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秦末漢初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生功勳卓著,戰功赫赫,甚至一度能夠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可是最終卻沒有那麼幹,原因是為何?
對於韓信來説,最佳的時期是什麼時候?那一定是在項羽和劉邦相持之時。此時他兩人誰都無法取勝,而韓信卻消滅了項羽派去攻打他的龍且大軍,由此兵力大增。此時的韓信無異於一個香餑餑,項羽和劉邦都想他幫自己一把,韓信處於三岔路口,他該怎麼辦?
此時,有兩人遊説他,一位是項羽派去的武涉,韓信自然而然的拒絕了,畢竟項羽終究是敵人,戰場投遞始終説出去還是不好聽,而另一個人則是蒯通,此人是武涉立場完全不同,因為武涉代表的是項羽,所以所言之詞皆為從項羽集團利益出發,而蒯通則不同。
蒯通(劇照)
蒯通本是韓信之謀士,出發點自然在韓信這邊,也更是在自己這邊。所以蒯通勸説韓信脱離劉邦,鼎足天下。
他的觀點主要有四點:
一、楚漢相爭三年,誰也無法吞併對方,故韓信方似乎就成了決定性因素。幫誰則誰勝。
二、劉邦本是那背信棄義之徒,從張耳、陳餘之輩就能見一二。
三、從古至今,狡兔死走狗烹之事屢見不鮮,而功高蓋主之人下場更是慘不忍睹。
四、三家鼎立,此乃千古難遇之事,何不乘勢而起成就一番霸業?
不難想象,這是和韓信擺下了多大的難題,他沉寂了幾天,在仔細思考之後,他認為自立山頭的風險太大,而且失敗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事實上,韓信也的確是十分謹慎之人,他一生作戰從沒戰敗,做任何事都是三思後行,足以證明他並非冒失鬼,而蒯通之言也的確已經打動了他,可韓信最後還是沒有邁出那一步,他究竟在害怕劉邦什麼?
韓信(劇照)
把故事回到若干年以前,劉邦曾經問過韓信能夠帶多少兵的問題,韓信當時説劉邦只能帶十萬人,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劉邦又問他,為什麼我能擒你?韓信回答説:“陛下不能將兵而能將將,而且這種能力是天授非人力也”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能識人、用人、控制人”。從古到今,能把這三條做好的帝王很少,而劉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真的能夠把張良、蕭何、韓信這羣人玩轉的。遇事之時直接把這羣人叫在一起,一句“為之奈何”直接解決問題。
細細想下劉邦和韓信的三次關鍵性事件,我們就能明白劉邦為什麼能夠控制住韓信了。
一、韓信大破魏王豹,平定魏、代等地後,劉邦派人盡收其精兵,只給韓信留下了幾萬渣渣去和趙國幾十萬大軍廝殺。
二、韓信大破燕趙後,劉邦突然馳入韓信軍營,到其營帳收走兵符印信,此時韓信竟還在睡夢中。
三、垓下之戰後消滅項羽後,劉邦以突然的手段奪去了韓信的大軍。
第一次是比較正常的,後兩次實在耐人尋味。這麼大一個統帥,居然連自己的卧室都看不住。這還是那個謹小慎微的韓信嗎?只有一個解釋,韓信身邊佈滿了劉邦安插的眼線。
劉邦(劇照)
與其説劉邦太高明,不如説韓信情商太低,連自己手下的人都控制不好。劉邦後來想整治整治韓信,陳平就給他出主意。要以皇帝狩獵,諸侯來見皇帝時的名義,在見面時突然襲擊抓住韓信。按常理,這是個很危險的計劃,因為韓信是個武將,即使他的大軍已經被劉邦剝奪,但他餘下的軍力也是精兵,以韓信之能力,誰制住誰還不一定呢。
比較像樊噲這樣的大將也是韓信的粉絲,更別説一般的將領了,可是就在擒住韓信之後,韓信的部下居然沒有做出一點點反應,這也實在證明了劉邦其實已經把韓信的部下控制得非常好了。
由此可見,韓信想要自成勢力首先連他手下的這一關都過不了,即使他冒險獨立,也註定要失敗,所以,韓信最終也未能成為第三個勢力,並不是因為韓信的婦人之仁,而且韓信知道根本就不能為之。
感謝[來看我]關注支持,關注
@歷史有話講
[kiss]每天更新歷史故事[心],探秘歷史,正確詮釋歷史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