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很多學生應該都有很多疑問,想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記多少單詞才能達到流利口語的水平?雖然説多多益善,但總的有一個明確的、可量化的目標。

根據語言學家統計:

學會常用的2000個詞,就能理解89%左右的內容;

學會常用的3000個詞,就能理解93%的內容;

學會常用的4000個詞,就能理解95%左右的內容;

學會常用的5000個詞,就能理解97%左右的內容。

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據網上信息表示,我國英語考試對詞彙量的要求很少,比如四級英語要求詞彙量為4000,而一個英美國家8歲孩子的詞彙量就普遍達到了10,000,難道我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這十幾年學習的英語詞彙量還不及一個外國一個8歲孩子的一半嗎?

英語母語者的詞彙量真得有那麼多嗎?究竟需要背多少單詞才能做到在英語國家生活基本無礙?有沒有什麼背單詞的方法可以速成?

小編對此問題,向我們翻轉英語的主講人Hero老師發出了求助,Hero老師非常認真、細緻地解答了這個問題。具體如下:

幾個簡單的結論

1. 從平均水平來看,英語母語者的總詞彙量確實數倍於非母語者。

2. 較高級別的國內外標化英語考試中,我們認識,但英語母語者不認識單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3. 如果不要求能和母語者天南地北地暢聊幾乎所有話題的話,那麼要做到“在英語國家生活基本無礙”並不需要很大的詞彙量。

4. 高效的背單詞方法必然是慢的。

具體解釋

一、詞彙量與統計方法

母語者究竟有多少詞彙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統一一下詞彙量的計算方法。

比如,quick和quickly算一個還是兩個單詞?Shanghai, Beijing算嗎?知道一個單詞的多種意思,計為幾個單詞?一個單詞同時有多種詞性,計為幾個單詞?詞組和俗語習語算嗎?合成詞算嗎?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對詞彙量計算結果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種“硬核”的詞彙量算法是隻計算lemma的數量。Lemma是語言學術語,指“本身未經過屈折變化的詞”,英語大白話是entry,即傳統詞典上的詞條。國際上流傳較廣的詞彙量評測網站testyourvocab.com就是按照lemma來計算的。除非另外説明,本文所稱的“詞彙量”也按lemma來計算。

為什麼説這種計算方式相當“硬核”?因為它有這麼幾個特點:

1、只計算認識的單詞原型的數量,常規派生詞一律都不算。

比如,quick和quickly都認識,只計1個lemma。再如,interest, interesting, uninteresting, interested, uninterested都認識,也只計1個lemma。要注 意,我們國內大部分的英語考試所給的官方詞彙手冊中是計算派生詞的!比如,上海高考的3500詞考綱詞彙手冊中,account和accountant是算2個詞的。這意味着,如果是按lemma算的話,我們中高考乃至大學四六級的詞彙量會進一步縮水!

2、人名、地名等名字一般都不算。

否則從百家姓到大街小巷的名字,豈不是可以為我們徒增成千上萬個詞彙量了?

3、1個lemma就只計1個詞彙量,不論這個lemma有幾種意思,也不論有幾種詞性。

比如,表示“出口”的ex’port (v.) 和’export (n.) 都認識,只計1個。這點與我國大部分英語考試的詞彙量計算方式一致。

4、詞組、俗語、習語、合成詞都不算。

“詞彙量”顧名思義,不是“詞組量”、“語句量”。而合成詞是一些常規詞的拼接,也可以是創造的,把合成詞都囊括進來,那就沒底了。其它形式的自己創造的單詞也都不算,除非你是莎士比亞,創造出的詞很多都會被世人追認為正規詞。這點與我國大部分英語考試的詞彙量計算方式不同。仍以上海高考的3500詞考綱詞彙手冊為例,information和information desk是作為2個詞條列出的。是的,這意味着,如果是按lemma計算的話,我們中高考乃至大學四六級的詞彙量叕要縮水了!

