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的故事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哥裁縫鋪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9月3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前的長安街舉行。相信你一定在電視前或者現場(理想君可憐滴在木樨地邊上蹭了幾眼正在回隊的導彈和飛機)看到了雄壯的閲兵~
於是,今天理想君不説電影,講講閲兵發生地——長安街的故事。從49年到2015年,每次都是在這裏閲兵,作為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條街的一些故事~
北京長安街,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她和北京城的形成是同齡的,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從1420-2015
長安街也是世界最寬的街。最寬處100米,主幹道80米,林蔭道20米。站在天安門前舉目遠望,令人心曠神怡。
長安街的故事
過去稱長安街是指從東單至西單,長度為7.4裏。通常説的“十里長街”,則是指建國門至復興門的距離,長為13.4裏。所説的“百里長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離,全長84裏。
長安街的故事
(60年代的長安街)
在金水橋前,東西看去,一眼望不到邊際。一條筆直的街道,像一個巨人的雙臂,形成了北京的一條新軸線。東起通州橋,西至石景山,全長38公里。從這條主幹道上,連接起數不清的街道,可以抵達比較的任何地方。
長安街,是北京歷史上有名的天街,早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皇帝朱棣建都北京的時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這一一條東西走向的橫街。
長安街的故事
天安門,明朝稱作承天門,取真龍天子受命於天的意思,是皇城的大門,大門之外還有一道門廳,叫大明門。大門左右還各有一座們,左稱長安左門,右稱長安右門。在從長安左門到長安右門的這條橫街,即是長安街。長安街取長治久安之意。當初,長安街前,左右長廊廡殿,稱千步廊,正中央有石板路,稱為御道。不過這御道是不許常人步入的。只有皇帝的龍車鳳輦,才允許通行御道。通常大臣們受皇帝之召入宮,只能繞過御道進長安左門或長安右門,經長安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才是皇宮。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
長安街的故事
(千步廊)
到了清代,大明門改為大清門,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長安左門改為東長安門,長安右門改為西長安門。東長安門的位置,就在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80米處。西長安門的位置,就在今中山公園門前80米處。東長安門以東到東單,稱為東長安街;西長安門以西到西單,稱為西長安街。
長安街的故事
早年在東長安門外和西長安門外,各豎立着一個巨大牌樓,分別書寫“長安街”三字。再往裏走各豎立着一通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八個大字“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原來,皇宮內不許騎馬。故事,騎馬是大臣們的重要代步工具。但無論你是幾品官,爵位有多高,除經皇帝批准,誰也不許騎着馬進長安門、過長安街,否則就犯有欺君之罪。明朝有位高官楊一清,曾寫詩云:“三日興隆寺裏齋,旌旗繚繞望天街,過往不敢長驅馬,上有君王萬歲牌。”
當然,也有在長安街上騎馬的情景。那就是“金殿傳臚”的時候。科舉每次金殿內考中狀元者,皇帝接見,禮部尚書要在長安街上貼出金榜,順天府尹要在長安街上搭起龍亭,併為狀元插上金花,披上彩綢,把狀元扶上御賜的高頭大馬,然後騎着馬在長安街上走過,以顯示“皇恩浩蕩”。
長安街的故事
(金殿傳臚)
在歷史上,長安街曾有過改變名稱的情形。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後,清王朝滅亡,人們出於對孫中山的熱愛與擁戴,曾將天安門前的一段天街改名為中山路。以後,袁世凱竊據大元帥寶座,闢中南海為大元帥府,開中南海南門為新華門,新華門門前的西長安街,被改名為府前街,中南海西面的一條街,改為府右街。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新華門)
在歷史上,長安街還曾經有過消失了名稱的時代。那是日本侵華以後。東長安街被改名為東三座門街,西長安街被改名為西三座門街。三座門本是長安門的俗稱,是因為長安門是三個門洞組成的廡頂式建築。在當時出版的北京地圖上,已經沒有了東西長安街,而代之以東西三座門街。
長安街的故事
(民國時期的長安街--“天下為公”)
