敵人征服的想法。這一切都讓他在意大利的戰事中顯得勢單力薄。
從歷史趨勢的角度來看,皮洛士戰爭是希臘世界阻止羅馬崛起的第一次嘗試,但也是最後一次嘗試了。面對羅馬的崛起,希臘各國沒有聯合起來,反而內鬥不休,正如當年希臘城邦之間的內鬥給了馬其頓人可乘之機一樣,這次的內鬥又讓後起之秀羅馬有了能吞併希臘各國的機會和實力。
公元前197年,馬其頓王國以及諸多希臘城邦成為羅馬的附庸;公元前188年,羅馬擊敗了塞琉古帝國;公元前168年,羅馬吞併了馬其頓王國;公元前146年,羅馬完全吞併了希臘本土;公元前64年,羅馬吞併了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0年,最後一個希臘化王國埃及也成為了羅馬的行省,整個希臘世界都歸於羅馬的統治之下。
最終,希臘完全成為了羅馬的一部分。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註釋:
圖1由Jean Housen拍攝於2014年;
圖2是意大利畫家Cesare Maccari於1889年創作的《Cicero Denounces Catiline》(《西塞羅譴責喀提林》);
圖3取自維基百科“Pyrrhic War”詞條,由暮鴞歷史屋翻譯;
圖5由AlexanderVanLoon拍攝於2012年;
圖6取自維基百科“Carthage”詞條;
圖7取自維基百科“Pyrrhic War”詞條;
圖9取自維基百科“Roman Republic”詞條。
編輯:希羅
校對:二桿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70 字。

轉載請註明: 皮洛士遠征羅馬(下):“皮洛士的勝利”是什麼意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