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日本天皇裕仁不再具有神性,根據新憲法,他不再涉政事,只象徵國體,代表國家出席禮節性的活動。
但事情在1960年代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於自民黨保守勢力掌權當政,裕仁開始積極參與國事。1970年,首相佐藤榮作鼓勵他出訪歐洲。
此時的日本已今非昔比,在美國幫助下,經過10餘年的改造發展,日本已成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國。首相讓他代表日本出訪歐洲,宣傳戰後日本的經濟實力,想要樹立日本新形象。
戰後的裕仁
經過精心準備,裕仁和皇后良子於1971年9月27日至10月14日,對丹麥、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瑞士、西德等西歐7國進行了訪問。
10年,彈指一揮。戰爭的硝煙尚未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昔日的敵國英國,對日本現在這個老天皇並不感冒。他們更多記得的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殘暴、對待英國戰俘的殘忍,以及偷襲盟國珍珠港的狡詐。
而如今,英國政府請他來了,優待其如座上賓,彷彿這個老頭與戰爭無關。
仇恨的暗流在民間湧動。
裕仁訪問英國時,與伊麗莎白乘坐在車上
10月5日上午,裕仁夫婦的專機抵達倫敦蓋特威克機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派人前去歡迎。晚上,伊麗莎白二世舉行歡迎晚宴。
致詞中,伊麗莎白二世祝天皇、皇后身體健康,祝日本人民繼續繁榮快樂。然後,她坦誠地説起了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戰爭:
“天皇可能注意到,從他上次來訪之後,英國發生有很多變化”,但是,“我們不能假裝過去不存在,假裝兩國的關係一直在和平與友好之中。正是由於這個經驗,使我們決心不讓事情重演。”
她最後説,”自1945年那些黑暗的日子以來,天皇本人的行動和榜樣顯示,他是致力於和平與友誼的。”
席間,女王提到兩國戰爭期間的悲慘事件,宴會氣氛霎時間變得凝重起來。
伊麗莎白二世
隨後,該裕仁致答謝詞了。但他迴避了戰爭這一話題。只談友好,對英王提及的戰爭問題不置一辭。這引起英國輿論的不滿。人們以各種方式反對他的造訪。
訪英期間,當伊麗莎白二世和裕仁的敞蓬馬車走在大街上時,人羣中,一個年輕的男子突然把外套扔向馬車。警察把他抓到,他説自己是因為對日本憤恨而作出抗議,不涉及女王。
裕仁出訪歐洲
當裕仁在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圈時,一名老兵在現場大喊:“這是對死者的侮辱!”
同時,在英國西部港口布里斯托爾的戰歿者紀念牌前,有人獻上花圈,上寫:“我們的記憶不象政府那麼短暫,他們今天去歡迎賜予你們痛苦和死亡的人。”
裕仁和英國女王
6日下午,裕仁在英國皇家植物園親手種下一顆日本杉樹。但此樹第2天就被砍倒。一瓶除草劑被澆進樹的根部,旁邊立有一牌,上寫:“他們並非徒勞而死”。
7日傍晚,日本駐英國的某協會在賓館為他們的天皇舉行招待會。有人擠到人羣前面,高聲責罵裕仁是個“法西斯、屠夫、混蛋”。
尷尬的是,裕仁離罵他的人只有幾米遠。裕仁是會説英語的(他跟麥克阿瑟對話不用翻譯),但對辱罵他的話,自己故作鎮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裕仁訪問英國時的照片
可以説,裕仁訪問7國,收穫了3分歡迎7分責罵。
在他一生最悲催的這次出訪中,這個老頭子表現出了堅韌的武士道精神,面對天天不絕的辱罵抗議,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堅持要把訪問進行到底。
看看英國媒體的評價吧:
“雖然圍觀日本天皇的人數比正常來訪的外國元首要多,但卻沒有歡迎的呼聲。”——《泰晤士報》“如冰一樣的沉默”——《太陽報》天皇是一個卑鄙的人,他過去掌控着一個卑鄙的集團。女王是否會讓希特勒或墨索里尼在王宮呢?答案可能是“是”。——《旁觀者》雜誌
在荷蘭,反對裕仁訪問的民眾建議政府:在他訪問期間將國旗降半旗,以向犧牲中的士兵致哀。他們還威脅要炸掉裕仁夫婦下榻的賓館。
訪荷期間,裕仁乘坐的專車曾受到玻璃水瓶的襲擊。雖然專車是防彈的,裕仁夫婦並沒有受傷,但水瓶爆裂的玻璃飛散,留下一地狼藉。
荷蘭降半旗。配圖
禍不單行往往有着內在的邏輯。裕仁出訪不但受到當地民眾的抗議,在日本國內也爆發了對他問責的思潮。
輿論開始質疑天皇問政,質疑內閣背地裏偷偷聽取老天皇的建議,更有矛頭直指裕仁的戰爭責任問題。而裕仁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固執:
“我一直是一個立憲君主,對開戰沒有任何責任。我結束了這場讓日本人民受苦的戰爭。”
晚年的裕仁
冤有頭債有主,逃過了東京審判的裕仁,永遠逃不掉人們在心底對他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