5、古英語、廢棄語、特別專業的術語、行話都不算。

當今世界何止三百六十五行。而據統計,單單醫學行業的術語就有數萬個。這些詞對於普通人而言並無太大意義,因此不統計入詞彙量。

根據這種算法,testyourvocab.com的報告稱,一個5歲的母語者的平均詞彙量約為5,000,長到8歲時詞彙量一般會增至10,000,而一個成年母語者的平均詞彙量在20,000-35,000。報告還稱,大部分母語者在少兒階段詞彙量積累速度很快,成年後速度放緩,平均約每天積累1個詞彙,直至中年。

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大部分參加測試的非母語者的詞彙量區間就只有2,500-9,000。而考慮到按lemma計算會導致詞彙量縮水的情況,國內幾個常見考試的詞彙量要求大致分別為:中考不足1,700,高考不足3,500,大學四級不足4,000,大學六級不足6,000,專業八級不足10,000。國際考試中,TOEFL和IELTS的詞彙量要求與專業八級基本相當,美國高考SAT和ACT約10,000,而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的基本詞彙略高於11,000。(注:一些考試官方並未給出明確的詞彙量要求,此處為根據歷年真題所作的估算。)

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下列三個初步結論,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疑問。

1

按平均水平看,一個成年母語者的詞彙總量遠超非母語者,同時也遠超國內各大英語考試的詞彙量要求。差距之大,令人咂舌。我們不禁想問,我們苦學十數載到專業八級的詞彙水平,難道真的就只如一個英語國家的8歲小兒嗎?

2

按平均水平看,一個成年母語者的詞彙總量遠超雅思、託福等國際英語考試的要求。雅思也好、託福也罷,都是由英語母語者設計的考察非母語者英語能力的考試。為什麼母語者們設計的英語考試只考察相當於他們自身一半都不到的詞彙量呢?難道母語者們認為,只要他們一小半的詞彙就完全夠用了嗎?

3

按平均水平看,一個成年母語者的詞彙總量也遠超SAT/ ACT/ GRE等考試的詞彙量水平。與其它考試的不同之處在於,SAT/ ACT/ GRE本身就是專門為英語母語者設計的考試,相當於我們國內的高考和考研。為什麼針對母語者的考試居然也只涉及到他們平均詞彙量的一小半?更讓人費解的是,美國本土考生在SAT/ ACT/ GRE中的表現完全不強勢。根據官方報告,其平均水平幾乎總是被中國考生秒殺。這又是什麼緣故?

二、詞彙差異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即便是同樣用lemma計算出來的數量相同的詞彙量,在具體的詞彙覆蓋上也往往存在差異。換言之,假設我們都是4,000詞彙量,但你的4,000詞彙和我的4,000詞彙很可能不一樣:你不認識我的,我也不認識你的。

我們不妨先將英語詞彙根據其基本用途粗略分一下類。

第一類我們可稱為“通用詞彙”,為英語語言中的基礎性詞彙,不論在口頭還是書面語,不論是日常生活、商務還是學術研究都會經常用到。

第二類為“生活詞彙”,指在日常生活中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詞彙。從上街買菜,餐廳點餐,到騎馬滑雪,修整花園,清理油煙機等等場合都包含在內。

第三類為“書面詞彙”,相對較為正式,主要用於報刊、小説、論文等場合。比如説,destroy屬“通用詞彙”,而當年在美劇Prison Break中,少年時期的T-bag説出的十個近義詞annul, abrogate, demolish, expunge, extirpate, extinguish, liquidate, mutilate, quell和ravage則基本都屬於“書面詞彙”(extinguish或可歸於“生活詞彙”)。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作為後天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和英語母語者在詞彙覆蓋範圍上是有明顯差別的。

我們一直到中考為止,所學的詞彙絕大部分都屬於“通用詞彙”。而從高考起往上,“書面詞彙”的比例大幅增加,而“生活詞彙”的增加則不明顯。對於一個普通的母語者而言,從兒童時期起,“通用詞彙”和“生活詞彙”就會因“自然習得”而得到迅猛增長。一般而言,“書面詞彙”則是到了中學、大學,乃至工作之後,才會逐步增加。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兩個基本結論。

