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華東理工大學,這門高數課線上也“動感”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圖説:李瑩授課中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數學學科有很多公式和推導,如果只是PPT上翻一下,學生可能聽過之後什麼也沒學到。從教到學,要保證學生學會了,才是個完整的過程。”

疫情下線上課程,怎樣讓高數課課堂更有趣?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確保教學質量?這一直都是數學學院李瑩老師不斷思考和探索的事情。當下,教學工作全面轉到線上,有着十幾年高等數學教學經驗的李瑩,不但在意自己怎麼“教”好,更在乎學生怎麼能“學”好。為了增加網上課堂的互動,她不斷摸索,巧用各種網絡工具,努力讓線上教學也能和線下課堂一樣。

“我們現在上課,開始點名。”李瑩的線上高等數學課每次從抽樣點名開始。她要求大家儘量打開攝像頭,每次隨機抽點10到20名同學,使課堂從一開始就熱起來,讓同學們從日常生活狀態切換到課堂學習狀態。

高數課的公式很多,需要做很多演算,過程又富有邏輯性和抽象性,需要板書才能呈現出思維軌跡。如何增加線上教學的現場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李瑩在備課時不斷對比,最後發現使用平板電腦輔助電子筆的方式最有效。

於是,屏幕上展示着課程的PPT,李瑩輕觸按鍵,一步步地顯示出公式,與此同時,她用電子筆在屏幕上書寫着這些計算過程,勾圈重點符號,演繹不同的思路。

直播課上,李瑩會隨時抽點學生連麥互動,簡短回答問題,確保大家都跟上思路。有時候,她還會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現場作答,在評論區回覆“1”或者“2”。讓李瑩滿意的是,絕大多數同學打開麥克風迅速,回答問題準確。一堂課下來,李瑩爭取讓同學們都全程高能在線,思維不掉線。

對於更復雜的一些統計,李瑩會選擇使用網絡投票工具,這樣可以很快收集到大家的反饋。在佈置作業和答疑環節,她通過QQ羣和學生們討論,大家寫下疑問直接拍照上傳,避免公式輸入的麻煩。她還經常鼓勵學生在QQ羣裏解答其他同學的提問,作為平時表現給予加分。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她會及時私聊瞭解學習狀況。

有學有思,更能碰撞出火花。這不,機動學院學生陳奕燊和信息學院學生陳瑞堯就正在QQ羣裏討論Geogebra和Wolframalpha軟件在幾何建模、解微分方程的功能,讓羣裏的其他同學也加深了對課上新知識的理解。“線上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的學生都非常優秀,他們會在QQ羣或網絡學堂‘千筆系統’裏面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的同學擅長用雲圖,有些則擅長用文字。” 李瑩自豪地説。

“要保障線上教學真正落地,使學生學有所成,就必須聚焦學生,關注學習的全過程。” 李瑩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每次備課時,都會把班級150位同學的困惑與思考都瀏覽一遍,並整理歸類成共性的問題,將截圖放進課件,從學生視角對課堂內容的安排、目標的達成度等方面進行適時調整。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單是這個環節,她就需要多付出3至4倍的時間,由此也時常備課到凌晨。但在李瑩看來,直接將學生的文字、問題放入課件,更能激發學生反饋和思考的積極性,“這些時間花得值”。

“李老師授課深入淺出,直擊學習重難點,點贊!”信息學院學生李昀澤表示。看到學生們紛紛在後台留言反饋,李瑩才對每一堂課的效果感到放心:“正是要這樣互動,才能教學相長,才能保證良好質量。”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潘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