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魯道夫·德雷克斯

"啊!這是暴風雨中的一隻北極熊吧。"

“真滑稽!我壓根就沒畫!"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美術老師試圖打開瓦斯蒂的話匣子,瓦斯蒂絲毫不想跟老師交流,甚至覺得老師在取笑她。

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會心一笑。瓦斯蒂可不就是稍帶叛逆的孩子嗎?她以自我為中心,也追求絕對的真理。

當我們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是否常常會接不住他們的話,孩子冷不丁地反駁幾句,我們就放棄了與之周旋的決心。

真正地與孩子建立心的鏈接,讓溝通更順暢,讓孩子重燃起興趣與熱忱,是需要技巧的。在《點》這本繪本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啓示呢?

一、繪本導讀

瓦斯蒂率真可愛的性格在作者彼得·雷諾茲的筆下熠熠生輝,這本極具代表性的圖畫書《點》(英文名:The Dot)展現出了孩童世界的簡單純粹,他們只需要一點點鼓勵、一點點肯定就足夠點燃內心的希望。

作者彼得.雷諾茲,加拿大著名插畫家,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藝術院,年少時期的他曾經受到數學老師馬特森先生的幫助,這本《點》正是他的親身經歷,他在書中寫道:獻給我七年級的數學老師——馬特森先生,是他鼓勵我"畫一筆"。

“點”一語雙關,既是瓦斯蒂出來的一點,也代表老師發現了瓦斯蒂身上的閃光點,就是這一個關鍵的點激活了瓦斯蒂的生命內動力,讓她由“要我畫”變成“我要畫”,創造性地發揮自主能動性,由不自信又自以為是到自信、成為一個也能給予他人鼓勵的暖心人。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這是一本對教育有着啓發性、反思性的繪本,教育的本質不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去做,而是通過看見以及發現孩子的優點,來鼓勵、肯定他們,激發孩子去探索併發揮自己真正的潛力、去創造更精彩的世界。

父母是否應當思索:當孩子沒能完成所期許的事情時,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需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二、再糟糕的情況,也有值得鼓勵的地方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接受不足,才能成長。

1、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看見並放大他們的優點

當一個三歲的孩子想幫媽媽擺餐桌時,孩子正準備往玻璃杯倒牛奶,媽媽立馬搶過牛奶瓶:“你不準動這個,等會摔破了咋整,我來倒牛奶,你去把筷子拿出來擺好。”孩子頓感失落,臉上歡喜的表情消失了,轉身便走了。

你這孩子,叫你擺筷子呢!

媽媽不懂三歲孩子內心升騰起的那股勇氣,他躍躍欲試的心情被媽媽潑了一盆冷水。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兒童:挑戰》一書中説道:鼓勵是教養孩子最重要的部分。鼓勵孩子的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父母的愛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不斷鼓勵孩子,對孩子表達出不間斷的信心與信任,這種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克服童年的任何問題。

《點》這本書中,老師把瓦斯蒂畫的那麼不起眼的一個小點煞有其事地裝裱起來。她保護的正是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去發現更多的點、更多的可能性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瓦斯蒂覺得自己的繪畫水平絕不僅限於畫一個“點”,她還可以畫得更好、形式更加豐富。所以她開始去嘗試,拿出水彩顏料,塗啊塗,一個紅色的點、一個紫色的點、一個黃色的點、一個藍色的點。把藍色跟黃色混在一起,她驚喜地發現一個綠色的點誕生了,她又嘗試把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生成了更多不同顏色的點。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想象力的火花在迸發,她又畫了更大的點、甚至可以跳離畫點而畫出“點”來。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假若孩子想嘗試倒牛奶,那就讓他來倒,灑點出來又有什麼關係呢?擦乾淨,再來一次。澆滅孩子的自信心比一塊弄髒了的桌布更加不可挽回。

2、鼓勵也需要方法,學會正確的鼓勵

很多父母都會説:“我知道要給孩子及時的肯定呀,但也不太奏效,孩子還是一直在犯錯,沒看到他有什麼進步,甚至還退步了。”

如果父母用的是:“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是媽媽的驕傲!”諸如此類的話語,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用錯表達方式了。

(1)分清楚鼓勵和表揚

像我們所説的:你真聰明,你真漂亮,你是媽媽的驕傲,這些大都是很抽象的概念,站在大人的視角來説的,針對的是結果而非過程,這就是“表揚”。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鼓勵則是——針對過程中孩子的努力而進行肯定,非指向結果。孩子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媽媽説:“你這段時間很認真、很努力,做了充足的準備,媽媽為你感到驕傲。”這樣的話語可比表揚來得更加高明,肯定孩子學習的態度。

鼓勵與表揚同樣都是對孩子表示讚許,然而產生的效果差別卻是巨大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花費10年時間,通過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的學生長期調查研究,她發現不管孩子來自什麼樣的家庭,都受不了被表揚、稱讚聰明之後遭受挫折帶來的挫敗感,尤其是對於成績好的女生來説,打擊程度是最大的。

表揚的弊端在於容易讓孩子產生是由於自己的天賦或智商而贏來成功的,他們會得意洋洋地接受讚揚,並盡力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哪一天遭受失敗了,更難以振作。

鼓勵則不同,鼓勵讓孩子明白獲得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多鼓勵孩子,他的能量積攢得越多,越有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和決心。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2)正確鼓勵孩子的四種有效方式

下面給大家分享四種在陪同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能夠激發孩子持續學習動力的,鼓勵孩子的有效方法。