1

一般而言,母語者的“生活詞彙”遠大於非母語者。這個差距大到,即便這位非母語者的SAT/ACT/GRE成績秒殺絕大部分美國人,或者是所謂“站在金字塔尖”的同聲傳譯,只要這位非母語者沒有長期在英美國家生活的經歷,其“生活詞彙”量往往都是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語者就可以輕鬆秒殺的。

“生活詞彙”的數量龐大,範圍極廣,但國內的英語教育環境對“通用詞彙”以外的生活用詞並未着力補充,國內外各大英語考試也不着力考察。拿我自己來説,除了上文舉到的10個destroy的近義詞之外,大學本科時代的我就至少還能再舉出10個書面的近義詞來。但是,我到了英國後,去超市購物的第一天,就發現有很多菜和商品的名字我並不認識。

比如,在蔬菜區,有個看上去像茄子的,標牌上標註的竟然不是eggplant,而是aubergine。另外還有courgette, parsnip, artichoke, chicory等等,這些都是什麼鬼?到了調料區,發現了parsley, basil, thyme, chives, tarragon, oregano, sage等等,查了詞典後也只知道是各種調料而已。再到麪食區,才發現pasta只是意大利麪的統稱,具體的有penne, fusilli, linguine, tagliatelle等不下十種形態各異的意大利麪。再比如,去麪包店裏看看,基本上看不到bread這個詞,用的都是具體的麪包品名。如果關於麪包我們只會bread,或者最多再會個loaf,那詞彙量與母語者就成倍地拉開了。

“生活詞彙”當然遠遠不侷限於超市情景和食物。比如,去醫院看病或去藥店買藥,作為非母語者的我們能説出幾種常見疾病的名字呢?除了感冒(cold)、發燒(temperature/ fever)、肚子疼(stomachache),還有多少?疝氣、濕疹、偏頭痛、肺結核、胰腺炎、便秘會嗎?能認得婦科、兒科、皮膚科、生殖科哪個是哪個嗎?青黴素、阿莫西林、VC泡騰片會説嗎?這些可不是醫學工作者才認識的專業術語。就像我們不論教育程度如何幾乎都知道這些詞的中文一樣,英美國家的普通老百姓也基本是人人皆知的。但很多這類詞彙對於缺乏英語環境的非母語者而言不太容易接觸到,自然赤腳也難以追趕上母語者了。

2

對於“書面詞彙”,非母語者與母語者的差距就小一些。甚至出現非母語者反超母語者的情況也並不罕見,這主要取決於母語者的受教育程度和非母語者所接受的英語教育的程度。

去年BBC的一檔真人秀節目The Apprentice(學徒)有一集,要參賽選手們設計一個新的航空公司並起名。這些選手是來自各行各業、教育背景各一的英國人,應可一定程度上代表各類英國成年人的大致詞彙量水平。當時一個隊的隊長想的名字叫Pangea。這個詞説簡單不簡單,説難也不難。pangea是由pan和gea構成。pan是一個常見的表示“泛”的詞綴,比如pandemic(大型流行病);而gea則可視為geo的變體,聯想到geography(地理), geology(地質)等詞。由此,pangea就是“泛大陸”的意思,指各個大陸板塊連在一起的情況。聽到隊長提出將Pangea作為名字,我眼前一亮,因為pangea能夠很好地體現“連接”的含義,與航空公司應是比較符合的。

未想他的提議遭到了全組6位組員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是 “What word is that?” “Is that even a word?”。原來大部分普通英國人並不認識這個詞。難道英國的中學地理沒教過這個詞嗎?還是教過,但是都忘了?

如果説pangea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話,那麼此前英國一個電視台在英國大街上做的“英國人做雅思題”的調查中,竟然有人不知道sustainability(可持續性),也有人不知道discrepancy(差異),那就讓人大跌眼鏡了。畢竟這些詞在我國只是大學四級到六級的詞彙水平,而大學四六級的詞彙單純從數量上看也就只是相當於英國美國5歲小孩子的量而已。

由此,當我們中國考生披荊斬棘,解決SAT/ACT/GRE的生詞時,美國學生中反而有不少單詞不認識,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當然,以上説的是平均情況。若是一位英語母語的作家、記者或語言學家等專業人士,那麼就算只比較“書面詞彙”,也是一般的非母語者難望其項背的。據調查,他們的詞彙量水平按“硬核”的lemma的算法,也一般都妥妥地在35,000以上。

