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戰爭這個東西,用文明人的話説叫解決政治矛盾的最高手段;用大白話講,其實就是兩幫人打的大規模羣架而已。不管是用拳頭腿腳,還是刀槍劍戟、步槍大炮、飛機火箭甚至是核彈氫彈,説到底都是人在打架而已。
既然是由人來主導,那麼戰爭的勝敗,也往往因人而定。一個人的更迭、去留、生死,往往確實能左右一場戰鬥、戰役乃至於戰爭的勝負手。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楚漢爭霸時期,韓信的跳槽了。
楚漢爭霸這幾年裏,能被稱之為偉大的統帥的不過兩人——項羽和韓信。而這倆人本來是在同一個陣營裏的,然而由於項羽對人才的不夠重視,導致韓信自己跳槽到了劉邦那裏。
如果劉邦那邊對韓信同樣不夠重視,讓韓信再次跳槽甚至就此歸隱山林,也許戰爭的天平還會繼續傾向項羽這邊。實際上,劉邦一開始也確實沒把韓信當回事,搞得韓信差一點點就對他死了心。
然而,偏偏有一個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早已成了千古美談。在把韓信追回來以後,他又和劉邦痛陳利害,使得劉邦下定決心任用韓信,就此成就一代兵仙美名。
可以説,單論軍事層面,即使韓信不站在項羽這邊,只要他保持客觀意義上的中立,劉邦怎麼也打不過項羽。然而,當韓信出現並實際參與進楚漢戰爭以後,天時地利人和就都站在了劉邦這邊。
三年以後,項羽就被迫在垓下對着寶馬和美人悲壯地唱道:“騅不逝兮將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把他逼到烏江自刎的人,正是他親手放走的韓信。
除了韓信以外,另一個人也影響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戰爭的勝敗——劉穆之。
劉穆之是宋武帝劉裕的第一謀士,其在劉裕幕府中的地位完全可以與蕭何相媲美。在他的輔佐下,劉裕從一個北府軍普通軍官成長為東晉第一權臣;在他的坐鎮之下,劉裕才能放心大膽地在外面大加征伐。
實際上也是如此:劉裕一生三次對外用兵——滅譙蜀、滅南燕、滅後秦,都仰仗着劉穆之在後方的調度保障。然而,正當長安重回東晉懷抱的時候,劉穆之卻去世了。
擔心後方出事的劉裕被迫班師回朝,只留下自己十一歲的小兒子坐鎮長安。劉裕撤退後不久,長安羣臣就爆發內訌,最後導致關中再次失陷於胡虜之手。四年以後,已經稱帝的劉裕正在厲兵秣馬準備北伐,卻無奈地向命運妥協,含恨離世。
如果劉穆之能像蕭何一樣活過七十歲,那麼他將不僅能繼續輔佐劉裕到駕崩,還能保護劉裕的後人繼續踐行劉裕的理想。只可惜,先於劉裕去世的他,不僅帶走了東晉乃至南朝的最後一絲武運,還為劉宋王朝的內訌不斷埋下了伏筆。
後人將蕭何和劉穆之拉在一起,作了個比較,以感嘆一人對戰爭整體走勢的影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