①描述式鼓勵

描述式鼓勵,描述孩子的某個具體行為,給予孩子鼓勵。

就是具體描述孩子的某個行為,把具體的事情描述出來,比如孩子今天很乖,沒有亂丟東西,媽媽想鼓勵孩子,可以這麼説:“寶貝,我看到你今天把屋子收拾得很整齊,玩具都放收納盒裏了,書本也放到書架上了,乾乾淨淨的感覺真讓人舒服。”詳細描述孩子所做的事情,而非直接説”你很棒“這類的話語。

小技巧:可以用“我注意到......或“我看到......”來作為開頭語,把所看到的景象具體描述出來。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②啓發式鼓勵

啓發式鼓勵,就是通過提問式的語句,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再對孩子進行鼓勵。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我們可以這麼説:“我看到你畫了兩個圓圈,中間還有一條線。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畫的是什麼呢?”或“你告訴媽媽你怎麼做到把圓畫得這麼圓的?”當我們表現出對孩子的畫感興趣、好奇時,對於孩子來説本身就是一種鼓勵,當我們聽完孩子的解説後,肯定會由衷佩服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小技巧: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錯,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這次考得不錯,你感覺怎麼樣?”讓孩子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感受上面。接着問他:“你是怎麼做到的?”讓孩子自己回顧努力的過程,是因為他做了什麼樣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讓孩子明白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贏來好結果的,強化孩子的喜悦感,以後他便願意自發地去努力爭取。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③感謝式鼓勵

感謝式鼓勵,用感謝式的語句來讚許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獲得認可感、價值感。

不管孩子所做的或大或小的行為,當孩子對我們帶來了幫助時,我們都可以用上感謝式鼓勵,比如當我們下班後,孩子給我們提來了拖鞋,我們可以這麼説:“謝謝你呀,一回家就幫媽媽提來了拖鞋,媽媽不用再去找了,謝謝寶寶。

或者當孩子按照約定完成了作業,我們也可以表達感謝,“謝謝你,準時完成了咱們的約定,把作業做好了。

時常被鼓勵、被感謝,孩子會認可自己所做的事情,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把控感,這種尊重對孩子來説勝過物質的獎勵。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④賦能式鼓勵

賦能式鼓勵,只需要父母由衷地説一句“我相信你”。相信孩子可以做到,相信孩子能夠克服困難。

當然孩子所面對的事情需要在一定難度範圍內,如果你對一個平常只能考50分的孩子説:“媽媽相信你,你這次能考一百分。”無疑是諷刺而非鼓勵。

如果換種説法,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媽媽相信你,咱這幾天把錯題做了,下次考試咱碰到這類題目就不會再害怕了。

小時候父母經常在親戚面前誇我們成績好,其實無形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會擔心考砸了給父母丟臉,讓父母沒有面子,我們是在為父母而讀書,而不是為自己而讀,缺失自己的能量感,而賦能式鼓勵則是:“你這次考試不錯,是不是很為自己感到自豪,驕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激發孩子為自己而讀書的內驅力。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3)慎用實物獎勵

實物獎勵從短時間來看是最容易見效的,然而危害卻是不容小覷的。

曾經看過這樣的故事:

有一羣小孩每天都在老人住處附近的草坪踢球,把老人吵得受不了,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告訴孩子們如果明天還來踢球的話,可以給他們一人一元錢,第二天他們如願得到了一元錢,很開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老人告訴他們只能給五毛錢了,孩子們很失望,但還是踢完球並領了五毛錢,到了第四天,老人説以後只有5分錢,孩子們很不屑地走了,從此再也不來這塊草坪踢球了,老人的目的達成了。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看到物質獎勵正在逐漸消磨孩子的內在興趣,當物質獎勵減少了,孩子們對自己原本堅持的事情的興趣驟減、甚至放棄。

所以物質獎勵需要慎用,最好的方式還是以口頭鼓勵為主。除了口頭獎勵,我們也可以“帶孩子去一次博物館”、“去外地旅遊一趟”、“去海底世界玩一次”等等,這些方式能夠讓孩子把美好的記憶留存在心間,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三、鼓勵不是僅僅用嘴巴説,更需要行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口頭上的鼓勵是必要的,父母如果願意多用行動來支持、鼓勵孩子,孩子將更有戰勝挫折的勇氣。

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父母就承擔了保護幼小生命的職責,悉心照料直至孩子會説話、自主行走,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卻喪失了耐心,對孩子的期待也與日俱增,上幼兒園前,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便好,上了幼兒園、小學,希望孩子成績能拔尖,還得有拿得出手的才藝。

孩子始終是孩子,要他們獨自一個人面對挫折,還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每次遭遇失敗,如果等來的是父母的指責,他們將失去自信心,打退堂鼓。

有一部很感人的泰國公益短片,講述的是以賣菜為生的母女倆,有一天女兒看到菜市場有家店豆芽生意特別好,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她問媽媽:“我們也能種豆芽來賣嗎?”媽媽遲疑了一會,對女兒説:“好,我們試試看。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她們找來了培育工具,種起了豆芽,不幸的是豆芽沒能活下來。女兒很沮喪,這次媽媽信心滿滿地對女兒説:“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媽媽通過查找資料發現了豆芽存活的關鍵:需要在陰涼處生長。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改進方法之後還是失敗了,她們又進行了第三次的探索,發現豆芽還需要按時澆水才能存活。後來她們還發明瞭“自動澆水機”解決了沒時間澆水的難題,最後豆芽終於種出來了!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這位偉大的母親不僅鼓勵女兒嘗試去種豆芽,而且在種豆芽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索、解決問題,沒有半途而廢,這種積極樂觀的探索精神是女兒日後成才的助力劑,她確實做到了,當年種豆芽的小女孩成為了科學家女博士。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父母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一生。任何時候都請不要放棄希望,換個思路,説不定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71 字。

轉載請註明: 《點》:看似隨手一揮的“點”,喚醒孩子內在生命的原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