以上對於詞彙量的計算和分析都是基於“大詞彙量”的概念,即主動和被動詞彙都包括在內。主動詞彙是不單看到認識,而且能夠口頭或書面輸出的。而被動詞彙則是隻認識,但自己不會用的單詞。

若只聚焦主動詞彙,即去除認識但不會用的,那麼非母語者與母語者的差距一般會更大。對於母語者而言,大部分認識的詞彙都是會使用的;而對於非母語者而言,主動詞彙通常只佔很小的一部分。比如,一位通過大學六級考試的同學理論上的總詞彙量接近6,000,但其中中考水平的詞(理論上近1700)能否正確地脱口而出或脱筆而出,這恐怕都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如果再考慮上文討論的詞彙量中剔除了詞組和習語俗語的話,那麼非母語者與母語者的差距就更更更大了。畢竟,習語俗語對於母語者而言是與生俱來(自然習得)的,而對於我們非母語者而言,則積累少得可憐。就算努力背了,很多時候也會以光速遺忘。

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三、背單詞效率

本文我們再討論最後一個問題:背單詞。我們如果要到英國或美國去生活,是不是説我們學到專業八級的詞彙量水平都還遠遠不夠?是不是必須去背海量詞彙,向成年母語者20,000-35,000的詞彙量靠攏?另外,一般每天背多少單詞為宜?

我的回答是,夠不夠其實更多取決於我們的主動詞彙量,而非總詞彙量。雖然高考詞彙水平(近3,500)看似和成年母語者的平均水平(20,000-35,000)有天壤之別,但只要3,500詞彙中的絕大部分都能化為主動詞彙,並不會影響在英美國家的基本正常生活。因為那些詞中大部分都是“通用詞彙”。

誠然,我們在“生活詞彙”上的缺口是巨大的,比如我們可能“意大利麪”只知道pasta和spaghetti,但當我們真的處在超市環境下時,即便我們不認識包裝上的詞,通過看實際形狀也能知道原來penne是指空心圓筒狀的意大利麪,而fusilli是指螺絲狀的意大利麪。在麪包店裏,我們可能不認識baguette和boule,也可能不認識fondant和pavlova,但是我們一看就知道是某種麪包或蛋糕。具體滋味買了品嚐一下不就可以了嘛!

當然,如果要達到和母語者天南地北各種海聊的地步的話,那隻能努力向母語者的“生活詞彙”量靠攏了。但若只是基本生活,則完全不需要掌握海量詞彙。與其在國內死記硬背這些平時國內不太能用到的“生活詞彙”,更高效的方法是先聚焦“通用詞彙”,將這部分詞彙通過練習提升至主動詞彙的水平,然後去了當地後,在實景中再去積累這些特別瑣碎的“生活詞彙”。

也正由於我們真正需要積累的是主動詞彙,因此在背單詞時切忌一味圖快。我們在網絡上時常能看到類似“30天搞定1萬詞”的機構廣告語,還有的則説7天就可以達到。按30天10,000詞來計算,一位零基礎的學習者在學習12天后就可以達到大學四級的詞彙量要求,在堅持學習1年之後詞彙量似乎就可以達到120,000之多。而研究發現,在英語母語者中有如神一樣存在的莎士比亞的詞彙量很可能還不足70,000。若莎翁在天有靈,知道自己的詞彙量被一個零基礎的中國人用半年多的時間就輕鬆超越了,不知會作何感想。

事實上,對於一個成年的非母語者而言,建議的科學節奏是每天學習5-10個單詞。此處的單詞是lemma的概念,一個lemma中是包含派生詞的。詞不在多,而在於精。按最少的5個來計算,若每天都能保持這個節奏,那麼一年下來就有1800多個的積累,也就是説,從零基礎起,一年時間就可以超越中考水平,兩年就可以接近大學四級的詞彙量。這其實已經是非常非常快的速度了,不是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525 字。

轉載請註明: 學好英語,需要掌握多少詞彙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