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浩 通訊員葉宛鏵
出生時,她因缺氧窒息造成腦癱,“肢體不協調”“口齒不清”等標籤貼滿了她的童年;但父母從未放棄她,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她堅強求學,一直保持着優秀的學習成績;2017年高考,她以高出一本分數線51分的成績被湖北大學錄取;如今,她打算繼續攻讀研究生,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
近日,2019年度湖北省“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結束,湖北大學2017級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譚於映獲評“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每一次努力,都是她不服輸的記號
1998年,譚於映出生在湖北咸寧崇陽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她8個月的時候,母親丁美瑛發現,她與同齡的小孩不太一樣,不會吸奶瓶,每次吃奶都要喂1個多小時。兩歲時,到醫院檢查後,譚於映被確診為腦癱。
這個消息給了這對年輕的父母當頭一棒,曾讓他們悲痛欲絕。但父母之愛如山,他們不但沒想過放棄,反而更加不遺餘力地照顧女兒。和丈夫雙雙下崗後,丁美瑛接手了一家幼兒園。一邊要照顧女兒,一邊要管理幼兒園,操勞憂慮過度導致丁美瑛視網膜脱落,手術後右眼失明,左眼佩戴了1400度的眼鏡,視力也才勉強達到0.4。
醫生告訴丁美瑛,腦癱沒有藥物治療,只能通過物理療法慢慢改善。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丁美瑛將幼兒園轉讓了出去,拜訪專家學習按摩手法,想盡辦法幫助女兒恢復身體機能。
因為女兒的手指捲曲緊握,不會張開。丁美瑛每天需要用力掰直女兒的手掌,按摩矯正。這對小小的譚於映來説,無疑是巨大痛苦。以至於聽到“按摩”兩個字,她就縮着身子一直哭。
同樣,因腦癱導致的肢體不協調,讓簡單的直立行走變得格外困難。為了讓女兒學會站立,丁美瑛先抱着她靠牆站,再慢慢放手,可女兒一離開牆壁就摔倒,地上墊了棉被,還是經常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丁美瑛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但為了不讓女兒以後只能坐輪椅,她只能忍痛繼續訓練。可能是感受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譚於映同樣沒有向命運屈服,勇敢地堅持了下來。“忘了跌倒過多少次,小時候身上的傷從來沒斷過,額頭總是頂着兩個‘角’。現在想想自己當時也是夠倔的。” 譚於映説。
在語言表達上,譚於映也吃過不少苦。快三歲了,才學會叫“媽”。為了克服口齒不清的缺陷,譚於映一有時間就對着鏡子練習,從一個字到一整句,從字詞的發音到儀態表情的管理,她一直都在努力。
求學不易,但她從不讓自己特殊化
“映映從小就很聰明,小時候我一邊幫她按摩,一邊出謎語讓她猜,後來她居然能自己編謎語讓我猜。”6歲多時,丁美瑛將譚於映送進了學校。也是從那時起,她成了女兒的貼身“枴杖”。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15年來,她從沒讓女兒落下過一節課。
右手攥着筆,慢慢落下,儘管努力想讓筆畫做到橫平豎直,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譚於映寫出來的字還是歪歪扭扭的。因為寫字比一般孩子更慢更費勁,譚於映往往要多花好幾倍的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可無論她學習到多晚,丁美瑛都會在一旁陪伴。
父母的辛苦,譚於映都看在眼裏。她竭盡全力,努力勤奮,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還考上了縣裏最好的高中。2017年,她以高出理科一本分數線51分的成績,被湖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錄取,為父母、老師和自己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到了大學,譚於映也沒有鬆懈,定期制定階段性目標和計劃,並嚴格執行。縱然有母親的陪伴照料,譚於映也從不讓自己特殊化。她説:“媽媽來陪護我,已經是學校的特殊對待了,如果我自己不努力,在學習、實踐上還搞特殊,那我都瞧不起我自己。”
