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國軍官説:清軍的武器其實比我們的先進,説落後,其實是誤會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許多人認為清朝的滅亡是因為世界的進步,而中原王朝卻是故步自封,腐敗墮落,不願意接受新事物,落後就要捱打,是統治者的無能導致了列強國家得寸進尺,他們拿着先進的軍火武器一路攻城略地,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國家最終淪為殖民地,完全沒有了大國尊嚴,只知一味地委曲求全。
清政府內部雖然腐朽,但前期面對敵人的入侵還是主張作戰的,底藴深厚的大軍為什麼無法徹底取得勝利,而是屢屢在幾次戰爭中失利呢?大家能夠想到的就是雙方所使用的武器不同了,洋人用的槍支火炮,殺傷力巨大,而清兵卻用的是長矛和弓箭,如此大的差別,清兵落敗也是必然的。
但其實在清朝之前,中原王朝就購買過洋人的軍火武器了,只不過不能熟練使用,清兵手中也有火器,名為“抬槍”,但這種火器相較於敵人的槍炮,是落後了,需要兩個人配合使用,威力也較小,在戰場上的用處很小,所以清兵大多還是選擇使用大刀長矛。
如此雙方在兵器方面上的差別還是挺大的,可清兵是在守衞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的家人,即使敵人有多麼強大,炮火多麼激烈,他們還是會勇敢作戰,不惜犧牲性命,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無論他們的士氣多麼高漲,最終還是頻頻落敗,聯軍一路打到北京城。
面對武器差距大的問題,清政府也曾做過努力,在美國的一所軍事博物館中,那裏存放着一把機關槍,這把機關槍年代久遠,是當時聯軍在中國繳獲的,由此可見清朝軍隊也採購過先進的武器,而且這把機關槍是成編制的上百挺機槍。為什麼習慣用冷兵器的清兵會使用熱武器呢?既然使用了熱武器,又為何沒有給戰局帶來轉機呢?
曾國藩和李鴻章兩人都是晚清時期有名的大臣,他們為國家的存亡而積極奮鬥努力,當時全國各地叛亂紛起,兩人被派去平定叛亂,曾國藩帶領湘軍,李鴻章帶領淮軍,因為這些士兵都是臨時招募的,沒有戰鬥力,都採用新的方式訓練軍隊,希望能夠轉型成功以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主張拋棄冷武器,應當跟敵軍使用差不多的武器,所以在世界各地都採集了許多先進武器,若是研製出了新武器,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買到。
李鴻章在訓練軍隊方面卓有成效,他給士兵配了洋槍,組建成為洋槍隊,有效鎮壓了太平天國的軍隊,曾國藩也學着他,為自己的隊伍裝配西方的先進武器。果然在面對太平天國的軍隊之時,他們憑藉武器的優勢,成功佔得上風。
左宗棠更是深諳其道,在對抗回民的時候,憑藉先進的武器輕鬆打敗了有着彪悍武力的回民騎兵,完全是碾壓式的勝利。相傳英國人還支援過回民武器,依舊沒有改變結局,所以英國軍官認為左宗棠軍隊使用的武器比他們也先進厲害。
左宗棠隨後還率領着這支軍隊擊退法國軍隊,在中法戰爭中取得優異的表現,這在多數的對外戰爭中,是為數不多的一次勝利,正是這次戰爭的勝利讓朝廷意識到洋人的武器有多麼厲害,政府還是大量購入外國軍火,“洋務運動”也是受此影響。此後清朝軍隊進行全面改革,每個士兵的裝備都得到加強提升,各地部隊還擁有火炮,建造的戰艦也是赫赫有名的。
在日本與大清國的海戰前期,清朝的戰艦逼近日本長崎,雙方爆發衝突,各有優勢,但等到戰艦上的火炮對準日本人後,他們被嚇到了,完全沒想到清朝海軍的裝備竟然如此強大。北洋水師的兩大軍艦上面都裝備着膛炮、機關炮和速射炮,此外還能發射魚雷,22門火炮足夠讓敵人害怕了,如此先進的裝備為什麼會讓後世人認為清朝海軍裝備落後,不堪一擊呢?
有人認為是當時的洋務大臣想要從中貪污行賄,拿到更多的軍費,所以他們謊報海軍裝備落後,敵人實力強大,隱瞞戰地實情,還有一點,等到日後取得勝利的時候,就可以説自己是以弱勝強。
不只是裝備差異,個人和軍隊素質都是關鍵因素,在鎮壓全國叛亂的時候,有勝有敗,比如僧格林沁曾經帶着騎兵戰勝太平軍隊,可等到面對外敵的時候,就不行了,導致外敵攻入京城,皇帝也逃跑了,僧格林沁被罰,認為是罪臣,最終死在戰場上。
李鴻章等大臣吸取戰敗教訓,認為光靠騎兵是無法壓制敵軍的,需要花費錢財不斷買入先進的武器,長久以往軍隊都是由大臣們管理,反而直接被王朝管轄的軍隊不多了,為了讓大臣們效命,政府只好給他們高官厚祿。但好在內戰取得了勝利,清政府認為自己變得強大了,此時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的改革,國力迅速強大,真正有了實力,所以在甲午戰爭中成功打敗清朝海軍。
李鴻章等人率領的陸地軍隊雖然還能再戰,但他們不想再打了,若是失敗的話,恐怕他們的下場就和僧格林沁一樣。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竟然放棄了抵抗外敵的入侵,這實在是讓人憤慨,也難怪國家最終會滅亡,領導者們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沒有人擔心國家,保衞國家。
參考資料:
【《論清朝軍隊的近代化歷程》《中法戰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