舊時的長安街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天安門兩邊,左祖右社。祖是太廟;社是社稷壇。東長安街以南有禮部、户部、兵部、太醫院、翰林院,都是些高等的衙門。西長安街一帶,有刑部、錦衣衞、演象所,還有一個特務機關,叫西廠。原刑部大堂舊址,即今之民族文化宮所在地。每有殺頭治罪者,經西單,出宣武門,菜市口為刑場。西單以西,過去稱舊刑部街,就是曾有過刑部大堂的原故。明代的錦衣衞和西廠舊址,在今電報大樓所在地。當時它的權力很大,可以密捕大臣,而不通過司法機關。有緊急事務,它可以直接進宮向皇帝報告,乃至先斬後奏。歷史有名的奸臣魏忠賢、汪直等太監,就是從這裏起家。
長安街的故事
(明朝各部委所在地)
東西長安街的終端,過去就是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往東、往西均無大道可通,也沒有城門可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適應東西郊城市工業建設的交通需要,便在兩端的城牆上扒了兩個豁口,東面的豁口,當時叫啓明門,後改稱為建國門;西面的豁口,當時叫長安門,後改稱為復興門。雖説是為了交通方便,可是能通行的路,還是那麼幾條只有五六米寬的小巷,通行依然不便。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復興門、建國門和長安街的最近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了改變城市交通狀況,東單以東拆除了五條小巷:東觀音寺、西觀音寺、筆管衚衕、鯉魚衚衕和宮帽衚衕,展寬了馬路,闢為建國門內大街。在西長安街以西,也拆除了五條小巷:舊刑部街、報子街、丘祖衚衕、卧佛寺衚衕和炕沿井衚衕,展寬了馬路,闢為復興門內大街。北京人常説京師九門,這九門之中,是不包括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因為這兩座門,並非城門,而是後來開闢的豁口。
長安街上,從前有四座牌樓。其中東長安街東頭,有一座,稱為東單牌樓,在今北京飯店前也還有一座。西長安街西頭,有一座,稱為西單牌樓,在今府右街南口也還有一座。這四座牌樓,一座是在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放火燒掉了。一座在修有軌電車時拆掉了。另兩座是建國後,為展寬馬路而拆除,移到陶然亭公園去了。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上的少先隊員)
長安街上的北京飯店是民國時期北京城裏最大最豪華的飯店,現有的飯店中樓原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1900年後,被帝國主義者拆毀,1917年由中法實業銀行出資,建築了這幢七層大樓,成了中國土地上的外國飯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飯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裏,董事長也換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稱日本俱樂部。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長安街的故事
(不同時期的北京飯店)
東樓緊挨北京飯店中樓東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是座杏黃色的新樓,1974年秋天開始營業,是北京有名的大飯店之一。它原來只是一座二層紅樓,舊為京漢鐵路局,1949年後,曾是鐵道部駐地。
西樓建於1954年,是一幢淺紫紅色七層大樓,這裏曾是清代理藩部的舊址。理藩部是辦理少數民族事務的衙門,後來根據清政府簽訂的郵政須由外國人主辦的喪權辱國條約,把理藩部拆毀,改建成了北京郵政管理總局,並派外國人作郵務長。
更西邊的貴賓樓建於1988年。四座建築渾然一體,在總體佈局上有所呼應,且各自仍然帶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就像四面鏡子,準確地映射出四個不同的時代。
2000年北京市曾在對長安街及其延長線進行整體整治。當時將長安街由公主墳向西延伸至首鋼東門,增加12公里;由大北窯向東至通州鎮,增加20公里,使長安街全長達到45公里。
作為北京最重要的城市主幹路,長安街的設計與普通道路不同。由於地鐵1號線位於長安街正下方,出於安全、防空的考慮,長安街底部修建了一層80釐米—100釐米厚的防爆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制於資金限制,防爆層的上方僅鋪了一層12釐米厚的混凝土,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鋪上瀝青路面。
改革開放以來,長安街的面貌日新月異,除東、西馬路早已展寬外,又經不斷擴建,現已成為高樓聳立、華燈如林、綠樹成蔭、百花飄香的繁華大街了,尤其是馬路北側,其變化之大,足以使人詫為奇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2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安街的故事 - 楠木軒