課程項目的個人答辯環節,雖然口齒不清,但譚於映沒有請同組的同學幫忙彙報,而是利用智能語音軟件,自己操作完成了演示;幾萬字的報告,是譚於映單手用兩根手指敲擊鍵盤完成的。
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是公認的難度大,課時長,內容多。對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説都不簡單,但譚於映依然盡力做到最好。每天6:45起牀、永遠坐第一排、努力將知識點全部“吃透”……勤能補拙,憑着這份堅持和努力,譚於映前三年總成績加權平均分專業排名前26%,甚至有三門課拿到了滿分,還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去年11月,譚於映通過三個月的自學,考取了軟件設計師資格證書。
大二上學期,譚於映通過兩輪嚴格的考核,如願進入了院裏的王牌實驗室,參與了多個項目的研發。那年暑假,譚於映沒有回家,選擇深耕實驗室,“每一秒都不想浪費”。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獲批軟件著作權兩項。
雖然課業繁重,每天都很累,但譚於映一直樂在其中。“我在認真生活,並期許更多。”她説,自己有些方面缺陷,就將其他方面發揮到極致,寫字慢就不斷鍛鍊記憶力和計算能力;説話不清晰就提升文字功底,用有温度的文字表達自己。“一切事情都是相對的,苦難的另一端是驚喜和美好。”譚於映説。
愛與關懷,讓她像“映山紅”一樣燦爛綻放
一雙運動鞋,白皙的皮膚,高高的馬尾,笑容靦腆,眼神温柔而堅定,這是譚於映給人的第一印象。
“我名字裏的‘映’字是映山紅的意思,映山紅代表井岡山的革命精神,同時還有永不言棄的寓意。‘於’字是登記户口的工作人員不小心弄錯了,原本是‘鋭’字,取鋭利剛強之意。”譚於映也正如父母期望的那樣,是個樂觀開朗、堅強勇敢的姑娘,很愛笑,喜歡在社交平台記錄生活。
2017年,被湖北大學錄取後,校黨委副書記侯勇和老師特地來到她的家中,親手送上了第一份錄取通知書,學院黨委副書記熊琳也與她進行了一對一結隊幫扶。“湖大有很濃厚的人文關懷,讓我很有安全感。”原本譚於映所在學院的宿舍是校外的三期學生公寓,但考慮到她行動不便,學校特地在校內一樓給母女倆提供了免費的單間宿舍,還為媽媽安排了一份“樂創園”管理員的工作。
但最感動譚於映和媽媽的,是學校、老師和同學們一以貫之的關愛和耐心,這讓初來乍到的她們打消了最後一絲顧慮。
“我常常會被老師和同學們不經意間的情誼和關懷暖到。”學院的老師時常會關心詢問譚於映的學業和生活情況,為她提供指導和幫助;同學們會給她留教室第一排的座位,陪她去洗手間。“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們又變身大白,能給我温暖的擁抱和肩膀。”
譚於映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也許生活給予了我更多的苦難,但身邊有很多愛我、支持我的人,愛與關懷使我活得快樂多於痛苦,讓我一直走在成為更好自己的路上。”
心懷感恩,她投身公益積極回饋社會
“我最感恩、最敬佩的人是媽媽,她為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生活和夢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顧我。”同時,父母的品性和教育理念也影響着譚於映,在細數親友、老師等對她的點滴幫助時,記者也深感於她內心的柔軟純真、知恩圖報、明白事理。
從小到大,譚於映被無數的善意與愛心包圍着,同樣的,她也希望能夠回饋社會。入黨後,這個念頭變得愈發強烈。因此,只要節假日回家,譚於映都會到家鄉的敬老院、孤兒院做義工,用自己的經歷鼓舞他人。疫情期間,她參加了家鄉的線上宣傳活動,還號召親朋好友捐款捐物。“她不但堅強刻苦,而且追求獨立,渴望幫助他人,不想讓別人把她當作弱者。”同班的學習委員馬菊説。
如今,譚於映打算報考湖北大學的研究生,繼續沉澱自己。未來,她想成為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希望能通過自己研發的軟件實現“談笑自如,行走方便”的夢想。
“Fighting Invincible”是譚於映的社交賬號名,意思是“挑戰不可能,成為不可能”,這是她一貫的信念,她也一直是這樣做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於“自強”的理解,譚於映用她的不屈、努力、樂觀和堅強,給“自強”下了屬於自己的定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