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沒有人可以證實楊貴妃去了日本,之所以她在日本影響力這麼大,並非是她本人去了日本,而是白居易“讓楊貴妃去了日本”。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日本自古就非常崇拜中國文化,在日本最為出名的有兩個中國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楊玉環。中國有古代四大美女,日本人弄了“世界三大美女”,一個是楊貴妃,另外兩個是埃及皇后克里奧佩特拉,和小野小町。楊貴妃為什麼在日本這麼出名?
作為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楊貴妃死的有點淒涼。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被迫逃跑,在馬嵬驛休息時,突然太子李亨突然政變,殺了宰相楊國忠,還要求處死楊貴妃。為了自己能活命,唐玄宗無奈之下只能下令賜死了楊貴妃。
楊貴妃被賜死時僅38歲,他被陳玄禮監督賜死在佛堂之內,為了平息眾人的怨氣,楊貴妃的屍體還被展示給眾人看,在確定楊貴妃死後,唐玄宗等人才繼續逃亡。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這件事過了五十年,唐代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詩《長恨歌》,其內容就是敍述當時馬嵬驛兵變的歷史,也正因為這首詩讓日本人徹底瞭解了楊玉環這個美人。
當然,很多人覺得楊貴妃之所以受到日本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他們不去追捧武則天?由此可見,與其説日本崇拜盛唐文化,不如説是白居易影響了日本文化。
在日本文學史中,白居易的影響超過了唐詩對日本的影響。在日本人的心中,他們只認為白居易是唐朝文化的巔峯人物,是李白杜甫無法相比的。因為白居易的影響,日本歷史甚至出現了漢詩文,而後壓倒了日本傳統文學。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在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中,白居易的詩是被引用過最多的,當時的嵯峨天皇甚至把《白氏文集》壓在自己的枕頭底下,任何人都不能碰。日本漢學家都良香用甚至形容《白氏文集》用“集七十卷,盡是黃金”來形容。
在當時的日本,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他們無不以吟唱白居易的詩歌為榮,有的人不惜耗費千金,只為得到一首詩,有的在全身上下紋滿了白居易的詩,引以為傲。而在白居易的詩歌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長恨歌》,這正是楊貴妃在日本出名的原因。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曾經有個白居易瘋狂的女粉絲叫紫式部,她崇拜白居易已經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為了能跟上自己的偶像節奏,她嘔心瀝血寫了一本書。沒錯,就是那部大名鼎鼎的《源氏物語》。這本書在日本的影響力堪比中國人的《紅樓夢》,它不但是日本古典文學的巔峯,也是日本女性文化的開端。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借用了白居易的詩有154處,要佔漢語典籍引用總的59?她參照了唐明和楊貴妃,塑造了桐壺帝和桐壺更衣這兩個人物形象。《源氏物語》在當時的日本火得一塌糊塗,人家知道了紫式部這個名字,有明白的人從書中看出其內容大多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而後對白居易更加的崇拜了。可以説,如果沒有《長恨歌》就沒有《源氏物語》更沒有紫式部。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楊貴妃沒死的説法,第一次提出來的是俞伯平和周作人的觀點,因為在《長恨歌》中有一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日本人本就對《長恨歌》極度崇拜,在聽到周作人的觀點後,以及自身對《長恨歌》過度解讀,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推測“既然馬嵬坡的泥土中,找不到楊貴妃的屍骨,那就説明她沒有死了”。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然而,在《長恨歌》中還有一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是白居易用暗示楊貴妃死後去了仙山,來表達出一種浪漫的寫法,也是寄託了作者對楊貴妃之死的同情和美好的嚮往。但日本學者固執的認為古代的仙山就是蓬萊山,古代稱之為瀛洲,也就是現在日本,所以他們就推斷楊貴妃去了日本。

於是,日本的學者就確定了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佛堂死去的其實是一個侍女,楊貴妃其實被楊玄禮護送到了日本,後在這裏安詳的生活。最後日本人還煞有其事地為楊貴妃建造了墓地。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白居易是萬萬沒想到,因為他的影響力太大,改變了日本的文化發展,使得楊貴妃成為了日本文學中的“女神”,到最後楊貴妃甚至被複活送到了日本,所以才弄出了楊貴妃沒死的傳言,這一切都只是因為白居易出類拔萃的文采和日本人對他的瘋狂崇拜。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歷史雖然已經湮滅在風塵之中,但依然無法掩蓋他帶給我們的那份民族自豪感,那種生在華夏之我幸的豪邁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1 字。

轉載請註明: 楊貴妃從沒去過日本,而是白居易把她“帶到了日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